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
1月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向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作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在有关教育工作部分,进一步指明边区教育方针是:“为抗日战争与边区人民服务,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就是说,必须将脱离抗战实践,脱离边区与边区人民的那些现象加以改变,使之充分符合于革命的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主义)和十大政策的精神,适合于边区当前建设的需要。”报告提出边区教育进行具体改革应依据的主要原则有:“各中学、师范学校担负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的双重任务”;“各学校学制,应按照学校任务及地方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规定,不必强求一致”;“教育内容,以文化教育为主,同时须从思想上确定学生的革命观点、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并须进行以边区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政治教育与生产教育,辅之以时事教育。文化教育亦须从边区需要及学生的现有程度出发,逐步提高,去其暂时过高者和不急需者。对于因一定具体目的而训练的学生,须进行业务教育”,等等。
2月10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各分区专员发出《关于今年上学期中等学校过渡办法及召开国民教育会议的准备工作》的指示信。此件要求各分区在半年内把中学、师范过渡为“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的学校,用整风精神检查学校工作,并做好整风运动的结论,订出以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为主的临时教育计划。还指示各分区、县总结国民教育工作,发现模范教育工作者,为国民教育会议的召开做好准备。
2月24日 《解放日报》就绥德县政府三科召开学校教育讨论会发表《国民教育为工农兵服务》的评论。
是月 延安自然科学院附中与延大附中合并成为延安大学中学部。
是月 根据西北局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将西北党校合并到中央党校,成为中央党校的五部和六部。五部学员以陕甘宁边区的县、区级干部为主,也有一部分经过长征的团营级干部。部主任为白栋材,副主任为强晓初、晁哲甫。六部学员是从敌后和国民统治区来的县、区级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部主任为马国瑞,副主任为谷云亭。
3月6日 延安南北区机关妇女集会纪念“三八”妇女节。朱德莅会并发表讲话,要求大家做好公务和家务,哺育好革命后代。
3月11日 《解放日报》发表《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国民教育大革新》的通讯。通讯报道绥德分区杨和亭副专员就绥德教育改革问题对记者的谈话,说明这一改革的方针是:学校教育要与劳动、社会、政府、家庭相结合;同时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学校。
3月19日 为纪念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运动十七周年,徐特立与柳湜联名召集边区国民教育座谈会。与会者有吴玉章、林伯渠、李鼎铭、贺连城、周扬、范文澜、齐燕铭、吕骥、李卓然、胡乔木等各界知名人士,各分区专员及教育界的干部。会上提出了普通小学实行民办的方针,即完小仍由政府办外,其余普通小学要大力提倡民办。
3月23日 延安市南区合作社创办的沟门民办小学成立。该校是在合作社主任刘建章和李生章校长努力下,创办了教育合作社,建立了教育股金的基础上开办的。这是一所依靠教育合作社解决了教育经费及学生吃、穿费用的学校。
3月28日 延安市西区裴庄小学和莫家湾小学在裴庄联合举行开学典礼。边区政府教育厅柳湜厅长、延安市政府马豫章市长及中央青委蒋南翔等出席典礼并讲话。这是两个按照民办公助的政策创办的学校。其特点是老百姓自办,公家辅助;校长由劳动英雄或村长担任;从老百姓需要出发等,这就为陕甘宁边区乡村国民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验。
4月上旬 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宣传部、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政府的负责同志和陕甘宁边区五个分区的地委书记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反复阐明了文教工作的重大意义。他说,1943年一年把经济搞好了,但文教问题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有些宣传部门不知如何干法,只会搞军事、政治,不会搞经济、文化,这不行。接着,毛泽东进一步就文化教育与政治、军事、生产的关系作了论述。他说,过去军事政治第一是对的,要打垮阻碍经济文化发展的东西,才能搞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是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在发展经济文化。他又说,文化反映政治经济,反过来影响政治经济。孔夫子办学校,目的是宣传封建秩序。资本主义没有文化建不成。我们建设抗日根据地,没有文化也不行。军队需要文化,才能战胜旧军队。战士没有文化,不可能提高战斗力。如果不发展文化,经济发展会受阻碍。最后,毛泽东说,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今年冬天要展开讨论文化教育问题。文化教育中有四个问题,就是:报纸,学校,艺术,卫生。
4月7日 《解放日报》发表《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的社论。指出:我们是在中国,民主根据地,在战肘,在农村办教育。“我们一定要使教育的基础生根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中间。最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一种最广大的群众教育,和一种为了群众的干部教育。”社论号召教育工作者从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中彻底解放出来,从旧的一套制度、课程、办法中解放出来;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制定一套新制度、新课程、新办法。
同日 中共西北中央局常务委员会就改进边区专门教育作出决定。目的是彻底克服过去教育中存在之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主要内容是:一、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合并,作为边区政府设立之大学,培养为边区服务的人才,仍名延安大学。以周扬为校长,王子宜为副校长,由林伯渠主席及政府党组领导。二、原延大所属之民族学院迁移三边,由三边地委领导。三、原延大所属之中学部合并于延安师范,将延师改为延安中学,归延属地委领导。四、前方来之朝鲜学生由延大接收。五、以后各分区干部子弟住学校问题,由各分区自设办法解决,不送延安。
4月1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七十二次政务会议决定:(一)原延安大学与行攻学院合并后的延安大学,在边区政府领导下,分行政、艺术文学、自然科学三院。行政学院由副校长王子宜兼院长,设行政、财经、教育与司法四系,各系主任依其性质由边区各部门主管首长兼任。艺术文学院(仍称鲁艺)由校长周扬兼院长,设文学、戏剧音乐与美术三系。自然科学院院长李强,陈康白任副院长,设工学、农学、化学三系。(二)聘请周扬、王子宜、刘景范、柳湜、胡乔木、李卓然、宋侃夫等七人组成临时教育委员会(周扬为召集人),负责两校合并工作,制订教育计划,并按照抗战与边区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定学制与课程等。(三)民族学院迁定边县境内,由三边专署管理。
4月15日 中共西北中央局约集五个分区的地委书记及延安有关机关的负责人举行边区文教建设工作座谈会。目的是为具体实现毛泽东关于边区文化教育建设的指示。关于学校教育,会上决定:一、各地均应研究民办小学经验。尚未实施民办方针的县应即试办一处或两处,以便取得经验。二、各县均应于本年10月底前至少完成一个学校的典型调查,并写成书面材料,提供今冬国民教育会议讨论。
4月1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各分区专员、各县县长发出《关于提倡研究范例试行民办小学的指示》。指示是根据毛泽东对文化教育建设的指示精神写的。它指出了办教育要注意群众的需要与自愿,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教育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注意所属小学教育的改革,提倡研究各地范例,奖励优良学校、教师,发现教育英雄,搜集材料,总结经验,并将这些材料提供今年准备召开的国民教育会议,以期制定彻底改革的方案,于明春普遍实行。”关于民办公助的政策,强调三点:(一)民办小学的形式与这一政策执行的步骤,不求一律。按各地情况“逐步达到自中心小学以下,均归民办”。(二)民办小学的学制、教学内容均不求一律。校址、经费、教员待遇等,也可由群众决定。(三)要加强对民办小学的领导,随时“解决群众困难,纠正不应有的偏向”。
4月23日 延安市北区杨家湾群众兴办的北郊小学(即杨家湾小学)开学。该校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派陶端予作教员,根据“民办公助”的原则办起来的。中共中央宣传部赵毅敏出席了开学典礼。
是月 民族学院从延安大学分出,与三边师范合并,定名为三边公学。校址设在定边。地委书记王世泰兼任校长,副校长芦勤良。教务处长刘椿,副处长宗群、刘若曾,干部处长郭子清,副处长宋友田,总务处长岳松。党总支负责人王志强。后刘椿调走,由郭子清任教务处长。
5月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边区抗联、边区青救会在《解放日报》联合发出开展教育英雄和模范学生运动的指示。目的是为了推动全边区大、中、小学校在校青年及一切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包括各级各类教师,社教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均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改进普通教育,提高民众文化,从而以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及为边区人民服务的精神,克尽自己的职责,并争取自己成为学习英雄和模范教育工作者。
5月5日 《解放日报》发表《边区青年运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论。指出边区青年工作的中心任务,基本上是一个教育问题”。“要在帮助而不是妨害生产运动与建设的前提下,解决边区青年的教育问题。首先是切实有效的改造和发展国民教育,使在边区生长起来的青年后代都能受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都能为边区的建设作出最好的服务。”
5月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给分区专员发出《关于各中等学校今后捂生标准的指示信》。此信旨在为使各中等学校具体实现“提高现任干部和培养未来干部的双重任务”。指出:各校今后招收学生的标准,地方干部应重于完小毕业生,工农穷苦子弟应多有入学机会,同时亦须照顾其他阶级子弟。并且规定了公费生名额中地方干部与完小毕业生各占之比例。未能升入中等学校的完小毕业生,应鼓励他们进工厂学习生产技术或卫生机关、卫生学校学习医药技术,以养成为工业和人民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
5月17日 中共西北中央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边区文协联合作出《关于召开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会议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具体实现毛泽东同志关于开展边区文化建设的指示”,适应“边区政治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广大群众对于文化上的需要亦已大为提高”的形势,“特决定于本年10月在延安召开检查与总结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区乡干部文化学习、艺术活动、群众卫生工作、大众报纸等方面的经验;发扬典型范例,奖励模范文教工作者;讨论目前边区文化教育建设的具体方针及确定今冬大规模的展开全边区文化运动的计划”。
5月1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行政学院合并于延安大学的命令。此令任命周扬为合并后的延大校长兼教务处长及文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子宜为副校长兼干部处处长及行政学院院长,宋侃夫为秘书长,陈康白为自然科学院院长,张桂标为校务处处长,张成功为校务处副处长,钟仰高为干部处副处长,刘程云为教务处副处长。(按:随后教务处改为教育处,干部处增设副处长刘兰亭,校务处增设副处长陈含玉,自然科学院增设副院长恽之强。)
5月21日 延安大学公布《延安大学教育方针暨暂行方案》。该方案“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学与用的一致”为基本精神,规定了延大教育方针,学制和课程。方案规定延大“以适应抗战与边区建设需要,培养与提高新民主主义即革命三民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为目的”。关于学制暂定为:“行政学院两年,自然科学院三年,鲁迅文艺学院两年,医药系一至二年”。方案强调了延大教学法的三个特点:一是学与用的一致,从学的过程中去做,从做的过程中去学;二是“自学为主,教授为辅”,教学一般依“讲授—研究—总结的程序进行;三是在教学上发扬民主精神。方案还分别对各院、系的课程编制及科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5月24日 延安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吴玉章李鼎铭等莅会并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延安大学要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服务,为实际服务,不要闹教条主义。他指出:人总要落在一个地点,象飞机早上出去,晚上也得回来落在一个地点,不能到处飞不落地。教条主义就是不落地的,它是永远挂在空中。因此,延大要为抗战及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在政治上要学习统一战线、三三制、精兵简政的方针,要学习各种政策与方法”。“在经济上要学习如何发展工作、农业、商业、运输”。还有文化建设,要使边区老百姓每一个人至少识一千个字。要提倡卫生,要使边区每乡设立一个小医务所。要教会老百姓闹秧歌、唱歌,家家户户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
5月27日 《解放日报》报道: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在中央宣传部的协助下,拟定了边区中等学校新课程。新课程规定了中学、师范三年的教学科目及各科主要内容。基本课程项目是:边区建没、政治常识、国文、史地、自然、生产知识和医药卫生。报道说,这个课程的安排具有四个特点:实际、精简、集中、联贯。
同日 《解放日报》发表《论普通教育的学制与课程》的社论。社论指出:根据地是抗日的,是民主的;又是生产技术落后,社会分工不发展的农村。规定根据地的学制与课程,不能离开这两个根本点。社论认为根据地学制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干部教育应该重于群众教育”。第二,“在干部教育中,现任干部的提高又应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第三,“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也应该重于儿童教育”。第四,“战争与生产直接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应该重于其他的所谓一般文化教育”。第五,学制“大致也有三个级制,即群众教育、初级干部教育和中级干部教育”。第六,学校的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社论还认为,根据学校课程,在小学“应以识字和算术(首先是珠算)为主要课目”,同时也应教些“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在中学,国文、算术是主要科目,但“应当重新确定其内容”。社会科学课目要作些改造。一切干部学校“首先要学根据地概况或根据地建设一类课程,并且应该使它成为全部课程表和全部学习过程的灵魂”。
6月1日 在抗日战争进入总反攻前夕,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考虑到将有大批干部奔赴前线,为解决一部分干部幼小子女的拖累,在延安成立了第二保育院。
6月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关于今年冬学的指示信。信中提出“今冬的口号是每乡办一处冬学,条件好的地方还应尽量多办”,但要符合群众的需要,坚持群众自愿,并且采取民办公助的政策。冬学形式要采取分散的原则。指示信强调,今年各县要特别注意试办干部冬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干部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及研究工作经验,以更好地克服工作中的弱点或错误。
6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命令,将延安大学中学部划归延属专署管理,与延安师范合并,改为延安中学。原延安师范校长霍仲年为校长,白友三为副校长。
6月16日 中共西北中央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边区文协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教会议筹备委员会。会议推举罗迈、徐特立、胡乔木、李卓然、柳湜、周扬、肖向荣、赵伯平、赵毅敏、柯仲平、向仲华、贺连城、唐洪澄、傅连暲、曹轶欧、蒋南翔、蓬飞、毕光斗、李治、苏井观、欧阳兢、李长春、吴文遴、阮雪华、秦川等二十五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25日,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议,推选罗迈、李卓然、柳湜、肖向荣、赵伯平为筹委会常委,罗迈为主任,处理筹备大会的日常工作。
28日,召开了第二次筹委会,组成了五个文教调查组,分别去延安、绥德、关中、陇东、三边五个分区调查研究文教工作的典型范例。各组负责人是:陇东组蒋南翔,关中组柯仲平,绥德组柳湜,三边组吴文遴、延属组赵毅敏。同时,对下乡调查作了动员,明确指出调查的目的:一是调查研究整风以来文教上出现的新生事物;二是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现状情况,从实际出发,创办新的东西。要求各调查组在九月中旬以前完成下述任务:一、协助各分区调查研究文教方向的典型,并推广各种新方向,包括有较长历史的小学、冬学、识字组、干部教育等;二、发现一个或两个新方向的范例,如民办小学、医药卫生合作、黑板报、新秧歌队、剧团、报纸等;三、协助群众拟定一村或一乡推行文教的方案;四、协助各分区利用暑假召开文教会议,讨论与检查新的文教方针的执行情况,发扬典型范例,放手扩广试办。7月6日,延属组分赴安塞、子长、延川、志丹等县。其他各组也于7月中旬前到达各分区。这次调查为大会准备了各类典型和总结经验的材料。
7月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柳湜、副厅长贺连城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他们向记者介绍了边区的教育方针与制度,以及教育行政组织情况。
7月1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命令:为适应文教建设事业的发展,各分区专署将第一科分设为两科,即民政科与教育科。
7月31日 《解放日报》为中共西北中央局奖励二十三位学习模范发表《发扬在职干部学习的范例》的社论。社论指出:“西北局对于二十三位文化学习模范的奖励,是一件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些同志的学习精神及其成功的经验,不仅对于目前以学习文化为主的大多数区乡干部是一个极大的兴奋和鼓励,而且也是全体在职学习的干部所应予以重视的。”
是月 是月至9月,根据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边区文协关于召开边区文教会议的决定精神,在绥德、陇东、关中、三边和延属五个分区的党政直接领导下,并在边区调查组协助下,推选了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代表,分别召开了本地区的文教会议。绥德分区文教会议于7月21日至8月3日召开,提出分区学校教育要与劳动、社会、家庭相结合,要推行民办公助的教育政策。会上还介绍了新型学校的经验。关中分区文教会议在9月5日至9日召开,陇东分区在9月×日至15日召开,延属分区在9月20日至29日召开,三边分区也召开了文教会议。各分区召开的文教会议,其总的任务是为搞好文教建设事业进行思想动员。讨论的问题有小学教育、社会教育、文艺活动、医药卫生等,尤以民办学校,中、普小转变民办问题为讨论的中心。其精神在求介绍典型,交换经验,搞通思想,改进工作,为边区文教会议作好准备。
8月13日 徐特立在《解放日报》发表《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一文。该文引用了延安市卫生展览会的大量资料,要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教育机关以至担负领导群众工作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关怀妇女、儿童的卫生和健康,都应引为自己应有的责任。并提出了关心妇女、儿童的建议。
8月22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各分区专员、各县(市)长发出《关于今年冬学的补充指示》。指示对本年冬学期限规定为七十五天,并对冬学的目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员等问题,作了补充说明。其中对今年冬学的目的规定为:认识或增加认识三百至五百个字,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创立识字运动的据点,培养出积极分子。
是月 延属分区开始筹建干部子弟小学。校址设在延安东关飞机场附近。由吕良兼任校长(吕良于10月31日任专署三科长)。
10月6日 《解放日报》发表中共西北中央局《关于冬季区乡干部训练问题的指示》。《指示》规定,各分区、各县在本年冬季应以训练区乡干部为中心工作。指出:应把政策思想的原则教育与检讨工作及计划工作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彻底纠正那种只教书本,缺乏群众观点的教条主义的方法。
10月11日 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在延安开幕。出席会议的有绥德、延属、三边、关中、陇东五个分区和部队、延安市机关学校、少数民族共八个代表团四百五十余人。其中有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工人、农民、士兵文教工作者,有知名学者、诗人、作家、画家、医生、幼教工作者,有蒙、回等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的文教代表,旧知识界人士,热心文化建设的绅商,还有帮助边区文教建设的国际友人等。大会期间,毛泽东、朱德以及吴玉章、徐特立、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都先后讲了话。
毛泽东在10月30日向大会作了题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讲演。讲演阐明了解放区新文化工作的地位、性质、任务,以及在新文化工作中实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需要与自愿两条原则的极端重要性。还指出,新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这就为大会和解放区文教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大会对教育、卫生、文艺、报纸等工作进行了讨论,作出了结论,并拟定和通过了各项决议。
关于教育工作。大会回顾了边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讨论了当前和今后的教育工作。10月30日,罗迈在大会上的发言中谈了对边区教育发展三个时期的看法。
11月15日 教育厅长柳湜作教育工作总结。他将整风运动后贯彻新教育方针中,从制度上、教学上、训导上出现的变化,同此以前作了一个对照,指出要彻底转变过去教育脱离群众,脱离边区实际的倾向;坚持今后教育面向群众的新教育方针。为此,他还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认真培养边区知识分子,同时提高现任干部的文化水平。第二,开展群众教育,要适应农村环境和当前群众的迫切需要。第三,要加强对民办公助学校的领导。
为了推动先进、表彰模范,大会奖励了一大批文教英雄。授个人特等奖十九名,集体特等奖二十一个;个人甲等奖五十四名;个人乙等奖八十七名;褒奖二十五名;学习模范十七名;集体普通奖五十个。如著名的延安市杨家湾民办小学教员陶端予、吴旗县赵老沟小学教员刘保堂、陇东私学教员贾其昌,等等,他们都是受特奖的教育英雄模范人物。
在11月16日的闭幕大会上,胡乔木主持通过了各项决议,包括:《关于培养知识分子与普及群众教育的决议》、《关于开展群众卫生医药的决议》、《关于发展群众读报办报与通讯工作的决议》、《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关于开展工厂文教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强荣誉军人教育及娱乐活动的决议》、《关于机关学校文教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决议》。大会还通过了确认邹韬奋为模范革命出版工作者的提议。接着,罗迈受边区政府委托,作了题为《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教运动》的大会总结。其中关于文化统一战线问题是按照毛泽东讲话精神结合边区实际阐明的。还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边区群众文教工作当前任务,是开展卫生、教育、报纸、文艺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第二,要为边区培养大量的足够的本地知识分子。这是边区今后一切工作的关键,更是开展文教工作的关键。
最后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致闭幕词。他说:这是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文教大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的一件重大工作。在全国来说,这样的大会从来没有开过,现在也只能在边区开。有这样一个边区,中国是有前途的。
大会闭幕后,11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此次文教大会的意义何在》的社论,指出:它“表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长足的进展,将来修中国文化史的人对此不可不大书一笔”。
10月3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命令,令各县政府增设第三科,专管文化教育工作,编制大县三人,小县两人。
11月10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赵炳为三边专署三科科长。
12月4日 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分别作了《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与《关于文教工作的方向》的报告。林伯渠在报告中说,边区文教大会“在边区、在全国,都是空前的一页。它检讨了历史的教训,总结了新的经验,确定了开展大规模群众文教运动的方针,要求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依靠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于五年至十年之内消灭可怕的死亡率,消灭大量文盲,普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挤掉封建残余”。同时还强调指出:“干部教育在整个文教工作中占头等重要地位。”“必须认真地办好高小、中学和延安大学,办好在职干部的政策教育、业务教育与文化教育。”为此目的,必须“实行首长负责,亲自动手”,“一切这样和那样的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都须毫不迟疑地抛弃它”。李鼎铭在报告中指出:过去文教工作中,忽视干部教育,小学教育不切实际,现在“还只是初步走上正确的道路”。今后的任务就在于,“在不妨碍生产和服务于生产的条件下,开展卫生、教育、报纸、文艺大规模群众运动”。在政策方面,教育“必须坚持民办公助的政策”,“必须实行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实际工作方面要“继续有效的深入群众运动,改造旧学校”,“应用民间所有组织形式,进行各种社教活动”。要做好这些工作,“关键在于干部。因此培养边区知识分子与有文化的工农干部,在今天就成了头等重要的任务”。
12月15日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指出:“为着战胜日本侵略者,于充分注意军事、政治、经济之外,还要注意文教工作。我们解放区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好人,他们的缺点甚至错误,可以在工作中改造,他们是人民事业的可贵资本,他们应该被重视”。还指出:“今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方向,各地都可以适用。”“各地政府与党组织,均应将报纸、学校、艺术、卫生四项文教工作,放在自己的日程里面。”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强自修为边区教育厅副厅长。
12月18日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通过了关于保育儿童健康案。
是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任命刘泽如为陇东中学校长。
是年 边区各级各类学校,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抗大总校在绥德开荒七千四百三十一亩,收粮达万石,自给蔬菜一百多万斤。并进行了各种副业生产,全校养猪一千一百七十四头,还养了牛、羊鸡、兔、鸭等家畜家禽。还创办了酒精厂、木工厂、屠宰场、教具工厂、煤井等,全校十个月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价值四亿七千六百一十八万九千元的财富。延安大学到五月,生产自给解决经费数额占这一时期开支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点五。该校生产组织采取合作制度,成立农业、工业两个合作社,有一千六百六十三人参加生产。在农业方面,按计划生产细粮五百石,菜八十七万斤。工业以纺线为主。副业包括经营磨坊、屠宰房、商业等。生产的结果,在经济上作到了半自给,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的建设精神,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一些小学的生产成绩也很可观,如子长第一完小,全年产值达五十万元,米脂东小生产小米五十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