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边区第三届一次参议会的召开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两党继续保持着合作的关系,国内一度出现了和平民主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中,边区在1945年底进行了第三次三级民主选举后,于1946年4月召开边区第三届第一次参议会,选举产生了边区第三届民主政府,边区政权继续保持抗日民主政权阶段的阶级性质。
    1946年4月2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参议会大礼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正式参议员121人,候补参议员21人,以及党政军负责人、各界来宾和中外记者共千余人。谢觉哉副议长致开幕词。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致贺词,充分肯定和赞扬了陕甘宁边区在八年抗战建设中对各解放区和全国的伟大模范作用,他指出:这届参议会是在抗战已经胜利、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新情况下召开的。边区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彻底实现政协决议,致力于和平建设。只要国内和平不被破坏,就要团结边区各阶层人民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他希望并相信:“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新的参议会领导之下,一定能够更加团结,使边区的复员工作迅速完成,和平建设迅速发展,把边区建设成为和平民主新中国更光明的灯塔、更坚强的堡垒,并且与全国人民起来粉碎反动派的阴谋,推进全国的民主事业和建设事业。”①
    4月3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高岗连任第三届参议会议长(高岗于1945年10月奉调赴东北解放区工作,实未到职),谢觉哉、安文钦连任副议长,刘景范、王子宜任正、副秘书长。然后,推选大会主席团和议员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通过大会议事日程及修正通过会议规则。
    4月4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为大会作题为《边区建设新阶段》的工作报告。指出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坚持“抗战第一的军事建设,农业第一的经济建设,干部教育第一的文化建设,边区人民由此赢得了保卫边区的胜利,赢得了物质生活以至文化生活的改善,赢得了援助前方的光荣,不仅战胜了历史困难,而且完成了历史任务。”②总结了边区人民赢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民主政治,“就是因为边区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彻底解放,一方面创造了为自己服务的政权,一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③林伯渠提出今后三年边区的建设任务:在全国和平不被破坏、民主得到实现的条件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本;以发展文化为重要条件,在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人民的政治民主,向着经济繁荣、文化普及、民主生活更加发展的目标前进。同时,他指出,为胜利地实现建设任务,还必须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全国和平要有确切的保障,就是要有全国的政治民主化以保障全国的永久和平。他提醒大家高度注意国内反动派妄图扩大内战坚持专制独裁的活动,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奋斗到底。最后,号召“全边区军民与公务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进一步建设边区的任务奋斗!”④
    4月6日,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为大会作了题为《边区人民的伟大胜利》的选举工作报告,指出这次选举运动“人民发扬了民主,检查了政府工作,选出了他们要选的人,为我们陕甘宁边区今后的建设工作奠下了新的基础,又给全国民主运动以重大的影响。”⑤其后,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霍子乐报告三年经济建设计划方案,教育厅副厅长贺连城报告三年文教建设方案,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王子宜作司法工作报告,联防军司令部参谋长阎揆要作军事报告,谢觉哉副议长作关于边区民主政治的报告。参议员们对上述工作报告和各种建设规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大会一致通过第二届参议会常驻会提出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以及《陕甘宁边区1946年到1949年建设计划方案》、《陕甘宁边区复员方案》、《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陕甘宁边区营业税暂时条例》等法令文件,审查并通过参议员提出的有关政治、文教、财经、特种提案共92项。
    4月26日,第三届参议会作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充分肯定第二届边区政府忠实执行第二届参议会的各项决议,为实施边区施政纲领作出了很大成绩。大会完全同意林伯渠提出的今后三年建设任务,号召全边区人民继续发扬团结精神,为进一步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自治省和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完全实现而奋斗,号召边区全体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军事保安工作和人民自卫力量,坚决保卫边区人民的和平与建设。
    大会期间,全体参议员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名义向全国发出《关于北平解放报、新华社人员被捕事件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彻底实行停战协定、停止各地恐怖行为通电》、《要求国民政府撤除边区封锁通电》和《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致电,慰问八路军、新四军及一切民主军队将士电》。会议进行期间,适逢“四八”烈士不幸遇难,参议会大会特决定休会一天以示哀悼,并派代表发唁电慰问中共中央及死难者家属。
    4月25日,大会选出第三届参议会常驻会议员12人和第三届边区政府委员会委员19人。常驻会议员是:高岗、谢觉哉、安文钦、习仲勋、刘培基、曹力如、高愉庭、霍仲年、蔡丰、谷连舫、杜洪源。林伯渠蝉联边区政府主席,李鼎铭连任副主席,刘景范当选为副主席。贺连城、马济川、毕光斗、王世泰、霍维德、王子宜、霍祝三、唐洪澄、霍子乐、刘文卿、杨正甲、蔡登霄(回族)、阿拉并巴音(蒙古族)、李仲仁、魏民选、靳体元当选为政府委员。
    4月26日,大会选举马锡五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选举林伯渠、李鼎铭、谢觉哉、高愉庭、霍祝三、马济川、柯仲平、吴满有、杜瑞兰、鲜维俊(回族)等10人为出席未来国民大会的边区代表,田绍锡、郝显德、丁子齐和李仲仁4人为边区候补代表。大会历时25天,于27日圆满闭幕。
    其后,第三届边区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委员分工并任命各厅、院、处负责人。其中,刘景范兼任民政厅厅长,唐洪澄任副厅长;霍维德任财政厅厅长,黄静波任副厅长;贺连城任教育厅厅长,赵伯平任副厅长;王子宜任秘书长,常黎夫任副秘书长;王世泰任边区保安司令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周兴任边区保安处处长,刘秉温、赵苍璧任副处长;乔松山任高等法院副院长,马定邦任检察长。
    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是一次推进民主,增强团结的大会,标志着边区民主政治已发展到新的阶段。一位参议员激动地表示:“我六十一岁了,今天能参加这个大会,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参议员今后的任务更大,我也愿意负起责任来,和大家一起努力建设边区。”⑥同时这次会议也是一次边区建设的动员大会,它具体明确地规定了边区在新阶段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设的任务和方针,沿着这次会议所指明的方向前进,边区的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也一定能为全国的和平民主斗争作出更大贡献。
    ①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74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0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0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0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30页。
    ⑤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96页。
    ⑥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74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