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卿事迹
刘永端
陕西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巾帼豪侠卢慧卿,原名毅侠,字慧卿,后以字行,陕西长安县圈坊村人。生于1890年,父亲早亡,与寡母相依为命,过着缺衣少食的窘迫生活。慧卿长相秀丽,举止潇洒,口齿灵利,有雄辩的才能,时人称她为红线女。可惜她命运不好,屡遭不幸,她和母亲在农村实在过不下去了,便到长安城内寻谋生计,靠给人家当佣工度日。后经人介绍,母女二人到藩台衙门干活,日子久了,结识了一个姓傅的男佣工,不久,慧卿便被傅某骗买作妾,这是1904年的事,当时慧卿不满15岁。傅某是长安城中人,已经35岁,老夫少妻,本不相配,慧卿虽然极力反对,但在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她只好逆来顺受罢了。因傅某在家排行老二,自此慧卿被称为傅二姐。
傅某原是浪荡子弟,混迹于社会低层,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把慧卿骗到手后不久,便离开藩台衙门,在西关开了一个茶馆,逼迫慧卿在街头卖笑,操起卖春勾当,赚取财物,以供自己挥霍。对于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慧卿虽然竭力反抗,却是不得法子,只好把怨恨埋在心头,时时在窥测机会,设法摆脱困境。
1909年,即辛亥革命前两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长安城中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同盟会的骨干分子为了加强联络,研讨问题,经常到傅某茶馆喝茶,就在这一年秋,慧卿结识了一位同盟会重要人物张光奎,慧卿时年19岁。
张光奎,字聚庭,长安城内龙渠湾人,世家出身,父亲张子终,曾作云南省江川知县。光奎风度翩翩,侠义好友,幼年在私熟读书,后毕业于省武备学堂,嗣又投笔从戎,充任清政府新军混成协队长,与张钫、彭仲翔、党自新、钱定三等人同时加入同盟会,组织军事研究社,作为革命的秘密机关,从事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由于工作需要,在同盟会诸同志的同意下,他结交慧卿为友,藉以作为掩护,有利于开展秘密活动。不意两人相识之后,情投意合,相处十分融洽。慧卿决心脱离火坑,发誓要以终身委于光奎。光奎也有意伺机拯救慧卿逃出苦海,这年冬季,他们就在城内卢进士巷租房同居,每月付给傅某钱币若干,权且应付,容后再谋良策。
革命党人与清政府的斗争日益激烈复杂,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光奎和慧卿又从卢进士巷迁居到较为偏僻的枣刺巷,并在这里正式成立了革命联络站。慧卿虽然不是革命组织成员,实际上却成了这个联络站的重要角色,她担负着收发、传递文件、输送情报等项工作,每当革命组织聚会时,她总是站岗放哨,维护着大家的安全。由此,她接触的革命党人更多了,张凤翙、钱定三、张钫、张云山、彭仲翔等,都是经常出入她家的客人。她认真聆听他们的讲活,那些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抨击,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清政府一味妥协让步、丧权辱国的愤慨,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众多革命志士和反动统治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事迹,都深深打动了她,她从耳濡目染中,接受着革命的薰陶,革命觉悟和意志日渐成熟起来。同盟会诸人看到慧卿对联络站的工作认真负责,有胆有识,不怕风险,不畏劳苦,便完全放弃了对她的禁忌,让她参加各种会议,共同商讨问题。而慧卿也能坦荡述怀,积极发表意见。她的远见卓识,往往博得同人们的钦佩和赞誉。
傅某对于慧卿与光奎的同居,原本看作是一种金钱关系,并不介意,对于党人借此作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的内情一概不知。但傅某贪得无厌,索要越来越多。原来由同盟会诸友分担的身价,已无力继续给予。于是大家决定干脆摆脱傅某的纠缠,让慧卿与光奎迁居到西关一个更为偏僻的地方。岂知傅某并不甘心,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现慧卿的新居,便纠集了一伙无赖,秘密将慧卿抢走,送往三原县,交给当地相好的棍徒看管起来。慧卿遭此不幸,虽然竭力反抗,由于势单力薄,难以摆脱,索性横下一条心,剪发毁容,誓死不屈。棍徒们见此情景,全都惊呆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故意放松了对慧卿的看管,慧卿也就趁势逃回长安。这时已是1910年秋冬间了。
慧卿回到省城后仍和光奎一起生活,决意和傅某断绝一切来往。傅某遂以霸占他人之妻为由,将光奎告到县衙并被监禁起来。同盟会组织得悉后,惟恐事态扩大,暴露联络站的机密,便速派张钫到县衙疏通,设法消弥诉讼。原来张钫和县官是世交关系,县官不能不给面子。加之慧卿善于谋划,又胆识过人,她东奔西走,打通了县衙内外各个关节,并当众揭发傅某借媒骗婚,逼良为娼的丑行,倒使原告成了被告。县官见此情景,严责傅某无理,驳回起诉,交予官媒代为调处,傅某惟恐人财两空,只好接受调处,这桩公案就此了结。慧卿与光奎的关系从此合法化了。慧卿时年20岁。
1911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酝酿已久的陕西辛亥革命起义终于爆发了。这天上午,以张凤翙为首的新军中的同盟会员和哥老会分子,在林家坟开会决定起义。事先他们曾告知慧卿,要她暂到乡间回避,以防意外。慧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说:“我虽是个女子,但在省城人熟地熟,可给你们作些力所能及的事,为革命效劳。”大家听了以后,深为敬佩。起义的枪声首先在军装局打响,一时间省城内外,炮声隆隆,尸体遍地,商贾市民惊慌失措,逃避躲藏。慧卿坦然处之,并随起义军入城参战,奔走于军装局(起义军的临时指挥所)与城内外各重要据点之间,了解敌情,传布命令。不久,起义领导机关给她配备了一匹马,发给她一套军装,她穿戴起来,驰骋于长安城中。她的这段工作对起义军在三天之内全歼敌军、光复西安起了一定的作用。
省城光复之后,光奎充任新成立的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府参政兼东路粮饷大使,负责掌管财政事务。慧卿对光奎出任新职,多方给予支持协助,使得各都督府的经费开支和生活安排井井有条。慧卿有胆有识,不辞辛劳,冒险犯难,成绩卓然,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由于封建理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却使她始终得不到一个正式公职,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1912年,陕西境内起义军与清军之间的战争结束,大局抵定。秦陇复汉军政府改组为都督府,张凤翙任都督,光奎任实业厅厅长。这时国内南北议和成立,孙中山先生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北京政府大权,陕西局势也发生巨大变化,张凤翙转向袁世凯,起义军内部也发生分化,争权夺利之事接连发生。慧卿深以为虑,遂毅然挺身而出,奔走于各派势力之间,陈以团结与分裂的利害,竟使不少同志捐弃私见,消除隔阂,重归于好。当时慧卿自备马车一辆,装饰华丽,她常乘车来往于各署衙门、官邸,就是张凤翙的都督署,她也是无拘无束,坐车直出直入,不受阻拦,由此可见她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尽管如此,她的奔波与努力,对于已经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大局,已是无可挽回的了。
光奎作了实业厅长之后,有了较多的收入,慧卿帮他料理家务,节俭持家,从不挥霍浪费。光奎原是富裕家庭出身,自幼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花钱无计划,对朋友也不悭吝,自从慧卿管家之后,虽然感到用钱有些不便,但也不明底细,横竖由她便了。过了一段时间,慧卿集腋成裘,并得到张凤翙、张云山的帮助,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便向光奎提出修建住宅的建议,光奎至此才知道她省吃俭用的目的,但却不同意修建房屋。慧卿解释说:我要修建房屋决不是贪图享受,君不见时局变化莫测,党人互争雄长,各不相让,难道我们也要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为了消除群雄误会,有利于团结,你应做出功成身退的样子,免遭嫉忌,方为上策,这就是我苦心孤诣,节约积蓄,拟建住宅的本意。光奎听了她这番议论后非常佩服,连连称是。从此,在慧卿的主持下,修建新屋的工程开始了。
新屋地址原是长安南城门内西侧的五岳庙旧址,好心的群众纷纷前来劝阻慧卿改变主意,另择新址,他们说在庙基上盖房子冲撞神灵,不吉利,慧卿则说:我不信神,也不信鬼,若果真的有鬼有神,我倒要同他评理,为什么人间路有不平、有福有祸呢?众人听了都说,慧卿真有大丈夫的气概呵!
约一年多时间,新屋落成了。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宅第,前门紧接城墙,后门一直延绅到车家巷。院内楼阁栉比,参差错落,长廊曲径,奇巧别致。后又在后门西侧,修建了一所花园,其规模与正屋相当,院内亭台楼榭,有山有水,又有四季常青之树,终年不凋之花,是当时长安城内一处游憩胜地。
1914年,北京政府解除了张凤翙的陕督职权,派其嫡系陆建章督陕。陆到陕后,除陈树藩因剿农民起义军白朗有功,保留其旅长外,其余陕军悉被裁汰,并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反动气焰弥漫全省。光奎被迫出走天津,但慧卿却毫无惧色,革命意志未曾稍减,仍然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支持革命。袁世凯称帝后,民党著名活动家焦子静,在渭北组织护国军,传檄反袁(世凯)逐陆(建章),他在长安城内买得一批枪弹,因敌军戒备森严而无法运出。慧卿知此情况后,便挺身而出,巧设计谋,将枪弹放入自己乘坐的轿车底盘内,安全运到草滩镇,交给接收人员。又如著名民党领导人马彦翀,潜芷在长安城内很不安全,又难以脱离险境,还是慧卿用自己的轿车,将彦翀送到东十里铺,踏上去上海的旅途。在这一时期内,慧卿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使许多革命人士化险为夷,免遭不测。
慧卿原来出身寒微,没有读过书。自从和革命党人接触以后,才有了学习的机会。在光奎及友人的帮助下,请了一位老先生,专门教授慧卿读书。她聪颖好学,刻意苦读,长进之快是很惊人的。据光奎后来给慧卿撰写的《行实》中说:“夫人性喜读书,诗书礼易,三月成诵,小说过目不忘,有疑义即以质人。理家之余辄手一书,朗诵至夜分不辍。”她也练得一手好字,尤其是擘窠大字写得更好。她的这种勤学苦读,自学进取的精神,受到人们的高度称赞。
慧卿行侠好义,乐于助人,对于亲朋故旧凡是有困难的,无不慨然接济。街巷邻舍也多受到她的惠泽。光奎的同志朋友中,有的带了家眷到城里居住,家用不宽裕,无力购置家俱用品,慧卿总是解囊相助,有时竟把自己正在使用的东西拿去送人。她还在五岳庙街自己出钱办了一所小学,解决了附近儿童上学的困难。她的这种乐善好施的品德,曾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慧卿的身体素质原来就比较差,后又累遭折磨,使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健康状况日渐衰弱。到1917年时,遂一病不起,医治无效,竟于是年2月2日与世长辞,年仅28岁。当时光奎还在天津流亡。一切丧事全由张凤翙主持料理。光奎兼程归来时,抚棺大哭,痛不欲生。慧卿没有生过孩子,光奎前妻留有一子一女,慧卿又过继了一个娘家侄女。慧卿对他们照顾备至,尤如亲生一般。光奎与革命诸友商议,为了纪念慧卿对革命的劳绩及其为人,决定举行家祭七天,当时长安古城内外的军政首要,民党人士,亲朋故旧,街坊邻舍,前来吊言者络绎不绝,偌大的宅第,挂满数以千计的挽帐挽词。1917年4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安葬议式,更是盛况空前,这位女中英烈的灵魂被安葬在慧园花丛,张钫为其撰写了墓碑。
参考资料:
张 钫:《慧卿张夫人碑记》、《参加辛亥革命的唯一女性卢慧卿》。
张光奎:《卢慧卿行实》。
缪延福:《卢慧卿夫人纪传》。
杨永年:《卢慧卿夫人纪传》。
佚 名:《祭文》、《张光奎》。
马彦翀:《有关卢慧卿二三事》。
耿端方:《卢慧卿事迹点滴》(本文作者访问记录)。
张秀逸:《有关我继母卢慧卿的一些情况》(本文作者访问记录)。
附 录:
慧卿张夫人碑记
张 钫
慧卿卢氏,长安人。幼丧父,待母以居。性聪颖,貌秀雅,眉宇间有奇气,一见即知为红线之流亚也。民国纪元前二年,适吾友张君聚亭。斯时革命潮流日剧烈,钫与同志诸人潜行号召,时假其室为密秘集议之所。每值同人谈论之际,慧卿辄慷慨激昂,相与促成,几忘其为女子身也。以故,寄语留密,皆赖慧卿周旋之力,得免官吏之督察焉。嗣聚亭被人倾陷,禁锢长安狱中,慧卿典质衣饰,竭力营救,始获免。武昌首难,各省震动,陕中同志处满清老吏之下,势若累卵,屡濒于险。慧卿爰移居省垣西门外僻巷中,藉避耳目。破屋数椽,杂乞丐居,大府遂不之防。由是,同人始有集合之所,得以规划进行。及举事期前,或劝其迁徙乡曲,以避锋镝,慧卿慨然曰:“君等视我为何如人乎?我固远慕梁媛,近羡秋士,思得当以增女界光,岂戎马之是惧!行矣勉之,君等努力前程,届时当为诸君作前探,少效微劳。我以一弱女子,人不我防,容有济乎?咸壮而义之。九月一二日间,同人誓师起事,省垣城内多炮声隆隆,尸骸遍地。慧卿束发奔走,维持地方,人多称之。大局稍定,劝聚亭曰:大丈夫当舍身为国,迅扫北氛,休以室家萦怀,致累风云之气,盖深以古名将相期勖也。先是聚亭前室蒋夫人遗丈夫子一,名人定,时方八龄,慧抚如己出,无少间言。迨聚亭充东路筹饷大使,每归来则举室雍睦,笑言哑哑。以故,聚亭得专心尽职,鲜内顾忧。休沐之余,必详询阵前情形如何,偶发一言,动中覈要,曰:我不幸为女中弱质,弗克共赴前卫,冲锋致果。所冀同志诸君,奋勇当前,以偿宿志,不负数年来之苦心,则慧与有荣焉。斯时钫方转战吾豫灵宝县城,两军相持三日夜,马上接读此书,倍觉气为之壮。共和告成,慧复谓聚亭曰:夙愿既偿,宇内一家,念同袍同泽之义,我辈其追踪冯阳夏乎?无令作*(左月,右卷上忝下)薛齿冷也。见钫即告曰:此役君良苦,今得复见,亦云幸矣!临难毋苟免,成功身不居,此非前贤明哲保身之语乎!况君等密谋斗室,中华得脱专制,改国体,今政治一新,尚复何求?斯时矫矫桓桓,麇集如林,咸怀自卫之心。闻其言而胥甘退让受其调停者,不一而足。一言兴邦,其慧卿之谓欤!钫驻军潼关,阅十月余始克,卒伍就绪,劳来安集,乃率眷赁寓会垣。转徒兵间既久,一无长物。商之于慧,咄嗟立办。凡应用之物,纤细必具。衣履被褥不足者,即以聚亭所有分惠焉。曰:弟至今仍穷学生时样耶!我为弟略备之。钫于聚亭为同姓,而交尤挚,每相集辄谊如家人,无丝毫彼此之分。及钫纳次室移新居,种种设备,慧卿实指示之,钫固无容心也。至聚亭家庭事,闻有不能解决时,则邀翔初、伯生及钫诸人来评之,无不了了者。以吾侪与聚庭,皆患难相共,心性相通,故无不可与语者也。暇辄攻书,手不释卷,如《孝经》、《列女传》诸书,皆能口诵心维。复喜驰马,恒来往于长安市上,见之者莫不识其为有功革命巾帼英雄,咸啧啧称道弗衰。四年冬,慧卿莅都,手持裘衣两袭。一赠翔初,一赠钫。曰:故旧凋零,妾夫妇幸免得与二公重相见,讵非天幸!追述往事,悲喜交集。适聚亭寓居津门,耗费不赀。慧身返陕,变产助资,以作聚亭及其小星日用之需。而慧以历年劳苦,参赞戎机,隐疾渐伏。至是时患不适,然以气体素强,未当少进参苓也。五年春,南中抗义师起,警报正急,时陕中同志,知慧义问聿昭,兼善机变,多与之谋。而慧不动声色,隐为之力。日出入于军署中,酬酢徵逐,嬉如常人,朝夕左右,遂不之疑。同志赖以保全者,指不胜屈,此其才尤足多者也。聚亭不善治生,得金辄挥去。因之祖业荡然。慧至是为之纲纪家政,教育子息,部署井井,得以小康。微慧之力,何克臻此!今春聚庭书来,谓慧卿病甚剧。钫谓天相吉人,当可汤延续命,稍享安闲之乐,藉酬数年来臂助同人之艰辛。何期麈封玉镜,天不假年。讵尺素南至,云于二月二日撒手西归。念音容之宛者,弥怆然而泪下!盖慧之为人,于夫为义妇;对于朋友为益友。其宅心涉世,乐善不倦,则又类古任侠之所为;其性情忼爽,见义勇为,虽须眉不及也。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又曰:庆既令居,韩姑燕誉。慧卿有焉,爰泚笔而为之记。
《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陕西民国人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