三、中共活动分子会议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立即投入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落实之中。会议结束第二天,即12月27日,中央又在瓦窑堡召开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机关、陕北省、瓦窑堡市科部长以上干部以及中央党校和西北红军学校县团级以上干部共400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长篇报告。报告共分为“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国际援助”四个部分。
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反抗呢?还是投降呢?或者游移于两者之间呢?”“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是中国革命的最坚决的力量”。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阶级曾经参加过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随后又为这个革命的火焰所吓坏,站到人民的敌人即蒋介石集团那一方面去了”。可是9年以来,他们“得了什么好处没有呢?”“得到的只不过是民族工商业的破产或半破产的境遇”。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有起变化的可能性。“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其另一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①毛泽东列举了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政治态度变化的大量事实,批评了党内存在的看不见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及其变化,拒绝同他们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错误观点。
毛泽东在报告中,对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营垒发生分裂的可能性做了精辟分析。他指出:由于中国是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争夺的半殖民地,形成了依附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各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所引起的矛盾,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在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今天,“当斗争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时候,美国以至英国的走狗们是有可能遵照其主人的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之间的“这点争斗,这个缺口,这种矛盾,对于革命的人民却是有用的”。为了集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②毛泽东从敌强我弱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深刻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他指出:目前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并将获得迅速发展;同时,“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力量。”这两种特点和事实,“要求我们适应情况,改变策略,改变我们调动队伍进行战斗的方式”。即“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③
毛泽东在报告中,坚决批评了革命队伍内中的“左”倾关门主义的幼稚病。他指出:“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毛泽东在论述关门主义的危害时指出:“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关门主义,我们要的是制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④
毛泽东在报告中,还对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做了论述。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⑤我们“为什么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呢?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⑥人民共和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要以此为原则适当修改过去的政策。人民共和国首先要保护工农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利,对“任何民族资本家,只要他不赞助帝国主义和中国卖国贼,我们就要保护他”。我们“并不反对民族资本家发财,并不反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不利于帝国主义,而有利于中国人民”。⑦人民共和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⑧他还批评了“左”倾机会主义混淆革命性质,认为“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的错误,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毛泽东在报告中十分强调“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统一战线中领导作用”,认为这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根本保证。他提醒全党牢记1927年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要求“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挫败“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使用的拆台政策”,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⑨
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1936年新年在即,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陕北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红色中华》发表了展望未来、热情洋溢的《新年致词》,指出:“一九三六年已经开始,一幅幅斗争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四省我们数万英勇的人民革命军正在和血腥的日本强盗进行艰苦的战争。”“陕甘红军,四方面军,二、六军团以及湘、鄂、赣、闽、浙、皖、冀、晋、豫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正在猛烈进行抗日讨蒋的革命战争的游击行动。”“在北京(平)、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各地的革命师生,正在为着抗日的爱国运动,受卖国贼屠杀压迫,他们还是继续呼号示威,以至流血,他们的运动将进至更高的阶段”。“到处是革命的风暴,革命的火焰!我们希望一九三六年的革命大风暴与大火焰,将把日本帝国主义卷到汪洋大海中去,将把卖国贼烧成焦头烂额的死尸!”⑩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14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5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⑩1936年1月3日《红色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