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陕甘宁边区学联
抗战时期,“天下人心归延安”,千万爱国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寻求真理的渴望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从国统区、沦陷区、海内外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封锁,来到了延安“取经朝圣”。党中央非常关心这些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强的抗日战士,满足他们的政治要求,在边区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并相继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和《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文件,培养吸收他们入党。他们在边区各个干部学校建立了学生会、同学会、民先队等青年团体。同时随着边区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边区中、小学倍增,大批的青少年进了学校,各校普遍建立了学生会等团体。
(一)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与第一届边区学联
为了推动边区学生的团结,发挥边区学生在全国学生运动中的模范作用,1939年8月13日至14日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边区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和各分区青救会学生部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毛泽东、王明、邓发等出席大会分别讲了话,毛泽东指示只有团结、民主,才能打倒日寇,取得最后胜利。周扬代表边区政府希望学联帮助政府发展边区教育。李昌代表中央青委号召边区学联做团结全国学生的模范。赵金声代表学联筹委会报告了边区青年运动的历史和今后方向,大会通过了“坚持团结抗战,为争取民族和青年解放而奋斗,巩固边区学生团结,促进全国青年统一战线,保卫边区,参军参战,保证抗战教育的完成,努力生产劳动和普及民众教育”的工作纲领。选举马列学院、卫校、党校、抗大、女大、《边区青年》社、关中分区青救会学生部等15个单位为边区学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由抗大、女大、鲁艺、马列学院和《边区青年》社组成。边区学苏联是边区青救会的团体成员。
(二)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与第二届边区学联
1940年9月7日至13日,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延安各干校和大中小学以及各县的7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朱德、洛甫出席大会讲了话,号召边区学生参加生产,发展边区经济,克服抗战困难和学生自身的弱点。大会听取了各大学和中小学学生工作报告及警备区学生工作报告。通过了51件提案,修改了边区学联简章和纲领。中央青委副书记冯文彬作了大会总结。选举陕公等15个单位为学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由陕公、女大、青干校、抗大、党校组成,分别负责秘书、宣传、体育、大学、中小学生各部处的工作。
(三)解放战争后期的边区学生代表大会和边区学联
1943年后,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基本停止了活动,解放战争后期,边区学生工作逐步恢复。为发挥边区学生在解放西北中的重要作用,为解放区学生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工作,1948年11月边区青联与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召开边区学生代表大会,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12月西北局指示大会要定出西北学生运动的方针和任务,要富有教育意义。1949年1月7日至17日,陕甘宁边区学生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边区和西北国统区的89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西北局和边区政府李卓然、江隆基、马文瑞、贾拓夫等9名负责人作了专题报告,大会确定“动员全边区学生,联合国统区青年学生和各民族青年学生,参加解放战争和各项建设事业”为边区学运的方针和任务。大会选举了14名代表出席解放区学生代表大会;决定成立边区学生联合会,选举执行委员13名、候补委员6名,程浩被选为边区学联主席。
1950年初,随着西北地区的全部解放,边区学联发起召开西北学生第一届代表大会,成立西北学联。同年7月西北学联成立后,边区学联即完成了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