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程思远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不同反映。当时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其动态是这样的:
从事变发生以前,桂系已经赞同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6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与广东军阀陈济棠假借“抗日救国”的口号,联合反蒋。8月间,蒋介石对广东采取分化利诱等手段,使陈济棠垮台,逃往香港,但李宗仁、白崇禧以为用调虎离山的办法,要李、白离开广西,李、白于是决定武装抵抗。是时蒋介石慑于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且在党的正确方针推动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蒋深感对桂用兵,旷日持久,前途难测,因于9月1日派居正、程潜、朱培德三人为谈和专使到南宁同李宗仁、白崇禧进行和谈。9月6日,蒋介石改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但不到职)。9月17日,李宗仁飞广州晤蒋介石,这是1929年蒋桂战争以来蒋、李第一次会晤,表面上蒋桂言归于好了,但对峙形势依然如故。10月间,刘仲容即受毛泽东党中央的委托,从陕北到桂林,对李宗仁传达关于决定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未几,刘仍返陕北复命。
李、自主张西安事变应用政治解决
12月12日,刘仲容从西安密电李宗仁、白崇禧云:“此间兵谏事,想已见张、杨两公通电,今后实际救国大计,正待共商,亟盼副座(即白崇禧)能乘机来此,共策进行。”但李、白认为应暂以静观态度。
13日,孔祥熙以行政院副院长的名义,以“无电”询李、白的西安事变动态。李、白当以“寒电”复孔庸之云:“汉卿(即张学良)痛心身肺,激于义愤,发为行动,情有可原,盼审时度势,遵循政治途径解决。并团结全国力量,一致抗日。”
时李济深在梧州家乡,特电国民党中央,主张号召全国一致对外。后闻南京亲日派策动任命何应钦为讨伐军总司令,又进一步表示反对讨伐张、杨。
黄绍竑由浙江省主席调任湖北省主席,正想到西安见蒋后再赴任,因在一次宴会上醉酒误了班机,未去西安。事变后,他派陶钧来桂林对李宗仁、白崇禧说:“蒋介石是不易于抗日的,张、杨主张联共抗日,未免过于激进。最好李、白在南京政府与张、杨之间合中折冲,找出一条中间道路。”但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已告和平解决。
李、白最后一次努力 反对蒋介石对陕用兵
1937年初,蒋介石将杨虎城、于学忠撤职留任,又扣留张学良,并调大军进逼陕西,显有以武力解决张、杨所部的企图。1月5日,张、杨所部的将领联名电责蒋介石,表示坚决抵抗致使局势又复紧张。1月12日,东北军与蒋军发生冲突,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李宗仁接得讯息说,蒋介石的中央军有可能在1月15、16日总攻陕南张、杨两部的趋势。噩兆传来,深为焦虑,于是紧急与四川军阀刘湘联系(按:李宗仁曾于1935年春派总参谋长叶琪去四川同刘湘勾搭,自兹川桂之间,信使函电往还密切),1月15日,由刘湘领衔,李、白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对陕不能用兵,应用和平解决。与此同时,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进占宁武,与张、杨所部形成犄角之势,使蒋不能不有所顾忌。1月20日,蒋派米春霖到西安晤杨虎城、于学忠,表示中央军与张、杨两部分别向指定地区撤退。26日,杨虎城等表示服从。29日,杨虎城所部开始从西安撤往渭北三原一带,一场危机于是和平了结。
(1978年9月)
* 作者时任桂系李宗仁的秘书。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