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
1月10日 《解放日报》开始公布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的各项决议。是日,公布了《关于培养知识分子与普及群众教育的决议》。还刊登了胡益生的文章《民办村学经费问题解决的几种方法》。该文根据各地经验,列述了十种解决村学经费的办法:一、用合作社的方式;二、从募捐开始,逐渐以集体生产的方式;三、变工合作帮助教员种地;四、开垦学田;五、以坟地及庙会地办学;六、热心教育人士捐地办学;七、群众团体出资办学;八、先由政府资助,逐渐自给;九、合理摊派办学经费;十、学生家庭负担。
1月30日 《解放日报》报道陇东分区的文教工作已有发展。全分区七百多处冬学,正在大量转变为民办小学及夜校、读报组。分区协助医院举办了助产、兽医、医生三个训练班,培训地方医卫工作干部。分区在职干部学习,已重新整顿恢复起来。目前政治学习以毛泽东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等著作为主。业务学习,各机关根据自己业务性质制订计划,地委宣传部、组织部共同负责检查。陇东中学准备扩大招生一百五十名,为地方培养干部。各县也决定,今后经常以轮训方式,抽调区级干部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和政策水平。
2月5日 朝鲜革命军政学校在延安罗家坪举行开学典礼。该校于去年4月7日由太行抗日根据地迁至延安,校部设在川口。在朱德总司令、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延安大学的帮助下,开展了大生产,并在罗家坪组成新校址。开学典礼由副院长朴一禹主持,校长金白渊致词。他说,朝鲜军政学校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干部,完成朝鲜民族的解放。朱德、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等莅临祝贺并讲话。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延安大学和朝鲜独立同盟、日本人民解放同盟等赠送贺词。
2月9日 《解放日报》刊登辛安亭撰写的《关于识字课本的编法问题》。此文强调编写成,青年人的识字课本,要同儿童识字课本有所区别。对成、青年人编写识字课本,要注意适应他们生活经验丰富而文字知识贫乏这一特点,把许多日用字排列在一起,只要声韵调谐,便于阅读,同类相聚,便于翻查就行。同时采用经典式、格言式、谚语式的编法,以简炼精粹的词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使学的人即无生字太多的困难,也不感到内容的浅薄。
2月17日 《解放日报》报道:靖边县张家畔教委会和赤水县张家岭民校分别举行学习颁奖大会和家长会。张家畔有一百五十多名男女青年踊跃参加妇女轮学、民办小学和识字组,其中有四十三名青年妇女参加轮学,占全街妇女的百分之八十。教委会在颁奖大会前,举办学科成绩展览,展出妇女识字成绩、常识测验卷及模范妇女识字经验介绍等。大会上受奖者有:妇女轮学的模范十四名,民办小学及识字组的模范十四名。他(她)们得到的奖品有年画、铅笔、毛笔和识字本等。张家岭民校于新年元旦举行家长会议,由于办学成绩好,与会家长自动筹划学校经费,除原有的十四亩学田外,再捐献、增开学田二十亩,全村分三组耕种。另外还筹集资金八万元。这就解决了教员的吃粮、薪金和学校的经费问题。还报道,边区文教大会后。农具工厂、光华印刷厂、新民纺织厂等,都采取“做啥学啥”的方法,并运用小先生制和工人互助及黑板报,推动了各厂职工、家属学文化、学技术、学时事的各种学习活动,因而对各厂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同日 《解放日报》发表三边公学中学部通讯《我们的学习生活》。通讯说:在学校的新教育方针下,克服了过去“不注重和实际结合”,只是要求“按部就班”的偏向。现在上的边区建设课,讲的是边区的建立和边区的经济建设等,由分区党政负责同志讲授。国文上的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应用文、革命者的故事及有关青年修养的文章。史地、卫生常识、算术等课都能和实际联系起来。按照专署要求,学校在每天早操时间,指导同学练习唱歌、教秧歌知识和排练秧歌剧。结果,不但会唱“反巫神”、“崔岳瑞之歌”、“八大任务”、“变工队歌”,而且还能排演出“军爱民,民拥军”、“贺保元”、“瞎子算命”、“一对神官”等剧目,在做社教工作中发挥了宣传教育群众的作用,学校也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2月21日 《解放日报》刊登翟定一的《论巡回教育》一文。该文说,在边区农村分散件条下,巡回教育既是一种群众教育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普及群众教育工作的一个武器。
2月22日 《解放日报》发表陶端予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的报告:《杨家湾小学在摸索实验中成长》。内容包括:一、怎样办起来的;二、群众办学校;三、实际生活就是教材;四、家长、教员、学生一条心;五、摸索中的几种教学法;六、介绍几个小朋友;七、走出了学校的围墙。这是边区特等模范教师陶瑞予在乡、村干部的协助下,坚持群众“需要”与“自愿”原则及“民办公助”的政策,创办这所著名的模范小学校的生动记述和具体经验总结。
2月26日 延安四所小学教师训练班开学。该班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和教育厅共同主办,保育小学、抗属子弟小学、延属干部子弟小学、延安完小四校的教师参加,于3月中旬结束。训练班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讨论了边区文教会议确定的国民教育方针,同时解决了训导、教务等业务方面许多原则性问题,以及教师的学习、生产、生活、人事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林伯渠、罗迈、徐特立、李卓然、周扬等先后作专题讲话,柳湜在训练班结束时作总结讲话。罗迈在讲话中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四点要求:一、干部子弟学校教育方针应该是健康、文化与人生观三者并重;二、教育态度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用做人民勤务员的精神去教育他们;三、加强教员的修养和学习;四、要克服学校领导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
2月2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九十六次政务会议决定,在瓦窑堡成立子长中学,刘端棻任校长。
3月5日 绥德分区专员公署向全区发出《关于开展一九四五年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提出在本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要使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更适合农村的经济生活”;“要认真纠正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学校过大的生产运动要纠正”;“学校必须与社会结合”;“必须协助政府进行工作”等。
3月6日 《解放日报》发表陶铸的文章:《改造部队的文化学习》。此文指出,部队文化学习的目的,是为着政治,为着军事,为着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因此,必须纠正“轻视文化学习”和“为文化而文化”的两种倾向,给文化学习以适当地位,这是改造部队文化学习的先决条件。文章接着论述了如何发动和组织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怎样领导等问题。
3月9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令,免去王子宜延安大学副校长职,免去强自修教育厅副厅长职。
3月13日 《解放日报》报道: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暨延安市文教界举行座谈会,纪念生活教育社成立十八周年。
3月17日 《解放日报》报道关中专署日前召集关中师范全体教员会议。会议讨论了课程、教学和生产、供给等问题。决定:今年教学不分学期,按教育厅规定课程内容和进度教完就行。教学原则可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史地两课同时并进,美术与音乐亦如此。今后招生均须考试,合格者录取,以保证质量,适应工作需要。
3月20日 《解放日报》报道陇东分区及各县举办干训班。已有四百三十二名乡干部进干训班学习。他们学习了当前农村工作政策,总结和交流了工作经验,培养了学文化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通过干训班发现分区和县本身领导作风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3月30日 中共三边地委、三边专署讨论如何开展今年文教工作。同时向各县发出指示:大量争取农村知识分子,提高学校教员待遇。帮助贫苦学生解决困难。要求各县政府三科至少每半年对全县各小学(包括民办小学)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解决。
4月2日 《解放日报》报道,中共绥德地委、专署决定加强中等学校实际教育。一、绥师、米中校长得参加专署政务会议和两校所在县的县政务会。二、关于各机关经教财建会议,斟酌情形,得通知绥师、米中派有关教员出席。三、地、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学校任课,或定期做报告,以加强其政策及实际知识的教育。
4月10日 抗大总校文教大会召开。政治部徐文烈主任作总结报告,指出全校各大队在过去三个月中文化教育有极大的进步,这是由于教员、同志们把这一阶段的工作当做整风的继续。大会总结了文化教育的经验,研究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决定了今后教育计划及教学组织、制度上的各种问题。
4月20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至此,整风运动结束。
4月21日 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学生会召开改选大会。大会在选举出新的学生会领导成员后,决定响应延安市青救会,边区青救会和边区学联关于成立解放区青联的提议,并推选代表参加其筹备工作。同时要求全院同学以加紧学习,提高政策、业务知识的实际行动,迎接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和解放区青联的成立。
4月23日 是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向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成为当时党领导下的各项工作的指南。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进一步论述了新文化、新教育的性质,指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5月2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向边区政府呈《关于培养边区籍中等学校教员的意见》。《意见》旨在发掘边区各方面知识分子的潜力,以解决中等学校教员不足的问题。计划在一、二年之内培养一百至一百二十名边区籍中等学校教员。
5月5日 子长中学正式成立开学。校长刘端棻,副校长宋养初。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令:杜嗣尧任绥德专署三科科长。
5月24日 《解放日报》报道:关中地委宣传部、专署三科研究完小教育工作。指示每县切实办好一个完小,使学生具备乡文书、合作社会计、小学教员的水平。对此,《解放日报》发表编后按:办好完小,对于培养地方知识分子干部,有很重要的意义。
5月28日 《解放日报》报道:绥德分区贯彻边区文教大会方针,国民教育有显著进步。教学认真,学校人数显著增加。还出现了适合农村妇女的半纺半读学校。这种学校是教育与家庭生产结合的一种新方式。
同日 《解放日报》报道:陕甘宁边区随着群众生活的改善,不少父母把五、六岁的子女送入学校。这样,在一些学校中出现了比一年级小、比一般幼稚园大的学生。绥德、米脂二县把这类学生称幼稚生,或编成预备班,形成学校一种新班级,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6月1日 抗大总校直属队及五大队教职学员,在绥德西山寺广场举行庆祝学校成立九周年大会。该校政治部主任徐文烈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学校的两次最大发展:一次是1938年、1939年,曾扩大到两万多人,大批知识分子涌向学校,对我党建军和解放区扩大起过大作用;另一次是现在第八期,只以边区内总校和七分校来说,就有一万多人。他们都是来自各个战略区,经过考验和锻炼的。还说,如果说,前一次的壮大曾给坚持抗战以重大贡献,那么,这次的学员将对胜利反攻以重大贡献。抗大现在已由保存干部,转为积极地提高干部,以适应时局发展的需要。
同日 为解决一部分总反攻出征干部的子女拖累问题,和敌后辗转送来延安的烈士遗孤的抚育问题,在延安成立了第二保育院。
6月8日 盐池县北关成立伊斯兰小学。该校是在贯彻新教育方针,按民办公助的原则办的。公家帮助解决房屋、文具及办公费用,回民群众聘请阿訇担任教员。已有学生三十五名,其中女生七名,回、汉文都学。
7月1日 《解放日报》报道:关中地委宣传部、专署三科于日前开会检讨民办学校工作。决定对全区现有一百八十三处民办学校进行整顿,切实贯彻边区文教大会新的国民教育方针。为此,作出以下决定:(一)加强县委宣传部及县府三科对民办学校的领导,经常进行检查,纠正在教材、教法、管理上的不良现象。(二)凡群众自愿办起的学校,要帮助巩固提高。公逼民办的,要向群众宣传解释,如群众仍不自愿,即行停办;经费困难者转为社教组织。(三)对教育干部进行奖励与批评。(四)学校经费,采取开学田,办合作生产事业等,一面减轻群众负担,一面给民校奠定基础。此外,利用假期召开联席会,研究《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四个民办学校》等文件,总结和交流办好民校的工作经验。
7月3日 《解放日报》报道:延安大学学习《论联合政府》。党与非常专家一致拥护这个历史文献。七大文件被列为延大中心课程。
7月9日 子长县政府于是日至11日召开一、二、三完小校长、教导主任及部分教员座谈会。会议讨论了“完小培养什么人”,“以文化为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及“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对完小毕业生的要求”等问题。
8月14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