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事记>大事记

  


1936年12月20日

杨中州


    20日,拂晓,华县前线发生激战,上午8时,南京中央军董剑部攻占华县。东北军纷纷东开,抵御“讨逆军”进攻。
    △叶剑英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连夜研究军事部署,如南京军队敢于继续进犯,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将联合行动,给予粉碎性的打击。
    △毛泽东电周恩来转告共产国际电“国际来电如下:既然发动已成事实,中共在以下条件基础上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甲:用吸收几个反日运动的代表即赞成中国统一和独立的分子参加政府的方法来改组政府。乙: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丙:停止消灭红军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丁:与同情中国人民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但不要提联合苏联的口号。”周将共产国际的意见转告张学良、杨虎城。
    △毛泽东电周恩来,指示红军作战部署。周电毛,请示抗日联军在西线打击胡宗南、毛炳文等敌部署。毛复电同意周提出的作战计划。
    △周恩来派汪锋前往渭南,协助驻防渭南一带的十七路军阎揆要团作好准备,顶住南京军队,以保证和平谈判的进行。
    △军将领左权到达西安,并应杨虎城之邀视察西安城防。
    △宋子文、端纳一行晨8时离洛阳西飞,9时许抵达西安。张、杨到机场迎接。上午,宋子文由张学良陪同与蒋介石晤谈。宋对记者说:此来纯系友谊关系,探问蒋委员长并访张副司令,无特殊使命,也不愿接见其他任何人。宋子文把宋美龄、孔祥熙的亲笔信各一封交蒋。
    △毛泽东电周恩来:“如宋子文态度同情陕变兄可设法见他”,“提出我党调和陕变,中止内战共同抗日之主张”,“痛陈时局危急,内战是死路之意旨,征求他努力召集和平会议,解决国是。”
    △午,宋子文与蒋介石在高桂滋公馆晤谈。
    △端纳自陕飞南京,因飞机故障,晚宿洛阳。
    △宋美龄电宋子良称:“介兄被困,选派端纳、黄仁霖二君前往探视。昨日铭三总指挥回京,得悉介兄安适为常,略以为慰。昨日大哥飞洛,今晨8时飞陕,俟得详情,再为转告。粤省财政重要,吾弟暂时不必北来,尤望安心处理为盼。”
    △下午,周恩来与宋子文长谈,说明走不走抗日道路对蒋、宋的利害关系。要宋说服蒋介石改变误国政策,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贡献。
    △下午2时许,徐彬如在“西救”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西安各报社、各新闻通讯社及美国记者施义爱(今译爱格尼丝·史沫特莱——编者)女士等应邀出席。徐就“西救”成立的经过及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发表谈话。提出:(一)反对何应钦挑动内战;(二)积极武装民众;(三)反对封建式的复仇;(四)谁挑动内战,谁便是汉奸;(五)反对中央军包围西安:(六)人民武装保卫革命根据地西安。
    △周恩来应西安银行界邀请,出席银行界座谈会。分析当前形势,阐明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勉励大家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贡献。
    △《东望》杂志以《“一二·一二”革命火花爆发》为题发表文章,评述蒋介石的历史,指出其错误政策,赞扬张、杨八项主张。
    △巴黎《救国时报》以《西安事变应当和平解决》为题发表社论。
    △张学良、杨虎城发布《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指出:“我们的国家已到生死关头,真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我们必须巩固我们抗日救国的战线。”“我们亲爱的将士们:这是我们起来的时候了!白山峨峨,黑水汤汤,我们光荣的胜利就在目前,我们一定要到黄龙痛饮的,一定要不辞一切奋斗牺牲,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去达我们最后的胜利!”
    △西安妇女救国援会在马坊门民教馆召开成立大会。申伯纯在会上以《双十二事变》为题发表讲话。
    △上午12时,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宣传团举行成立大会。
    △西安学生联合会、蒲城尧山中学学生救国会、武功农专抗日援绥会,分东西两路分赴东北军、十七路军驻地,宣传张、杨八项主张,慰劳驻地官兵。
    △延安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学生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本日成立。
    △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大会报告,讲述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何应钦电阎锡山:“藏青兄出示皓酉电敬悉,此间将领并无反对尊处派员赴长安者。季宽兄赴晋,未携有何种具体方案。乃持孙、孔、居、叶、冯、李、朱、程、唐及弟联名函,请兄全权负责调处。因飞机在汴发生故障。改乘专车赴晋,明日未必能达。为应付事机起见,以陇、以宸两兄为能先赴西安一行亦佳。如何?请兄卓裁。
    △阎锡山密电赵歪青等:“赵丕青、李子范、台林一三兄:冠密。顷接汉卿、虎城皓申电:李君金洲返。具述尊意及经过情形,敬悉。尚察愚情,指示周挚,感佩匪可言喻。良等愿再为公告者:一、抗日之外,绝无他图,为抗日而受任何牺牲,在所不惜;二、决不造成内战,兹事体大,至关安危。惟望我公不弃,切实指教。李君定于明日返并,并闻,并录告。”
    △刘湘、冯鸿逵、邓锡候、刘文辉分别电杨虎城,要杨“恢复领袖自由”。
    △阎锡山密电孔祥熙、何应钦云:“特急。南京赵丕青,李子范、台林一三兄转孔部长庸之何部长敬之兄:冠密。顷接商主席来电,黄季宽、王维宙、莫柳忱、王庭午等,本日由京乘飞机于正午抵汴。因机件有损坏,迟至午后3时半飞郑,即换平汉路专车北上。约明日午前可达石家庄,即祈钧座嘱正太路预在石家庄备车,以便季宽等来换赴并,籍免耽搁。等语。除电正太路备车外,特达。”
    △杨云史电张学良要求和平解决争端。
    △孔祥熙电白崇禧,内称:“现中央同仁盼兄早临,协商大计。桂省军务由德邻兄负责。想兄可分身北来,即盼早日命驾,共图匡济。为行期已完,仍希先复,俾欢迎为祷。”
    △李宗仁、白崇禧等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局势,研究对策。
    △李宗仁电劝张学良放蒋南归。
    △铁汉电戴笠,“张、杨已有悔祸意”;“宋部长已与委座晤及,西安形势和缓”。
    △下午7时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至南京与张群晤谈。声明:张、杨所提条件“与日本为东亚大局着想的根本方针恰恰相反”。
    △连日来,南京飞机在陕西各地散发沪、宁报纸及国民党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领衔的传单。
    △巴黎《救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西安事变应和平解决。
    △《西北文化日报》发表平凡文章《与罗家伦的一封信》称:“得先生狗气十足之高论,犹想见先生之粗脸阔嘴也。先生言论乏味,面目可憎,闻知中外。今犹如何时可刮目相见?……永蒙先生之良心也。”
    △南京国民政府发言人声称:“中央政府绝对不愿和张学良谈判任何政治问题。”
    △南京政府文官处奉颁“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铜质关防一颗,象牙小章一颗,顷送军委会转发领用。
    △孔祥熙、钮永建、马超俊访蒋鼎文。
    △黄绍竑乘机抵豫,与刘峙、商震会晤。

西安事变大事记 /杨中州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