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21日
杨中州
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周恩来发出关于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电:(甲)、目前局势是日本与南京右派联盟,企图夺取蒋系中派,造成大内乱。另方面是南京与各左派企图调和,而中派在动摇中。(乙)、我们与西安策略,应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丙)、请与张、杨商量立即采取如下步骤:(一)争取蒋介石、陈诚等与之开诚谈判,在下列基础上成立和平,第一、南京政府中增加几个抗日运动之领袖人物,排除亲日派,实行初步改组;第二、取消何应钦等之权力,停止讨伐,讨伐军退出陕、甘,承认西安之抗日军;第三、保障民主权利;第四、停止剿共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第五,与同情中国抗日运动之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第六、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之自由,并在上述条件下,赞助中国统一,一致抗日。(二)、依据上述条件与阎锡山、宋子文、于右任、黄埔左派与二陈谈判。(三)、对阎锡山迁蒋至山西办法,应表示可以考虑。(四)、招致一切愿意和平之人来西安谈判。(五)、招致英、美顾问来西安,经过他们使英、美赞助和平。(六)、巩固西安军事阵地,使尽可能持久,以待政治谈判之成功。(七)、对陕、甘之黄埔军官,如胡宗南、樊崧甫、董剑等进行接治。(八)、兄等以共产党代表资格公开与蒋、陈、宋、阎、于等基于上述条件与之谈判,调停双方。”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希望红军主力十天内集中长武、邠县一线,再十天集中咸阳、兴平一线,并建议中央发政治训令,宣布东北军、十七路军及其指挥下的民团为抗日同盟军,以友军相待。对陕、甘省政府统治地区不变更原行政组织。此后不久即派彭加伦等到云阳、耀县建立办事处并建立西安~陕北的交通运输线。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来电复电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国际书记处:来电于20日才收到,同意你们的意见,我们也已经基本地采取了这种方针。”
△毛泽东电示周恩来:派人去董钊、樊崧甫、王耀武、胡宗南等黄埔系处,揭破何应钦讨逆之阴谋。
△毛泽东电王以哲,重申双方建立抗日友军关系问题。
△毛泽东电潘汉年,指示他向陈立夫提出五项合作抗日要求。
△杨虎城电洛川专员曹国华,嘱对红军以友军视之允许接防。
△南京举行“讨伐张逆扩大纪念周”。为扩大内战,大造舆论。
△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电张学良:“阁下为余友,然君与共产党合作,则为余之敌。”
△宋子文电宋美龄:即日飞返南京。
△上午,宋子文到高桂滋公馆与蒋会见后即离陕南飞,下午4时30分抵南京。宋下机后,前往孔祥熙公馆,与孔祥熙、宋美龄研究西安情况,端纳称:“张确有计划拟于进攻开始后,护蒋离陕它行。”
△宋美龄电张学良称:“子文兄本日午后安抵京,知注特闻。”
△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会商,拟集中三军主力,抵御南京“讨逆军”进攻。
△孔祥熙电宋子良称:“文弟4时回京,汉卿又有悔悟意。前途颇可乐观。知注特复。”
△张、杨电令阎揆要团暂归缪流指挥,防敌由雒南、商县向西北突进。令驻商县的韩子芳团作持久固守,堵敌西侵。
△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成立,王炳南、苏资琛、敖明远、王子安、宋黎五人为委员。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以王炳南为常委召集人;苏资琛为组织部长;敖明远为训练部长;王子安为宣传部长;宋黎为民众武装部长。周恩来调方仲如、潘自力等参加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工作。
△西北妇女救国会举行成立大会,应德田、江隆基代表张、杨致词。大会选举谢葆真等为执行委员。
△续式甫召集职员训话,讲述“双十二”的意义。
△西安《解放日报》社全体职员救国会成立。全体职工尽力以斗争姿态拥护人民言论自由,发挥抗日救亡的中心理论。
△西安市小车业救国会召开成立大会。
△西安市木泥业救国会成立。
△陕南旅省救国会成立,选出陈雨皋、吕翰青等9人为执行委员,江隆基等7人为监察委员。
△陕西省政府派出10名视察委员分赴关中各县视察抗日救亡运动情况。
△陕西省内交通近已渐次恢复。
△青岛工人代表冲破重重阻力,绕道韩城来陕,带来青岛工人给张、杨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听到你们12月12日的消息和你们的八大原则,我们真是万分高兴,西安一切抗日的战友们,努力向前冲吧!全国多数的大众们都翘望着你们,准备应援你们呢!民族解放的曙光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
△海伯特·温奇(Herbert·Wnnsch)葬礼在西安新城隆重举行。遗体葬于西安南郊,墓前立石碑纪念。
△上午9时,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委会举行纪念周,军法处长赵鸿煮在会上作了题为“释放政治犯在法律上的意义”的报告。
△孙铭九接任西安军警督察处长,原任处长谢珂调任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委会中将参议。
△“西救”电傅作义表示:西北民众誓作塞外将士后盾。
△西安《解放日报》以两版篇幅刊登徐彬如20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全文。
△西安《解放日报》以“正告宋子文”为题发表评论,表明西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立场。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电何应钦,要何“放弃野心,临崖勒马”。电文指出:“乃日来道路传闻,谓先生有妄动干戈酝成内战之意,并连日派遣以人民血汗购备御抗敌之飞机投弹,轰炸三原、渭南之无辜民众,残酷恐怖,意属何居?岂以此间指斥‘何梅协定’,因而迁怒于民,抑欲出卖民族,继承蒋氏权威,不惜执行日人之使命,俾逐一时领袖之私欲,窃恐先生在自鸣得意时,而秉笔直书民国汉奸使者,已主何遽不相及,尚望先生亦能放弃野心,翻然惊悟,调西来内战之旅,充北上援绥之师,将来功成,民族解放,或可以晚节而盖前衍。非然者,执迷不悟,自弃国人,不特负内战全责,且民意所在,顺逆昭然,一意孤行,必致身败名裂而后已,后悔何及,临崖勒马,惟君自决,不尽欲言。”
△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电告于右任“自审进退”,指出:“……南京亲敌政府民众已经认为必须改组,何能再有资格派遣宣慰?而且先生为南京五院院长之一,身居要津,平时与蒋氏同一鼻孔出气,未见有一言纠正其失,应同负误国之责,此次忽来‘宣慰’,民众方面,以为必有敌人暗作宣传之举,愤慨已极!兹为先生告:如果赞成此间八项救国主张,请先通电全国,表明个人心迹。倘不此之图,昧然临此,我西北民众,不特不愿见尊容,且群情所激,恐有不便明言者。引此进退,祈自审之。”
△杨虎城电冯钦哉,陈明形势,望他为国家、民族、团体、个人作彻底之考虑。
△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各党各派书,呼吁:“国民党、共产党、第三党、社会民主党、国家主义派、C·C团、蓝衣社、复兴社、各中央执委会及全体党员:全国一致,不分朝野、不分党派、不分等级与阶层,立刻团结起来,结成民族抗日的统一战线。”“只有如此,才能应付我们民族当前的大敌——日本帝国主义,才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伪军李守信在日寇嗾使下,发出停战通电,表示愿中止攻绥,与南京合作“反共”。
△于右任由冯钦哉师副师长郭仰汾陪同在华阴、大荔一带活动。
△国民党二十八师(师长董钊)迫近赤水,四十二师冯钦哉部沿渭水北岸西进。
△东北军一一一师、一○六师、一二○师轻装向东急进。东北军一部自朝邑南渡渭河,在青龙镇架设浮桥并在赤水附近架桥。下午,“讨逆军”向东北军一一一师阵地进攻,被守军击退。
△冯钦哉电复杨虎城,拒绝与杨同进退。
△下午,黄绍雄乘正太路专车抵达太原,就西安事为问题与阎锡山密谈,又与赵戴文、徐永昌再度密谈。赵、徐拟本日自并赴陕,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万福麟派代表赴太原晤阎锡山。
△阎锡山在太原绥署、省府纪念周上发表讲话谓:“避开个别的异点,趋向共同的同点。缩小异点以至于无,扩大同点以至于尽。我看出以至诚,转危为安定可做到。……我们只有上、下一体,加倍努力,守土抗战,以卫国家。所谓事到艰难处倍努力,是我们应当服膺的明训。”
△阎锡山密电赵丕青:“芷青兄:顷接池卿来电。文曰:效电敬悉。李秘书金洲因天气不佳,拟稍缓返并,谨复,等语。当复一电。文曰:接来电,知天气不佳,致阻来使,鄙意为国家计,非使现在局势善化,不能上一致救国之途径。特复。等语。特电告。”
△阎锡山电复冯玉祥:“南京冯焕章兄勋鉴:辱承重诿,谨当在中央严整纪律之下,竭尽棉薄,不顾一切,营救介公脱险。但恐心余力绌,有负遵命耳。季宽兄今日可到,一俟晤面,当秉承中央意旨。特先奉复。”
△龙云电何应钦:“因事变初起,为安定人心计,暂不赴京。已托黄君乘机飞京,并再派高荫槐君晋谒左右,承教一切。黄高到后,如须弟续飞,自当束装启行。”
△詹森电穆尔拟用飞机护出美国在西安的传教士。
△川越会晤张群,探问西安事态。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