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 边区政权的形成和沿革

李智勇





  苏维埃政权时期(1928年5月—1937年9月)
  边区的苏维埃政权时期,以1934年冬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苏维埃政权的尝试创建阶段和苏维埃政权的形成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1925年在西北成立第一个基层组织——西安特支,就开始了一系列政权创建活动,大的武装起义有6次。1928年5月起,先后成立了一批县、区苏维埃政权,但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长的不到1年,如原富耀苏维埃政权;短的仅10多天,如淳化县苏维埃政权)。1934年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节时,起义部队粉碎了国民政府军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在陕西富县和保安交界的南梁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一个以后生存下来的较大的政权,即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边区政权从此进入了形成、发展新阶段。政府主席为习仲勋,副主席贾生秀、边金山,秘书长张文华。下设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工农监察、文化、妇女委员会。地域包括陕西的定边、吴旗、保安、甘泉、富县、洛川、宜君、蒲城、富平、三原、淳化、栒邑,甘肃的宁县、正宁、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近20个县,东西约200公里,南北约30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
  与创建陕甘边区同时,陕北游击队在红二十六军的援助下,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将几块分散的根据地连起来,于1935年1月底选举产生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马明方,副主席崔田民、霍维德,秘书长惠子明。下设土地、粮食、劳动、财经、经济、文教委员会和保卫、贸易局。地域包括神木、府谷、佳县、榆林、米脂、吴堡、绥德、子洲、横山、靖边、清涧、子长、延川、安塞、延安、延长等17个县,东西100余公里,南北200余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为了统一这两块苏区的党与军事工作,1935年2月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但陕甘边区和陕北省仍是两个行政区域,作为统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组成部分,是全国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政权,相当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省级政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甘边区的吴旗(起)镇。中央苏维埃政权机构随之到达陕北,设立了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办事处一方面代行人民委员会的职能,处理日常政务:另一方面作为西北苏区的最高政权机关,直接领导西北苏区各地方苏维埃的工作,“一身而二任”。办事处组成人员如下:
  主席:秦邦宪
  财政部长:林伯渠
  粮食部长:邓发
  土地部长:王观澜
  国民经济部长:崔田民
  教育部长:徐特立
  司法内务部长:蔡树藩
  工农检查局局长:罗梓铭
  劳动部长:邓振询
  1937年1月13日,西北办事处由保安进驻延安,延安从此成为西北苏区的中心。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一起,打败了国民军的第三次“围剿”,两块苏区连成一片,且有扩展。到1937年6月,边区包括陕北、陕甘两个省和关中、神府两个特区,共33个县。
  “苏维埃”是俄文“CoBeT”的译音,含义为“议会”、“理事会”、“院”等。中共六大《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说:“苏维埃的正式名称应当是工农兵代表会议(乡区的可简称农民代表会议)。”①就是说,工人、农民和士兵通过“代表会议”这种组织形式来管理国家,实施自己的权力。因此,所谓苏维埃政权就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第一,实行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分全国、省、县、区、乡五级,为各该级政权的最高政权机关。第二,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高度集权制。由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会,为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执行委员会又推选主席团和主席团主席,为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这样,苏维埃国家权力,就由苏维埃代表大会集中到人数较少的执行委员会;又由执行委员会集中到人数更少的主席团;甚至又由主席团集中到主席、副主席,这种集权制,适应了战争环境的需要。第三,议行合一。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以后,主席团及主席既是政权的权力机构,又是政权的执行机构。上述情况表明,苏维埃政权系革命战争环境的产物,在形态上还不完备。省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省执行委员会的组织系统如下表: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1937年9月—1946年11月)
  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变中国为它的独占殖民地的步伐。1935年的华北事变,让中国人民更加感受到亡国的危险。是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和策略,提出:“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着重号为原有的),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这些政策的改变,首先就是在更充分的表明苏维埃自己不但是代表工人农民的,而且是代表中华民族的。”②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详情请见本书第二章),1937年9月6日,中共正式宣布将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政府组成人员是:
  主 席:林伯渠
  副主席:张国焘
  委 员:林伯渠 张国焘 秦邦宪 董必武 徐特立 谢觉哉 郭洪涛 马明方 高 岗
  边区政府成立后,西北办事处的下属机构相继改为边区政府办公厅、处;省的建制被撤销,边区行政组织重新进行了划定。
  边区实行议会民主制。议会为边区的权力机关,分边区、县和区三级。边区和县议会闭会期间,由该议会选举的常驻议员代行职权。
  边区辖5个分区,共31个县(市),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此时的政权形态,已臻完备。
  人民民主政权时期(1946年11月—1950年1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边区政权开始向人民民主政权过渡。次年6月26日,以国民政府军进攻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共间的全面内战爆发。10月,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以此为标志,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向人民民主政权的转变。
  由于领导力量(共产党)和主要阶级基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相同,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政权的职能和具体政策上,抗战胜利后第三次民主选举所产生的各级政权组织(包括参议会和政府)都保留下来了,并且一直在行使领导职能。仅仅由于战争原因,各级参议会的活动减少了。
  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的参议会,高岗连任议长,谢觉哉、安文钦连任副议长;政府委员林伯渠蝉联政府主席,李鼎铭连任副主席,刘景范新选为副主席,委员包括贺连城等19人。马锡五被选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边区政权职能和具体政策的转变,主要包括:(1)担负的历史任务由组织、领导抗日转变为组织、领导反对国民党的统治;(2)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不再作为其政权的阶级基础,他们中除开明人士外不再在政权中保有地位;(3)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及代表他们的国民党右派,成为专政的对象;(4)参议会制度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表1.3)
  1947年2月,蒋介石召集胡宗南、祝绍南(陕西省政府主席)、盛文(西安绥靖总署参谋长)、刘国定(空军第三军司令)会议西安,调动了15个旅共14万人,全国五分之三的空军,重点进攻解放区的东西两侧,即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3月19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一年后东渡黄河离开边区;边区政府同日撤离延安,迁到安塞县,进入战时流动状态。边区所属的县区多次丧失。1948年2月开始,人民解放军由内线防御转为外线进攻,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国民党败局已定。5月延安收复,边区政府迁回,结束了流动状态。随着战争的推进,解放区不断拓展,边区政府所辖的区域迅速扩张。它包括山西西半部,陕北全部,陕中一部,宁夏、甘肃各一部。东到汾河与同蒲路,和华北解放区相连;南至渭河及晋南黄河一线,与中原解放区相接。到1949年3月,全区共114个县,面积2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764万余。6月14日,边区政府南迁西安办公。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全国有了统一的政府,边区政府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上级政府的领导,结束了独立施政的局面。到1949年12月,解放了的青海、新疆省先后划入边区政府管辖,边区行政区划扩大到五省,近400万平方公里,2347万人口(见图1.4)。1950年1月19日,以彭德怀为主席,习仲勋、张治中为副主席的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历时12年4个月又23天宣告结束。
  ①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②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六大以来》(上),第739页。
  

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 —1945)/李智勇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