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39年

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

    
    年初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制订了《1939年边区教育的工作方针与计划》。《计划》就教育工作应适合战争状况与需要,提出八项任务:一、使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更能适应战争变化的环境。二、健全各县教育行政干部。三、建立各县教育基金。四、加强各学校的军事化与课外抗战动员活动。五、加强各学校的生产运动。六、发展民众教育,大量消灭文盲。七、训练战时科学技术人才。八、教育厅要具备自己能印刷课本读物韵能力。根据此计划,在延安新市场筹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印刷厂,委任曹承宗为厂长。
    1月7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提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李富春作“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的动员报告。
    1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对本届冬学写出了《冬学初步总结》。总结指出,本届冬学有五点成绩:(一)数量上的完成。据统计,本届冬学已办六百零六处,有学生七千二百七十六人。(二)干部的努力。(三)群众的拥护。(四)成、青年的吸收。(五)教员问题的适当解决。许多小学都附设了冬学,这不但解决了教员的困难,而且增进了小学与冬学的联系。总结还提出了今后办冬学的四项原则:(一)有系统地去健全和推动各级干部和冬学委员会的领导与巡视制度。(二)举行竞赛与互相参观。(三)做好旧历年假和冬学转变为小学的准备工作。(四)做好冬学工作与抗战动员的配合。总结还特别提出,在本届冬学中,延安、安塞、志丹三县的成绩最好。
    1月17日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于是日到2月4日在延安召开。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会上林伯渠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边区创造与发展国防教育的成绩,提出了加强国防教育是抗战新阶段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报告》指出,“边区实行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人民自愿地积极地为抗战建国事业而奋斗,培养抗战干部,供给抗战各方面的需要,教育新后代使成为将来新中国的优良建设者”。会议通过并于本年4月4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对边区的教育政策作了以下的规定:实行普及免费的儿童教育,以民族精神与生活知识教育儿童,造成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后代;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边区成年人民之民族意识与政治文化水平;实行干部教育,培养抗战人材;保育儿童,禁止对于儿童的虐待。本届参议会通过的《发展国防教育提高大众文化加强抗战力量案》,提出了发展陕甘宁边区教育的七项办法:(一)继续扩大与改进小学教育。(二)优待高小学生,藉以扩大高级小学。(三)扩大和改进中等教育。(四)创设技术科学学校,造就建设人才。(五)发展社会教育,大量消灭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六)区级应设专人管理教育。(七)整理扩充各级教育基金。另外,在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还提出“加强保育儿童的工作,注意儿童的健康,使其健全发育”的要求。
    1月28日  抗大总校第五期在延安开学。这期共收学员四千九百六十二人,编为五个大队。增设了许多特科,如参谋训练队,敌军工作训练队,工人大队等,培养专门和比较高级的人才。该期学生于当年9月至年底陆续毕业。本期师生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于1月29日发出的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开荒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一亩,生产粮食一百多万斤,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毛泽东于是年3月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后又为《生产战线上的抗大》题词:“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的!”
    1月29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克服抗战新阶段中的困难,为了改善人民与工作人员的生活,应在陕甘宁边区人民中,在各机关学较部队中,发动劳动热情,开展生产劳动。我们相信以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体生产的力量,开展生产运动的结果,不但可以克服行政经济上的困难,而且可以改善生活,锻炼身体,推进工作,使之与伟大的抗战相配合。
    是日  延安陕北公学总校迁到旬邑看花宫,与陕北公学分校合并。成仿吾任校长,江隆基任教务部部长,张然和任政治部主任,鲍建章任总务处处长,申力生任党委书记。
    2月6日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于2月3日选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十五位政府委员今日宣誓就职,并举行第一次政府委员会。会上,政府委员、教育厅代理厅长周扬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并决定兼任教育厅厅长,教育厅编制六十八人。此后厅内设秘书室,主任郭青亭;学教科,科长王志匀;社教科,科长李之钦;编审科,科长董纯才;行政科,科长曹承宗;辅导团,团长郭青亭。
    同日  是日至8日边区政府召开政府委员及各专员、县长联席会议,讨论政府施政方针和边区国防建设、国防教育,锄奸剿匪、社会救济等问题。会上,高自立副主席作了施政方针报告。会议通过了各项工作实施计划。在教育方面,计划要求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并在保证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本年扩大小学一百所,同时扩大完全小学;消灭一万四千九百个文盲;加强社会教育工作,增设民众教育馆;成立边区教育委员会,加强对边区教育工作之领导与筹划,该委员会由李卓然、陈伯达、毛齐华、郭春庭、董纯才、林迪生、蔡子伟、李景膺、柯仲平、高朗山、曹扶、周扬、高敏珍共十三人组成。会议还确定,乡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
    2月9日  抗大总校在中央大礼堂召开生产运动动员大会。随之成立了以罗瑞卿为主任的全校总生产委员会,委员有许光达、张际春等十一人。
    是月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小学部,迁至安塞白家坪单独建校,改为“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保小”。郭青任校务主任(即校长),王英樵任教务主任,刘坤模任总务主任,彭镜秋任生活指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当时有学生三百多名,教职员工八、九十人。
    3月2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布《关于冬学结束后的社会教育工作》的通令。此令指出:冬学结束后,应用鼓励说服的办法分别将冬学学员转入小学、夜校、识字小组中去,使其得到继续教育。通令鼓励冬学学员做识字组长,担负起教育文盲的任务。还要求在今后的社会教育工作中,以较大的力量,注意到人口比较集中的乡村、市镇和对妇女的教育。
    3月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出关于抽调和训练各县社会教育指导员的通令。要求各县社教指导员在冬学结束后,一律回教育厅进行整训,然后另组织人数更多、规模更大的社教工作指导团,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配各县协助三科办理社教工作,以完成本年大量消灭文盲的计划。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布《关于消灭文盲及实行办法》的通令。通令指出: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边区人民每人要识一千个字的号召,1939年度要积极地对群众施行国防教育,大量消灭文盲。并规定本年度要扫除文盲三万名左右。各机关、各学校都要担负扫除文盲的任务。为此,要自上而下地造成一个扫除文盲运动,并于本年底举行一次各县的识字大检阅,考察各县扫除文盲的实在数目。
    是月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订出《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计划》规定对在职干部分甲、乙、丙三类进行教育。甲类主要是担任负责职务的干部,以联共(布)党史为必修课;乙类主要是文化水平较高而党龄较短的新干部,以共产党的建设为必修课;丙类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同时学习文化课与党的建设。《计划》还规定,在职干部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但由于进行生产突击,此计划多数单位实际未执行。
    4月10日  李富春在《薪中华报》发表《生产突击以后》一文。该文总结了延安地区各机关、各部队、各学校半个月来开荒的成绩和收获。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和抗大师生超额完成开荒任务,该文提出表扬。
    4月19日  为贯彻执行边区政府关于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扫除文盲三万人的决定,是日《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同时发表《为扫除三万文盲而斗争》的社论。
    同日  毛泽东给“抗大”题词:“知识分子之成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结合工农民众,他们的分界仅仅在这一点。”
    4月24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通令,对各县公田、学田管理及所收获之粮食的保管与开支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4月2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组织社教工作团,分四个组分赴各县进行社会教育视察及指导。
    5月4日  延安各界青年在抗大五大队集会,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及首届中国青年节。毛泽东莅会并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讲话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现在全国广大地方的学校,革命理论不多,生产运动也不讲。只有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们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因为他们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向也是正确的。讲话还指出,延安的青年们是团结的,是统一的。他们不但本身团结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是全国的模范。在此之前,毛泽东还为延安的报纸写了《五四运动》一文。指出:“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他希望中国的青年和文化界把自己的工作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5月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公布《民众教育馆简则》。《简则》规定,民众教育馆在人口众多的城市或集镇建立。它应根据边区教育厅的指示,对民众实施抗战的文化教育;培养民众抗战的智能;宣传推进抗战动员工作;协助办理改进地方一切公共事业;为民众代办一切文字工作。
    5月10日  延安举行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到会讲话。
    5月17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力争在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活动,特别要注意乡村小学教师,巡回教师中的工作和通俗读物的编辑。在党的力量占优势的地区,应有系统的去计划与检查一般的国民教育。
    5月20日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召开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到会千余人。毛泽东、洛甫(张闻天)等出席大会。李维汉首先作在职干部学习的动员报告。他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阐明了干部学习的重要性。接着毛泽东发表讲话,论述了干部学习的意义和方法,要求大家克服学习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并号召大家“在工作、生产的百忙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与深入”。最后洛甫讲话,强调在职干部学习须有持久性和恒心。大会以后,延安的在职干部学习运动就广泛地开展起来。最初参加学习的有二千多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参加学习的人数达四千余人。
    5月21日  陕甘宁边区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马家沟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等为大会名誉主席团,推举白向银、林红、胡秉坤、王长俊等七人为主席团。代表大会决定成立边区少年先锋队,作为少年儿童中的先进组织。
    5月24日  国民党顽固派于是年初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是日,国民党旬邑县保安队挑起事端,残杀八路军残废院残伤战士二十七名,并向边区派驻县城的独立一营进攻。因众寡悬殊,一营被迫退出旬邑县城,旬邑遂被顽军占领。
    5月26日  毛泽东为纪念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写了《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一文。文章指出:“抗大的革命和进步,是因为它的职员、教员和课程是革命的,进步的。”“投降派顽固派人们之起劲地反对抗大,证明了抗大的革命性,进步性,增加了抗大的光荣。”该文还在肯定了抗大三年来为国家民族培养了几万个有为的革命青年干部的成绩后,重申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5月28日  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制订《抗大誓约》。内容是:“一、我们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女,我们永远忠实于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誓死驱逐日寇出中国,为建立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反对任何汉奸妥协投降活动。二、我们要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坚定完成我们的任务,以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成绩,献给民族国家与中国人民。三、我们是学校的忠实工作者和学员,我们要坚决执行学校的校规和纪律,与坚定、勇敢、艰苦、灵活的校训,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校风。四、我们永远是抗大的忠实子女,我们爱护我们的学校,要像爱护我们的母亲一样,我们要与一切破坏母校的分子作坚决的斗争!五、我们要遵守学校以上的誓约,如有违犯愿受国人之谴责,校友之唾弃和学校纪律之制裁。”
    5月30日  《新中华报》报道:中共中央决定最近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创办该院的目的,在促使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
    同日  《新中华报》发表许光达为抗大成立三周年写的《“抗大”在国防教育上的贡献》一文。该文指出:“抗大”在教育的历史上创造了一套新的办法,这套新办法是将来建立新中国的新教育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教育与实际统一起来了;第二、教员与学生是一致的;第三、真正的建立了集体的、自动的、相互帮助的学习制度;第四、实际生活的锻炼改造了的思想和行为;第五、教育收效是在短时期内迅速完成的;第六、这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学校。这些就是抗大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抗大”新的创造和胜利。
    同日  成仿吾在《解放》杂志七十二期发表《陕北公学的新阶段》一文。文章指出,陕北公学成立以来的实践是成功的,是有成绩的。至于在新阶段中的陕北公学,将继续为培养抗战干部和担负伟大的建国事业的干部而加倍努力,在解决干部问题的战斗中起更大的作用。它将会配合和促进抗战建国的彻底胜利,会在国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提供重要的经验与模范。
    6月1日  “抗大”在延安举行建校三周年庆祝大会。毛泽东、王明、张闻天、康生、陈云、王稼祥、邓发、刘少奇等莅会并发表讲话。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委员均出席大会。陕甘宁边区政府高自立副主席、校友代表胡耀邦也在会上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抗大是抗日的,抗大的目的是要推倒日本帝国主义,彻底解放中华民族。抗大三年以来创造了很多坚强的干部,到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我们抗大的人,不能有一个人不抗战到底,不能有一个人不反对投降,不能有一个人赞成和平妥协的;如果有一个,就不是抗大的学生,就是抗大的败类,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反对投降,抗战到底,这就是抗大的方针。刘少奇在讲话中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一定要把抗大办下去,一定要把抗大办好。朱德从前方寄来题词:“号召千万青年,走上革命战场,高举抗大旗帜,插遍整个中国!”世界学联秘书长柯乐满发来了贺电,指出:抗大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事业,已闻名于世界各国学生团体,并深受他们的钦佩。在庆祝大会上,抗大全体人员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和献旗仪式,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这次庆祝活动历时四天,举办了抗大成绩展览和运动会,充分反映了抗大三年来的伟大成绩。
    6月2日  《新中华报》报道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学习运动开展情况。报道说,边区政府的干部学习,在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前,就已经开展起来。大会以后,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规定,依照每一个同志的文化水平,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学习《联共(布)党史》,乙组学习党的建设,丙组学习《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上发表的专论和社论。学习时间统一在上午七时至九时半。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并用的方式。讨论会三天开一次,把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讨论。
    6月10日  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反对投降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两年来,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党校、马列学院、鲁艺、青训班、女大、工人学校、卫生学校、通讯学校、组织部训练班、行政人员训练班、边区党校、鲁迅师范、边区中学、鲁迅小学、儿童保育院等十七所学校。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人、几十人。几千个干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的及尚未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三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今后,由于物质和敌情的原因,分在边区和华北两处办学。去华北的学校指挥管理仍属中央,但委托北方局对他们进行监督。毛泽东还指出,六中全会后中央发起的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对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文化水平,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党政军民学各种机关的在职干部,均应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按其程度,文化与理论或并重或偏重。并应建立每日两小时的学习制度。实行自动与强制并重、理论与学习一致的原则。对勤学者奖,怠惰者罚,13日,毛泽东在为这次会议作结论时又指出,应加强党内教育,目前应着重阶级教育,同时,不忽略统一战线的教育;要编写中级课本;哲学问题上要着重学习唯物史观。
    6月16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通知,对边区保育院的收托对象、入托手续、保育院设备等事项逐条作了规定。
    6月21日  抗大总校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罗瑞卿副校长在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本月20日作出的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驻晋东南办学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抗大总校留延部分组成抗大三分校,许光达任校长,陈奇涵任副校长(后为校长),张振风任教务长,李逸民任政治部主任。
    6月25日  八路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训令指出:“由于工作开展,老干部不足,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成为目前干部政策上一个重要任务。”训令要求老干部重视和清楚了解新的革命知识分子,大胆吸收和耐烦带领他们,反对歧视和偏见。另一方面,必须号召新的革命知识分子虚心从实践中学习,向老干部、向工农干部学习。要用一切方法提高知识分子的组织观念、纪律性和坚定性,以确定他们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是月底  陕北公学千余师生,在成仿吾校长的率领下,奉命从旬邑县看花宫出发,奔赴延安。关中分区党政军负责人和当地群众热情欢送。7月初,陕公师生到达延安。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陈云、李富春向成仿吾等陕公负责人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驻晋东南办学的决定。并共同研究开办华北联合大学的有关事宜。
    7月7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
    同日  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举行成立大会。该校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的一部分师生员工组成。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团书记,江隆基任教务长,张然和任政治部主任。设立四个部:社会科学部、文艺部、工人部和青年部。毛泽东莅会作报告。他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他还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问题。教育大家到前方去创造根据地,不但要争取民族的解放,而且要争取社会的解放。10日,周恩来给华北联大师生作《中国抗战形势》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阐明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号召大家到前方后,开展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活动,成为最活跃的革命力量。7月12日,该校由延安出发,开赴敌后。10月中旬,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开学。
    7月8日  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这就要求:(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的一切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约束自己。但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外,就不要在小节上“吹毛求疵”。
    7月10日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抗大总校在罗瑞卿副校长的率领下,离开延安东征。是日,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举行欢送仪式。毛泽东在欢送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上前线的总方针是:(一)坚持统一战线;(二)开展游击战争;(三)巩固内部团结。抗大总校东征华北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前线力量”,开展敌后国防教育的号召,增强敌后抗战力量。
    7月20日  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出席典礼并讲话。毛泽东指出:“女大的成立,在政治上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准备到前线去,到农村工厂中去,组织二万万二千五百万妇女,来参加抗战。假若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周恩来在讲话中回顾并说明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后指出,当着全国妇女起来,风起云涌之际,希望女大赶快培养造就大批的女干部,到全国各地去领导广大妇女运动。女大的教育方针是:“以养成具有斗争理论的基础,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长和相当职业技能等抗战建国知识的妇女干部为目的。”当时女大有学员近五百名,六个普通班,一个高级班,一个特别班。王明任校长,柯庆施、林莎任副校长,孟庆树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任教务主任。该校于1941年9月与陕北公学、泽东青年干部学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7月23日  延安农业学校在延安市南三十里铺举行开学典礼。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建设厅厅长刘景范出席并讲话。朱开铨任校长。该校设农艺、园艺、畜牧三个部,并附设实验农场一所。这是一所为陕甘宁边区培养农业技术干部的学校。
    7月25日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对抗大三分校工作检查的结果和北方局对抗大二分校工作检查的结果,发出了《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指示强调:把知识分子青年训练成无产阶级的战士或同情者,确是一个艰苦的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教育知识青年的原则是:一、教育他们掌握马列主义,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二、教育他们有纪律性、组织性,反对组织上的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三、教育他们决心深入到下层实际工作,反对轻视实际经验;四、教育他们接近工农,决心为他们服务,反对看不起工农的意识。
    8月1日  陕甘宁边区司法干部训练班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到会讲话指出,要把“廉明公正,果断详慎”八个字作为司法工作的准绳。
    8月5日  《陕甘宁边区各县社会教育组织暂行条例》公布。《条例》规定,社会教育组织之形式暂分识字组、识字班、夜校、半日校、冬学、民众教育馆等六种,并提出了各种社教组织的组织原则。各社教组织所用之课本教材,统由教育厅编辑审查。各县社教组织的成绩考核、指示,均由各县负责;夜校、半日校办学具有成绩看,为模范夜校、模范半日校。
    同日  罗迈在《解放》第七十九期发表他于6月1日写的《我们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的文章。文章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规定的全党的教育方针,对干部学习提出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分为初、中、高三级来进行”学习的步骤。
   8月13日  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抗大、鲁艺、卫校、通校、女大、马列学院、党校、边师等校代表出席了大会。毛泽东、邓发、张鼎丞、周扬等到会并讲话。大会决定成立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选举陶端予任学联主席。
    8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周扬在二届三科长联席会议上作《一年来教育工作总结和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报告肯定了一年来边区教育工作的成绩。一是扩大了数量:小学校由去年的七百零六处增至八百八十三处(其中完小二十二处),学生由去年的一万四千二百零七名增至二万零四百零一名。二是提高了质量:学校正规化,教学管理也有了改善,实行了课外活动,实行了生产;补充了新的教员与训练了旧的教员;初步整理了社教组织;计划与报告制度正规化;筹集了一部分教育基金。报告指出了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质量改进不够等缺点。最后提出今后教育工作的三个中心任务是:一、在巩固的原则下扩大数量。二、提高质量仍为今后教学工作的中心。三、把培养师资当做提高学校质量工作的中心环节。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颁布了如下文件:(1)《陕甘宁边区小学法》。此法是在1938年公布的小学法的基础上修正而成的,两件内容大致相同。(2)《陕甘宁边区小学规程》。内容包括总纲、设置及管理、编制、生活指导、设备、教职员等,共十一章六十二条。(3)《陕甘宁边区模范小学暂行条例》。该条例也是在1938年文件的基础上修正而成的,对于模范小学最低限度的标准有所更改。(4)《陕甘宁边区奖励小学教员暂行办法》。规定了小学教员受奖的条件、奖励办法、审查制度等。(5)《陕甘宁边区模范夜校、半日校暂行条例》。(6)《陕甘宁边区各县教育经费筹措暂行办法》。(7)《民众教育馆简则》。该件于本年6月6日已公布,这次修正重发。(8)《陕甘宁边区各县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8月29日  延安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在桥儿沟举行结业典礼。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抗战教育与小学教员》的讲演。他着重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抗战教育在抗战中的地位;第二、关于同志们的学习问题。他高度评价了陶行知的“知行合一”论,提议把生活教育的内容加进教材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这就是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
    是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分别在庆环、关中、三边三个分区及神府县、延安市举办教师训练班。
    是月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对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进行大检查,并宣布了中央直属各机关在职干部学习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的规定。
    9月22日  边区中学与鲁迅师范合并,改为陕甘宁边区师范,于是日举行开学典礼。周扬出席并讲话。边师“以建立新的师范教育,培养新的地方师资,作为边区推行普及教育的中心堡垒为宗旨”。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两种。初建校时有学生一百五十余人,教员十一人,职员三十一人。教育厅厅长周扬兼任校长,董纯才为副校长,教务主任吕良,生活指导处主任刘宪曾,事务主任田子玉。校址初设安塞,后迁延安。
    是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开办边区第二、第三师范。目的有三:第一是培养边区地方化的师资;第二是提高小学教员质量;第三是培养边区基层文化干部。10月,派刘端棻、王伯勋去关中负责筹办二师,派卢勤良、刘若曾、孙桐、文普华去定边负责筹办三师。
    是月  抗大总校师生于月底到达灵寿县陈庄。该校原计划直接开赴晋东南,但因汾河水涨,难以通过,又值敌人大举“扫荡”晋东南根据地,遂改为向晋察冀根据地进发。他们历时两个半月,行程二千五百余里,取得了东征的胜利。
    10月5日  毛泽东为安吴堡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须亲自参加革命斗争,从最下层工作做起,切实的不带一点虚伪的,经过若干年之后,经验就属于没有经验的人们了!”
    10月9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出关于1939年冬学问题的指示信。决定本年全边区办五百处冬学,同时确定从师范学校抽调一百名学生分赴各县协助办冬学。
    10月10日  罗迈在是日出版的《解放》第八十六期发表《怎样开展延安在职干部的学习》一文。指出:延安在职干部的学习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大部分已进入学习运动的轨道,但学习进度还存在着极端不平衡的现象。教员和指导员是我们学习中极关重要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解决指导员和教员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对在职干部的学习方法、党报和时事问题的研究办法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10月12日  延安市民众教育馆正式开幕。该馆成立很早,1938年冬因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而停止工作。是年7月,延安市政府在新市场区开辟了新馆址,着手恢复工作。市民教馆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设立书报阅览室,出刊大众报,举行讲演会,代市民写信、写帐,设立询问处。
    是月  中共中央电示抗大:一、强调教育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政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中心;二,强调马列主义教育,即着重政治教育与党的支部工作,加强思想意识的锻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要特别加强军事技术的提高。
    11月13日  是日至12月17日,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安塞县徐家沟召开。毛泽东莅会作报告,向边区党组织提出“提高自己,帮助别人”的任务,号召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边区党委书记高岗作《抗战新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任务》的报告。报告在教育方面提出的任务是:“一、有计划的在短时期内克服区以上干部中的不识字现象。二、动员支部中所有党员参加当地的识字班与补习学校。”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边区教育提高边区文化的决议》。决议规定边区文化教育“必须努力除去革命前旧制度对于广大民众所遗留的文化落后状态——文盲、迷信、不卫生等”,“必须立足于进步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而斗争”。决议强调要培养大批新的为边区文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必须提高现有的小学师资,必须适当改善小学教师的生活,提高他们在乡村中的社会地位”。
    12月1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决定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批评了一些党和军队干部中“还没有注意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还存在着“恐惧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求党和军队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军队、学校和政府工作。
    12月4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制订《普及教育三年计划草案》。认为陕甘宁边区由于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已经具备了普及教育的根据和条件。因此,计划在三年内实现普及教育。《草案》还认为,专靠说服教育宣传鼓动的方式不能完成这样的“急务”,“有实行强迫教育的必要”,因而规定了实施强迫教育的办法。
    12月7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公布《陕甘宁边区冬学教员奖励暂行办法》。规定了冬学教员受奖条件、奖励方式、考查审批办法等,旨在“提高冬学教员服务精神,增强冬学工作效率”。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颁布《陕甘宁边区各县识字检阅暂行办法》。识字检阅的目的是“考查本年消灭文盲实数,测验政治认识程度,作为来年规定教育计划之依据”。《暂行办法》要求各县应临时成立识字检阅委员会,主持全县的识字检阅工作。举行识字检阅以区为单位,检阅科目分为政治常识和识字课两种。凡识字在一千以上者给一等奖,识字在五百以上者给二等奖。
    12月9日  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发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讲话论述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指出:“‘一二·九’运动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抗战”。“一二·九”运动的经验表明,“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知识分子跟工人、农民正确地结合,才会有无攻不克,无坚不摧的力量”;“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来,那末,事情就好办了”。
    12月21日  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指示》认为,边区处在交战区和邻近战区,加以文化相当落后,吸收知识分子更加需要。边区大多数知识分子是从城市和别的地方移来的,他们的大多数是进步的。《指示》还分别对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团结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军队中的知识分子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12月25日  孙力余在是日出版的《共产党人》第三期发表文章,总结“九、十两月中央直属机关在职干部学习新的收获”。文章指出:九、十两月的收获,首先表现在学习的质量上,其次表现在他们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效率上。并分析取得新收获的原因在于学习的组织领导与方法有了新的进步。文章最后指出:今后的在职干部学习“要提高干部个人研究的能力”。
    同日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召开“自然科学讨论会”。王明、吴玉章、陈云、张浩等中央领导人到会讲了话。到会科技专家、学者提出两个建议:(一)把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既从事科研实验,又大力培养新科技生力军。(二)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广泛动员和团结科技人员为建设抗日根据地服务。31日,自然科学讨论会结束。会议结束时,李富春说,党中央同意大家的建议,决定把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和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此后便着手积极筹备、组建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南门外修建校舍。
    是月  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发动的反共摩擦和军事进攻,到12月达到高潮。5月抢占旬邑后,接着又挑起陇东事件,抢占宁县和镇原两座县城。1940年初,又占去关中的店头镇和淳化县,同时,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煽动保安队袭击边区河防部队。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摩擦和军事进攻,党中央领导边区人民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年2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迫使国民党撤走了边区境内过去由国民党委派的县长,结束了边区一些县存在双重政权的局面。
    冬  中共中央为了培养更多的抗战干部,决定恢复陕北公学。校址在延安北门外杨家湾。初恢复后的陕公,招收学员数百人。12月初开始上课。李维汉兼任校长和党组书记。

陕甘宁边区教育大事记/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