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追忆广角

  


有关电讯情况的回忆

王昌烈


  西安事变期间,我在十七路军无线电台担任报务主任,也住在新城,将当时的一些情况,分片断简述。因事隔多年,有的记忆不清,难免发生错误,请知者予以补充指正。
  电讯组织概况
  十七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均由杨虎城兼任,下设八大处。交通处设有三科(总务、材料、通讯)办理日常业务外,并管理无线电通讯和电话事宜。在无线电通讯上有第一、二、三、四共四部电台,一般功率为100瓦至150瓦;八个队,一般功率为15瓦,和三个分所,功率为五瓦。总部除二个固定台以外,余均配备给所指挥的军、师、旅随军通讯,在电台的组织上,有中校台长、少校主任和技师、服务员(上、中、少尉)、机务员(中尉)收发员,材料管理、事务、见习(一般为准尉)、技工(上、中士)通讯杂勤士兵等约三十人,分队约十余人,官兵伙食,每月发给六元,官佐另津贴二元菜金。当时一般军官的所谓“国难薪”,只发五成,每年能发九个月或十个月,就算很好了。电台因是技术人员,所以发七成薪,每年可能发齐。此外,还有西北各省住西安办事处,经常发电报,在每逢节日(端午、中秋、过年)时,也请客、送礼、送材料费,进行拉拢,以便利他们通讯发报。由于当时的有线电电报经常受到破坏,受阻不通,有时送电报局的电报,这一站寄到那一站,结果比信还慢。有一个人说西安起身到汉中,发了一封电报,人到了电报还未见。因之,一般报务人员,大都生活享乐,衣着阔绰,认为自己凭技术吃饭,超阶级,清高思想,较为突出,行动放荡,除过当班以外(一般五小时左右),吊儿郎当。所发的电报是由两个地方送来的。一是绥靖公署办公厅(下设两个科机要电务)的电务科用发电纸译好送来,一系由交通处通讯科译好送来,电台的呼号,按1—4台为xyl、xy2、xy3、xy4,当时电台分工是一台为对外方的,通讯联络范围在西北各省有西宁(马步芳、马麟)、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兰州(邓宝珊、邵力子)、凉州(马步青)、太原(阎锡山)、开封(刘峙)、郑州、洛阳、济南(韩复榘)、北平(何应钦)、武汉(何成浚)、成都(刘文辉、邓锡侯)、三台(田颂尧)、贵州(王家烈),在上海有四处,一为闭密电台,一为徐家汇天文台(主要系发气象电报和校对时间),在南京方面,有军政部的29台测量总局电台,以及行政院的电台,此外,还有平凉、汉中等地本军的电台,每天业务较为繁忙,自清晨6点至夜间24点中间,没有休息时间(每半小时一个会晤时间没有假期,人多者可以轮休。每月收发报在1500份以上,军事期间,有时延到夜晚2点以后,第二台主要对内,但也对安康(庞炳勋),榆林(井岳秀)等地联系,第三台先住兰州,以后移到汉中(三十八军),第四台住平凉(陇东绥靖司令部),业务较为平常。
  在1935年间,南京军委会另设了通讯兵的兵种,将交通处改为通讯大队,电台改为一、二、三中队,每个中队,下管三个分队,这时将第四台裁撤了。电台由军政部统一登记,发证明书,并统一命名改为力i3A、力i3B……通讯大队长为黄念堂,其他仍是换汤不换药,内容编制没有变动,所不同的是在各军、师的团内编制上给配备了一部小型无线电机,由军、师直接管理,通讯大队就不过问了。
  在当时不管机关和军队,都是黑幕重重、贪污公款,通讯机构也不能例外,如交通处在上海或天津等地买电讯器材时,公司里都要给打回扣(从总款中扣出5%左右)给购买器材的人,这些扣金大部被处长侵吞,此外处内有升级或开缺的,他们就压着不发或不报,如有的人在一月间由少尉提升为中尉,他们却在六月以后给起薪,有的请假或者开了小差,他们却过了半年再开缺,从中吃空名搞花样。记得电台有个收发员,是女性,名叫舒月圃,不干已将近一年,在年终点名检阅时,仍然依她的名写了一个新徽章,用头垢擦了擦,叫一个男见习生戴上去应卯了。在电台内对领到的汽油(发电用)和其他电料用不完,也就报作消耗而出卖了。也有些所谓有背景的,甚至没有一点技术,却来拿着服务员的薪水,而整天不做一点事。
  在此期间,西北公路局成立,在宝鸡、平凉、兰州、天水、广元、汉中等地相继成立电台,因此类人员较缺,他们乃以高价吸引(一般在法币70—90元)因为军队中职位最高的报务员(上尉)拿不到60元薪水,加之定级编制,再无法提升,于是较为老练的和技术较好的报务员,多不安心,借故离去。因之,在通讯质量方面,不断降低,有的虽然表面干着,也是不安于职,有的搞兼差找外块。如当时“西京日报”社成立电台,抄收中央社新闻电报,是以钟点计算的,有几个人就合起来包一班,轮流去干,分得报酬。记得有个收发员王某兼了西安“民意报”的外勤记者,他将电台来往的明码电报消息,就抄送报社发表,有次一个消息上级还不知道,报纸上却刊登了,结果查了一下,他漏了马脚,被判处了一年多的徒刑。
  在西安事变时电讯情况
  在1936年12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送来了一封通电,电文约八百余字,电文开头系致全国各省机关、团体、报社、军队以及各界群众,在内容上提出张、杨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改组南京国民党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八大主张”,署名的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共有108人,其中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将官(旅长)以上的一般都署了名,此外还有从外地来见蒋介石的一些高级军官和活动职位的官僚。我们约用一天半的时间,分别向各方面发出了通电,同时在晚间也延长了时间,以发新闻电的方法向各地播送通电。
  在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即将他的办公电讯机构搬到新城,一部分合署办公。孔祥熙当时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乃指定行政院的电台呼号为XQZ专与我们电台整日联络,随时收发电讯,表述双方意见。自通电发出后的四五天内,各方都有回电,有的劝慰张、杨和平解决,“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却谩骂如李烈钧等,刘峙在电报中说:要“三军缟素,共歼仇雠。”露骨的表现了封建顽固和忠实走狗的扮像。
  事变后,西安就戒严了,在新城的四个门外,更是戒备森严,筑有鹿砦铁丝网,挖有壕沟,几道岗卫,出入人员,均佩带有红边胸徽的“出入证”,许多人带着玩笑说:“成为将官了”(当时国民党军官的胸徽章边子分为三种颜色,校官黄色,尉官蓝色的区别),事变后的第三天,与素未联系的广西桂林电台(李宗仁),和四川重庆电台(刘湘)叫通了,还受到传令嘉奖。当时新城南门外为交际处,各方宾客不断来到,每天来往的电报也不少。事变四五天后,通讯大队长黄念堂忽被管押,与黄一起被逮捕的还有东北军的交通处长蒋斌。约在1937年2月间,东北军少壮军官“二二”事件时将黄、蒋同一天枪毙了。
  大约在12月20日左右,在渭南赤水以东东北军与“中央军”发生了接触和小的战斗,南京派飞机在渭南、三原等地投炸弹,有几名群众被炸伤,那几天在新城东边的革命公园体育场开群众大会,红旗如林,群情激昂,高呼口号,要求枪毙蒋介石。在“双十二”小调中有:“祝寿飞机炸渭南,贼兵开来几十万,他妈的巴子真浑蛋。”“组织人民审判庭,审判贼头蒋中正……”等语句,说明群众对这个对外退让、妥协,对内用兵,对人民压迫的反动头子的痛恨的程度了。
  1936年,第十七路军指挥的部队驻防地区已大为缩小,驻甘肃、平凉、汉中的军队,大部开到关中和洛川、宜川一带。其中四十二师冯钦哉部(冯系第七军军长兼四十二师师长),驻大荔一带,事变后冯被蒋介石收买了(听说用300万元的代价),背叛了杨虎城,杨派军法处处长张依中前去说服,冯将张杀害,劈成八块,投尸井中。原来给那里派去有三部无线电机,有一个队把机器偷着带出来,在大车上怕人查出来,将机器藏在厕所里,才安全到了西安。同时在蒲城一带驻防的东北军檀自新(新五师)也被蒋介石收买而叛变了,绥署由西安派了一部电台去,途中也被“中央军”将机器和人的衣物抢去了。南京政府在事变约一个礼拜,另耍了一个花招,给于右任个“XX宣慰使”的名义来陕西,想借杨、于私人的感情关系诱杨投降。于带了一架电台到潼关后就停住了,与西安电台联系后,于有一封亲笔电报,要求杨虎城亲收亲译。我们请示后,杨的态度非常坚决,既不欢迎于来西安,也表示不亲译他的电报,如若能发,就可以发来,否则停止,于被迫无法,还是发来了。在此期间,蒋介石的私人顾问端纳到了洛阳,由洛拍来一封英文电报,仅十多字,经同意后,才由洛飞到西安。这是事变后由南京来的第一个人。
  事变时,当时西安有边闻社,地点在五味什字街,每天约有300多字的新闻电来报导有关消息,由电台代发,我们每天晚上,还收听“红中社”的新闻电报,字数不多,约200余字,发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内容多为报导抗日主张和对西安事变主张和平解决等消息,有时一晚上却没有,可能是中国红军电台发的。抄收有20多天就停止了。
  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当时是秘密的,因为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中下级军官中,一般都反对和不满蒋介石,好容易把他逮捕了,主张长期禁锢起来,以免放虎容易捉虎难,再受他的苦头。当洛阳等地电台发了蒋介石“脱险”的消后,每个人都很惊奇,以为事出意料之外。第二天杨虎城以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名义,召集在西安的东北军、十七路军军官在省政府大楼讲话,杨在那天着灰色戎装,精神振奋,语气乐观,向大家说明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由张学良护送蒋回南京,要大家安心工作。但有些人在情绪上接受不了,在1937年1月间,十七路军有个旅长因不满放走蒋介石就带了军队脱离了,东北军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变乱,人心惶惶,浮动情况,在一个多月内不能安定下来。以后不久,宋希濂带的三十六师到西安,但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对他们仇恨情绪仍然存在,路上侧目而视,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公开为难,这种激偏情绪长期不能得释。以后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得到启示。毛主席指出:“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更体现了党的高瞻远瞩,正确伟大。
  1937年3月间,顾祝同等到西安①,住在“止园”(系杨的公馆),开始对事变后的善后问题进行谈判,这个老军阀生活非常腐化,爱财好色,经常要有高级幕僚人员,陪着他打牌,另外交际处有个副官,每天他召征妓女来供其玩乐。在蒋介石的威胁和逼迫下,强令东北军离开陕西、甘肃陆续把于学忠、何柱国调往河南一带去了。4月间将十七路军编遣为两个师:十七师、一七七师,归三十八军建制,这样杨虎城就逼迫去了职,总部的人员一部分编到三十八军司令部,一部分遣散,交通处撤销归到了三十八军的参谋处改为通讯科,电台也成为一个台,划归司令部,余下报务人员作为编外,杨虎城于6月给了个军事考察名义,乘飞机离陕出国了,其他人员在6月间就搬出新城到了“南院”(南院门口官房)。于是陕西省政府住到了新城。
  (1963年8月)
  * 作者时任第十七路军无线电台报务主任。
  ①台湾《民国大事日志》1937年1月9日记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入西安。"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