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宋向辰传略

马骧


  宋元恺,字向辰,生于1879年5月15日,陕西省耀县西街人。耀县名门望族明末太常卿宋师襄十一世孙。父名先发,字滋生,务农。虽家境清苦,乃慷慨好施,喜济人急,排行老三,乡里尊呼“宋三爷”。母宋氏,勤家务,早逝。依祖母张儒人抚养成人。
  童年时代,启蒙于周景文先生,聪颖好学,考升廪生,名闻全塾。青年时代,姓豪侠,有大志,见乡吏欺侮乡民,愤慨地说:“我若得志,定要铲除这些贪官污吏,不再使百姓受此虐待”。后肄业于味经书院,书院停办后,转学于三原宏道学堂,勤奋学习,学业大进。他以优异成绩选送官费留学日本。  
  1905年入日本东京陆军隶振武学校学习军事,那时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设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倡导革命,推翻满清,他受孙中山先生爱国精神的感召,毅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是我省早期的同盟会会员。
  1906年初秋,“陕西同盟会分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借“明明社”地址召开成立大会,会前,他与井勿幕、赵世钰等分头通知陕西会员开会时间及地址,参加大会者二十多人,讨论《陕西同盟会分会章程草案》并选出了分会负责人。陕西同盟会分会创办的《夏声》杂志,是推动革命的宣传工具,联络各方进步力量的枢纽。对此,宋向辰不仅捐助经费,还经常写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志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振兴中华。
  1907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因代表中国同学,反对该校不让中国留学生听日本军港地理课,校方诬其有病,强令退学。后入明诒大学经济科学习,经文纬武,学有专长。
  1908年春,孙中山先生密派赴朝鲜、大连、北平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10年春偕井勿幕回陕,集同志于经阳柏氏花园水榭亭,讨论研究会务,拟订会章及党人通讯方法问答术语等。公推他与井勿幕、柏筱余、邹子良总其会务,分区负责组织联络各方同志。他被推为渭北同盟会组织负责人。他指定樊灵山、胡应文、马天闲等在耀县庙湾镇陈家沟筹设牧场,并在宜君马栏等地筹设铁矿,联络各方同志,作为革命策源地,并仿制枪枝炸弹,准备武装起义。
  此时,陕西督署官吏忌疑留学生,他阳托在教育界取得的合法身份——西安农业学堂日语教员兼高等学堂兵学教授,授课之余,阴授学生以革命大义,一时教员学生参加同盟会者很多,学生中张义安尤为他所器重。
  1911年10月22日,革命军光复西安,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宋向辰策划裕如,起草文告,宣布清政府被推翻,共和成立,并协助革命政府将军装局枪弹分给民军及各校回县学生,准备组织军队并办理民团之用,以维持地方治安,壮大革命力量。当时西安南关传教士持武器干涉起义民军,民军义愤,杀死教士,发生了南关教案事件,众举宋向辰负责处理,之后公推他为外交司司长兼陆军医院院长。
  1912年陕西革命军初定西安,分兵抗击东西两路敌军进攻,武器缺乏,向辰与高又明监制炸弹,并组织学生编练为炸弹队,在西路升允反扑乾州之际,督队西征,驰援乾州,潜伏兴平薛禄镇敌后,占据镇南高地,与敌接火,以炸弹击退甘军,荣获薛禄镇大捷。
  陕西军政府成立不久,外交司改为交通司,宋向辰转任交通司司长。在任职期间,他为发展陕西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如发动兵工修筑北通延长油矿的交通大道;扩修西北公路;规划筹筑西潼铁路;整修市中大街道路;重建浐河桥梁等,政绩卓著。同时,还资助同学李协赴德专攻水利。
  1913年改行新官制,裁并交通司,因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被任命为留日学生经理。即将赴日就职,适二次革命爆发,他即奔走于上海南京间,参加反袁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1914年9月又追随孙中山先生赴日本就职,期间,曾建议当局先后派遣留日学生二百多人,受到教育部的嘉奖。
  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任他为中华革命党陕西支部长,他派樊灵山、高干臣由日本回陕筹设中华革命党陕西省支部。适值北京密卖延长油矿事发,他又让高干臣、樊灵山力争废约,实则潜图革命。他在日本时翻译过《德意志主战论》一书,刊行于世。
  1915年冬护国军起自滇、黔,他又遣曹俊夫、胡笠僧、冯子明、张乐成等归陕响应。
  1916年秋,辞陕西留日学生经理返陕,陕西仍为反革命势力所把持,他在西安柳巷组织革命团体——乐群学社,自任社长,实为中华革命党陕西省支部。其时,他很重视训练党人,以政治、经济、理论知识培养集蓄革命力量,待机起事。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帝制,举国震愤,孙中山先生密电向辰:“率秦晋健儿,直捣燕京,讨伐张逆,再造民国”任他为讨逆军总司令,李歧山、郭方刚副之,樊灵山、郭英夫为参谋。李岐山为山西革命健将,时留滞北平,未及返晋。宋向辰与郭方刚率部渡河北伐,时反革命势力北洋军阀皖系爪牙陕督陈树藩与晋督闫锡山勾结,诬讨逆军为叛军,派兵驻守黄河西岸,断其归路,闫锡山又派大军截击围攻,苦战经月,部队失援,宋向辰壮烈殉国于万全县稷王山高碑庙,终年38岁。
  1919年春,陕西靖国军将领派马天闲扮装商人,潜入山西搬运灵柩,当易棺吊祭之时,尚见先烈满腔赤血裹于白纺绸衫中未化,真是“埋血千年,碧不可灭”。12月30日,灵柩过河入陕,靖国军将领曹俊夫、马青宛等迎接护送,当时耀县各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哀词、挽联挂满灵堂,孙中山先生题为:“国而忘家,为国捐躯”八个金色大字,高度评价了先烈革命的一生。烈士灵柩公葬于药王山山麓。1921年11月重修陵圆,立碑修传。陵圆僻三十余亩,中墙分开,墙内十亩,依山傍水并列四墓:右宋烈士向辰,左樊烈士灵山,两傍是卫士毛彦彪、丁振海之墓,墓前石碑两通,右碑文:“陆军中将宋向辰先生之墓”左碑文:“陆军少将樊灵山先生之墓。”(碑石被毁无存)碑前设有供桌两方,两旁立有旗杆,近墓西北建有三间祀奠厅及门房等建筑,园内花木丛生,清静幽雅,墓外空地二十余亩为看墓人耕耘自养。
  1947年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曾为先烈宋、樊两先生殉国三十周年举行纪念大会,并发行特刊,刊载宋、樊两烈士传略、遗像及宋烈士战斗雄姿图、孙中山复宋烈士元恺函,同时还刊登了国民党军政要员于右任、邵力子等挽联题词。于右任诔词:
  西北事如何,招魂青史思盟侣;
  宋樊灵安在,酾酒黄流吊国殇。    
  邵力子诔词:
  华北革命,熟为先进,公棣同盟,与时俱奋。光复关辅,响应护国。继焉奉命,出师讨逆。方期大举,直捣幽燕。谁料一蹶,万稷山前。未申伟略,遽折雄姿。缅怀遗烈,卅载于兹。追祭以时,表忠有观。千秋万代,永垂纪念。
  1956年陵园地被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占用,墓堆平没。
  1983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陕西省民政厅决定复建烈士陵墓。在中共耀县县委及县政府主持下,1984年在药王山为宋、樊烈士重修之新墓落成。墓地位于南庵东侧山巅,翠柏环围,五峰对峙,山势磅礴,实为壮观,墓冢面北,忠骨其内,碑石列墓前,两面见字,志其革命事绩,以示世人缅怀其德。碑文为:
  宋元恺,字向辰,生于一八七九年,陕西耀县西街人,一九○五年留学日本陆军隶振武学校,参加中国同盟会,一九○八年回国,为陕西同盟会负责人之一,一九一一年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公推元恺为外交部长,兼任陆军医院院长,赴西路督战获薜禄大捷,继任交通司司长,政绩卓著。一九一三年任陕西留日学生经理,建议当局先后选送留日学生二百多人。一九一四年任中华革命党陕西支部长。一九一六年回陕,任乐群学社社长。一九一七年一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委元恺为讨逆军总司令,途经山西被反革命力量堵击围攻,苦战月余,壮烈殉难于山西万全县高碑庙,终年三十八岁,陆军中将衔。
  参考资料:
  1、《耀县三烈行述》。
  2、《革命先烈宋向辰、樊灵山殉国三十周年纪念特刊》。
  3、《耀县文史资料》(1)
  《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陕西民国人物一)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