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文集

  


视察鄂豫皖边区归来对记者的谈话

毕万闻主编

                                        
  (1934年6月28日,武昌)
  此次出巡,先到黄安,次经麻城,转赴豫南潢川、商城,再赴皖西立煌、六安。每抵一处,即徒步视察民间疾苦,并召集当地驻军将领,指示一切。原拟再赴他处,因部中有事,未克成行,遂由六安回汉。刘镇华总司令,曾由六安赶至潢川候晤,相偕徒步视察,行至六安,对清剿残匪作一度商洽。刘氏年事已高,而精神甚旺,步行并无倦容,殊为罕见。边区残匪,已成弩末。伪二十五、伪二十八两军①,及游击等师,统合人枪不过三五千,现已化整为零,蛰伏于经扶,礼山之间,经各军痛剿,已陷重围。匪性狡黠,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化零为整,避实就虚,为其惯技,但军队继续努力,稳打稳扎,实不难彻底肃清。此次所经边区各地,均为肥沃之区,民风敦厚,匪祸之后,千里皆墟,种种惨状,难以罄述。总部及政府当局,对善后救济,业有种种设施,实行亦颇见效。惟最大困难,尚在“人的问题”不易解决,即如农村救济问题,军政方面均订有详细办法,然民间真正痛苦,不易为都市所深悉,因此往往办法非不善,承办者亦非不努力,而贫苦人民,仍多未沾实惠。盖农村房屋,均已荡然,耕田种子,同告缺乏,信用放款,必有担保,劫后农民,求一担保人即不易得,是以此种救济办法,收效若何,殊未易言。其次如地方善后,多赖士绅承办,士绅公正者,固居多数,而土豪劣绅,亦随地有之。且此辈多占特殊势力,惟利是图,边区民众,均甚诚朴,而痛若乃无法形容。赤匪倡乱之初,民众甘心受其诱惑者,未始非此辈驱之使然。
  救济办法非尽赖军队及政府力量所能济事,要在人心之改善,与地方士绅之觉悟。现各地民众,对于赤匪欺骗伎俩,尽已明了,来归者日众,均予以特别优待,携械投诚者,且照章给奖。在此剿抚兼施,恩威并济之下,赤匪崩溃,自不成问题,然民间痛苦,不加解除,则祸根尚在,随时均有危险。此次在某处遇一老农,以所受匪祸,委之“劫”数,谓人心不改,“劫”仍难免。又遇一自首共党区委,询以当初何以加入共党?彼答因无饭吃。复询何以又脱离共党,则谓在共党内更无饭吃。凡此数语,均可谓一针见血之谈,嗣后应即从此点努力。事事以公共利益为前提,使任何人不得再利用民众痛苦为口实,则匪祸自可永久避免。而目前民间痛苦,最大者在捐税奇苛,名目不一、而正当徵收甚少。驻防军队亦多,尚能与民相安,贸易照常。苛捐杂税,概由地方收取,几于无地不捐,无物不税,如卖一猪,抽捐四毛。一筐菜,抽捐一毛。又有运一车烟叶,经某地至某地者,原价九元,可售至四十余元,而结果甚至尚须亏本。因一地一捐,一地一税,名目繁多,难以统计。至若保安队饷项,地方豪劣尤从中渔利。且私幸其不能发饷,便于藉端抽收,而少数不肖官兵,亦有甘为利用者,可见民众痛苦之深。凡此皆万难隐瞒之事实,此外深埋民间,痛苦不能上达者,必尚有不少,言之实令人痛心。总部现对华中地方经济,极为注意,组有华中经济议论社。所研究者,即在如何实地发展华中地方经济,就各种困难,加以平允之研究与解答。如地方产物之推销与运输,种种问题,均有确实检讨,以供政府之参考,而为兴复农村之先声。本人最近仍拟出巡,地点尚难预告。
  本人归国后,发表政见已多。中国此时不患政见之少,而患实地做事者太少。本人此后对于政治方面,殊不愿多所表示,而愿力行。
  (《武汉日报》,1934年6月29日,第2张第3版)
  ①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1932年11月底,留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重建红廿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1933年10月,红廿五军由皖西向鄂东转移,过潢麻公路时被敌军分割为两部分,一部折回皖西,组建为红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冲过潢麻公路的红廿五军在军长吴焕先率领下活动在鄂东北地区。1934年4月,红廿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在商城东南豹子岩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廿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张学良文集(1.2)/毕万闻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