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边区的各种教会

边区施政纲领明文规定,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宗教信仰之自由权利。在尊重主权和政府法令的原则下,教会进行纯宗教活动,边区政府是允许的。否则,就要进行限制甚至予以取缔。
据1941年边府民政厅组织专人调查,在陕甘宁边区境内有回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同善社、哥老会等教会。分布在三边、陇东、绥德、关中等分区的靖边、定边、庆阳、佳县、延安、甘泉、富县、子洲等县。其大体情况如下:
回教。回民对回教(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风俗习惯,凡是有回民的地方,必定要有清真寺,作为回民、也是教徒们作礼拜的活动场所。1937年,三边分区的定边县城只有一家回民,但在来往商客中回民较多,边区政府即在定边西关选择了一个地址,盖了4间房子作为清真寺,受到回民和过往商客的赞助。回民对捐修清真寺非常积极热心,认为这是对宗教信仰的忠实表现,是慈善事业。1941年4月,定边已有回民200多人,为了扩建清真寺,自动捐资400多万元,把原来的4间房子扩大到46间,足够容纳定边县城的回民和来往商客作礼拜。除定边西关这座清真寺外,后来又在盐池县一区一乡北关和定边盐场堡各修建一所清真寺。在边区其他回民较多的地方,如关中分区、陇东分区和延安市,都修建了清真寺,全边区共有16处,平均在100多名回民中就有一座清真寺。
边区的回民虽然只有近2000人,他们和国统区的回民联系较多,他们已获得了民族平等地位,民主自由的权利,民生得到初步改善,因此对争取大西北回民团结和回汉民族团结,有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天主教。天主教的总领导是在意大利罗马城凡蒂冈的教皇。边区的天主教会受罗马教皇及驻中国教皇代表领导,当时是蔡宁主教。由于边区是位于陕、甘、宁三省的旧行政区域中,所以边区境内的天主教会的领导有陕北教区(延安)、兰州教区(庆阳)和蒙古教区(城川)之不同。据1944年调查统计,列表如下:三个教区在边区境内共有大小教堂20个,能统计到的教徒共有6946人①。一般地说,边区境内的天主教徒能够遵守政府法令,并在政府领导下团结合作,因而也得到政府的保护与信任。比如桥儿沟教民张正斌担任商会会长,贾克亮被选为乡长,李生秀任自卫军排长,张安治还被选为模范工作者。
基督教。边区境内的基督教亦有派别之分。据1944年调查统计,边区境内的基督教有三个系统:①浸礼会。区会会址设在延安县柳林区高坡,长老是高宗峨,佳县人,1937年到延安传教,经费原由西安、三原供给,后因不足,自己开荒以作弥补。该区会有教民25人,在高宗峨的主持下举行礼拜和公祈会。他说:“政府很好,这几年的传教活动政府从未干涉过,也未出过负担(公粮)。”②中华基督教协同会庆阳福音堂。该会设在庆阳,长老栗修德,陕西兴平县人,1930年携全家到此传教,过去传教经费由西安与兴平接济,并一直保持着关系。该教区有教徒30余人,坚持照常礼拜,内容是祈祷、讲道和唱圣歌。栗修德主张宗教要中国化、民主化,要以自立、自养为宗旨,因此带领一家六口人靠勤劳生产、卖豆芽和与教友合作养蜂等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和解决传教费用。③公理会。该会设在绥德,负责人是贺之美,1939年来此传教。该会在陕北曾设立绥德、清涧、子洲、延川、米脂、榆林、横山等七个支会。以后又划分为神府、榆林、清涧、米脂、绥德等五个教区。公理会有教徒30余人,他们注意社会活动,办过冬学、半日学,除识字外,还讲解种植法等。宗教活动主要是利用冬闲时间在农村开办“布道班”,进行传教,看望教友。
佛教。在靖边、延市、甘泉、佳县的名称叫佛教会;庆阳、镇原等地叫大道门。在边区境内共有10处。
同善社。信仰同善社者在边区境内甚少,延安市北门外西沟有1人,甘泉县有1人,名叫赵明善,任甘泉县政府委员。
哥老会。帮会的一种。在边区境内以陇东分区各县较多,有些二流子、流氓哥老会员,受顽固分子指使,秘密干一些有碍政府法令的事情。因此,边区政府对哥老会的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公开限制。
边区在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中,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基层干部中有些人发生一些“左”的做法,使部分教堂财产受到损失,尤其是1943年反奸运动中,发生扩大化现象,伤害了部分宗教人士的感情,引起党和边区政府的重视。1944年11月7日,乘边区文教大会召开之际,边府民政厅长刘景范邀请出席大会的宗教界代表及延安附近的20余位宗教界人士进行座谈,倾听他们对政府的意见。到会的宗教界人士都能畅所欲言,坦率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谈了许多事实,认为个别干部的错误,不能与政府混同,正像宗教界中个别坏分子不能与整个宗教界混同一样。他们一致表示要在新政权领导下,遵纪守法,对抗战作出贡献。
对于那些披着宗教外衣,假借神教名义,利用人民迷信心理,进行欺骗阴谋,引诱落后群众,帮助汉奸工作,为日寇张目,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教会,政府则禁止他们的活动,并坚决予以取缔。抗战初期,对于在边区境内,特别是活跃在东北边界各县的佛教会、一心会的反动宣传及破坏活动,边区政府则于1938年7月15日布告禁止活动②。这样既维护了边区和人民的尊严,又保护了正当的宗教活动,深受人民拥护。
① 陕西省档案馆民政卷全宗号4案卷号78。
②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第8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