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基本经验(代序)
编写《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
陕甘宁边区教育继承、发扬了江西中央苏区教育的经验,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它废除了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教育,建立了中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许多原则与方法,直到今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仍然是适用的。
陕甘宁边区是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在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扩大、巩固与发展起来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后方,模范的民主抗日根据地;延安成为党中央的所在地,全国抗战的指导中心,党中央在这里指挥全国各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救国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党中央仍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在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制定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成熟起来的。边区的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对各个抗日根据地都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党和人民创造的革命优良作风——延安精神,不仅培养和教育了一代人,而且成为我们的传家宝,世世代代将被继承下去。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指导下,制定了教育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经过1942年的整风运动,纠正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学风。在干部教育中,明确规定了应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提倡调查研究,注重学以致用;在国民教育中,提出并实行“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法。这些对边区教育的改革和蓬勃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创造的教育经验,说明这样两条教育规律:第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是紧密结合革命的形势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并为之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又需要教育。第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发展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即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教育既为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斗争服务,又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发展教育,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既为推翻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的革命斗争服务,又为破坏旧的上层建筑、建立新的上层建筑服务。这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这一基本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从江西中央苏区时期起到延安时期逐步积累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教育工作继承和发展了江西中央苏区教育的宝贵经验与光荣传统,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边区建设服务,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形成了中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它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干部学校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部队教育。这是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既不同于旧中国的教育体系,也不同于外国的教育体系。通过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培养了250万革命干部,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具有战略意义。同时,社会教育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群众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部队教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使他们成为革命战争与根据地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儿童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为新中国培养了千百万革命和建设的接班人。
此外,陕甘宁边区的教育还有如下特点:
(一)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边区教育尤其是干部教育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边区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写了很多理论著作,同时延安还翻译了马恩列斯的一些经典著作,培养了一批理论干部。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为制订教育的方针、政策、原则与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在高、中等干部学校和在职干部教育中,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列为首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做到了“三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统一,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统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统一,从而培养了一支既掌握革命理论又熟知中国革命实践的干部队伍,为实现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准备好了干部条件。
(二)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边区教育工作中,这既是一条教育方针,又是一项教育内容。无论是干部学校、中等学校、小学校,还是各种短期训练班,都结合本身的特点,组织广大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各级各类干部学校,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知识与劳动、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了。
农村学校,有的还根据农活闲忙情况,采用整日制、半日制、早午制以及小组教学等形式,以便于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生产或家庭劳动。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都紧密地同生产劳动、生活实际、革命实践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在参加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还注意使之具有教育意义,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等。此外,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了经济收益,减轻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这既有经济意义,又有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政治意义。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古田会议”的一大创造,是我们的传家宝,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但昨天需要它,就是今天和明天也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边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建有党支部或总支、党组等党的基层组织(有的不公开),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以及教育计划的实施起监督保证作用。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个学校都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任务和内容,实行新的教导合一制度与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全新的教育。这是边区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
(四)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党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培养了一批科学人才,成为建国后科研部门的领导骨干力量,这证明了党中央重视自然科学的远见。还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的群众组织,并举行了牛顿三百周年纪念日,引起国际上重视。延安中央研究院设立了教育研究室,成立了延安新教育学会,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这说明了党中央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视。
(五)重视教材建设。教材是体现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文化思想、科学知识的基本工具。我们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就一直很重视这项建设,延安时期更加重视教材建设,成立了教材编审室,组织较强的力量编写教材。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吸取。
(六)重视师范教育。培养无产阶级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好学校的一个决定因素。边区七所中等学校,约一半是师范学校,其它学校也办师范班。这一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七)重视教育投资。边区的教育投资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同时,解决教育经费的另一条办法是依靠群众办学;再一条是学校自力更生、生产自给。解决一部分经费。这都是宝贵的经验。
(八)走群众路线。民办小学、群众自办识字组、夜校、读报组,这些都是实行“民办公助”政策和“以民教民”的办法,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教育事业上的具体运用,它提高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教育的迅速发展。还有实行学生自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各班(队)选学生课代表,收集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向教师反映,以便教师改进教学。这是发扬教学民主,是教学工作的群众路线。
上述特点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党和革命根据地人民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办教育,并没有搬用外国教育的理论和经验,也没有搬用当时本国流行的其它教育理论和古代的封建教育思想,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制度,依靠群众力量,创造了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新经验。这种革命的创新精神,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决定了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教育工作必须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服务。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具有革命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常研究我国情况,不断总结和丰富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社会主义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应当学习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有益经验,发扬它的光荣传统。(董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