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图书馆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设施,大多数县(市)都相继建立了图书馆,面向广大群众借阅图书,对促进社会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延安鲁迅图书馆
延安鲁迅图书馆是在鲁迅先生逝世以后,为了永久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该馆初创时期,设备简陋,规模很小,藏书有限。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939年12月,教育厅决定:“将该馆加以扩大,补充设备,添购图书,以供各界人士阅览,便利研究”。当时,除边区政府调拨专项经费外,毛泽东捐助图书费290元,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捐助扩充费300元。鲁迅图书馆在边区政府附近择址新建后,即向各界开放。
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鲁迅图书馆于1942年3月至6月,进行了整编和扩充。新添轻便书架40个,新购文学、自然科学书籍百余种,并重新进行了分类、编目、建卡和补旧工作。该馆下设图书室和阅览材料室两个室,每室配备干事一人,刘耿任图书馆主任,主持馆务,兼理总务工作。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借书时间由每周两次改为每星期三、五、日三次;规定了对不守信用的读者及贵重书籍资料限制借阅的办法。
蒋胡敌军进犯陕甘宁边区时,鲁迅图书馆曾一度随军转移。1948年延安光复后,又迁回延安。它以其为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事业所做的贡献而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