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追忆广角

  


谈西安事变

何柱国


  一九三六年,是蒋介石的五十岁,他以避寿为名窜到洛阳,实际上是召开会议策划扩大内战。这时张学良从西安飞赴太原约阎锡山同去洛阳,以祝寿为名劝蒋停止内战和平统一抗日复土。
  这时日本发生了有名的“一·二六事变”,陆军少壮派惨杀了海军派首相和几个大臣,根据形势断定日寇必然大举侵华。张所提出的联苏联共一致对日的建议,仍被蒋介石断然拒绝,坚持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主张。第二天早晨我随张学良同去听蒋对洛阳军官分校学员的训话,有“通日本的是汉奸,有通共产党的也是汉奸”之语。张闻之面色变,在飞机上张对我说,“我今后想干什么,连我老婆也不会知道”。并叫我速将东北军改编方案及编制表,尽快完成交他。半个月之后张以请蒋批准方案为名再赴洛阳,对蒋说:“东北军将领有一种普遍看法,与其剿共不如抗日复土,所以情绪低落,可否请委座到西安分批训训话安慰并鼓励他们的情绪,我已是再拿不出什么理由来说服他们了。”蒋介石沉思了一会说:我可以去临潼每天请一桌客,借此机会轮流和东北军将领谈话。
  蒋去临潼是有所戒备的,他把华清池内部的警卫工作由蒋带来的宪兵队负责,外围由东北军负责,张学良与杨几次请蒋进西安赴宴均被蒋婉言拒绝。到十二日拂晓前张杨即部署了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十八团团长刘桂五两人带卫兵多人闯进华清池,意欲迫蒋进城,与蒋守卫部队发生冲突相互开枪,蒋的侍从室主任钱大均负伤,蒋越墙逃避临潼山洞中。这时张杨与邓宝珊、马占山、李兴中及我均在西安杨虎城家的客厅里。得讯均感不安,张在客厅来回走动神色紧张,他用手拍拍后脑说:如果蒋真的逃去了,他一定发兵来攻打西安,我们为停止内战实行抗日而进行兵谏,绝不能因此而引起内战,我一定将头割下来交给杨虎城拿到南京去了此公案。到八时许接临潼电话,由特务团长孙铭九进行了搜索,终于在山洞中把蒋找到。张即于电话中命孙把蒋严密看管与护送,那时大家一致商定推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先生见蒋说明兵谏目的,再由张前往与蒋作进一步商谈,当时把蒋留住绥靖公署以便协商大计。
  毛主席为完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极力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于十七日由张学良派飞机去延安接周恩来总理。周到西安后,说明毛主席的主张并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结论是两大阵线已确定无疑,我国非促进与英美苏的密切配合,才能对付日本的东条英机及打倒德国的希特勒,才能最后取得彻底胜利,中国的抗日是艰苦的,但决不是孤立的,我们的抗日建国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完成。大家听了周的分析都增添了抗日必胜的信念,这时宋子文,宋美龄及美国的顾问端纳等均自南京赶到西安,蒋介石也从绥靖公署移居高桂滋家,经过谈判双方初步拟定的条款是:
  (一)改组南京政府为抗战政府,由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
  (二)与苏联订立互助条约(后改为互不侵犯条约)。
  (三)共产党参加政府组织,停止一切内战。
  (四)八路军改编为国军共同抗日收复失地。当时蒋完全同意,到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二十八日在西安被扣的将领也全部送回南京。张学良在京自请处分,军法会审后,不料最后裁定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乃失去自由。蒋既推翻了原来同意的条款,并派陈诚,顾祝同率领军队进驻潼关,又发表顾祝同为西安行营主任,顾在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不敢使用武力解决,而陈诚坚决主战,从山西、陕西、甘肃调集重兵,战势一触即发,我在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英明号召下及周总理的多次接触的启发下,决心实行毛主席的救国方针,坚持和平主张,与顾祝同多方交涉终于达到和平解决之目的,以后陈诚对我大为不满,并说:没有何某人在西安,他可以把西安事变的参与者一网打尽。 
  注:何柱国先生系东北军57军长,事变时任骑兵军军长。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西安地质学院中共党史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合编.—内部出版,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