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民主革命家、书法家寇遐(图)

于乔松 沙砾



  矗立在西安市中心的人民大厦,是新中国建立初期这座古城新貌的标志;而在90年代的今天,修复过的明城遗址,又成为中外游客访古揽胜驻足之地。大厦前楼正前方,镶嵌着“人民大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城墙四周出入口的青石门楣上,镌刻着“长乐门”、“安定门”等题字。这多幅横联隶书,引起了不少喜爱书法的国内外朋友的瞩目,多为其法度谨严,别具英威的大家手笔而赞叹不已。这就是我国民主革命家、书法家寇遐先生的遗墨。
  寇遐(1884年11月18日——1953年9月6日)字胜孚,号玄疵,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内府村。父早逝,母冯氏,亲躬农务,教子持家。1906年,寇遐就读于陕西师范学堂附属优级选科理化科。
  1908年10月,蒲城县知县李体仁,为了镇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捣毁了教育分会,逮捕了县立高小学堂师生30余人。酷刑审讯,学生原斯健伤重身亡,酿成了蒲城惨案,后称“蒲案”。
  当时,旧民主主义思想已广泛传播。陕西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井勿幕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奉孙中山密令回陕策动革命。他回到故里,一方面积极建立同盟会组织,一方面以国势危亟,政府无能,官吏腐败,民生疾苦的事实,揭发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工作。那时陕西的学校有:高等学堂、优级师范、陆军中学堂、陆军小学、测绘学校、西安府中学堂、农业学堂、实业学堂、法政学堂、巡警学堂等,其中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原是由旧书院改组的,学生年龄较大,资格较高,与本省在京、沪及留日学生多有联系,因之传播革命讯息快,学生思想活跃。1906年,寇遐22岁,经井勿幕、尚镇圭介绍,在学校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青年中的骨干分子。不久,他又介绍同学纪子文参加同盟会。纪子文是富平人,性情沉默果毅而慷慨好义,为同里同学所敬重,后胡景翼相请,委以重任,曾代胡赴粤面谒孙总理请示军机。陕局生变,纪子文息影田间,不问时事,但一直与寇相友善,对寇多有帮助,来往密切。1941年病故,寇遐为其作传纪念。(纪子文传见《西北革命史征稿》下卷)
  当蒲案发生后,省城的师范学堂和高等学堂首先得讯,接着就在陆军学堂、西安府中等校传播开来。寇遐闻知家乡惨案,义愤填膺,随即找由蒲城县来省的陈同熙(同盟会员)了解详细情况,并积极投入声援活动。李体仁殴打师生的暴行,激起了全省各县学生和知识界的义愤,北京、上海以至留日的陕籍学生和进步人士也起而响应,因此“蒲案”很快就形成了一场向腐败的清王朝宣战的群众运动。省城西安的各校师生,群情激昂,纷纷推举代表到长安学巷省教育总会集会声讨,寇遐被推举为师范学堂总代表,马骧(彦翀)为高等学堂总代表,他们主持大会,报告蒲案情况。寇遐善言谈,有鼓动能力,言词犀利,情绪激昂,当讲到李体仁毒打举人常自新和学生的惨状时,全场人声鼎沸,怒不可遏,不少人登台发言,一致要求惩办李体仁。会议最后通过三项决议:1.各学堂一致罢课,声援“蒲案”师生;2.推举代表向巡抚衙门请愿;3.要求清政府严惩李体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寇遐、马骧接受同学委托,连夜起草请愿书,次日上午即到巡抚衙门请愿。衙门官员深知群情激愤,众怒难遏,不敢直接答复问题,只是支吾搪塞应付。寇遐等代表返校后,向同学们揭露了衙门官员的狡诈,与会同学对这些封建官僚的作风深为气愤。
  辛亥起义之前,陕西革命志士活动主要有三个据点:一为公益书局,这里有日本、上海等地出版的革命报刊,可使在陕党人及时接受新思潮的影响;二为健本学堂,井勿幕、张奚若、李仲特等经常来此讲演,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场所;三为驿传房,经丞是焦子静,任省城及三原驿站职务,因往来人多,消息灵通,所以成为革命者经常秘密聚会之处。当蒲案发生以后,寇遐一面在学校参与组织罢课、集会活动,一面和马骧、李仲三、严文轩、纪子文等到这些革命人才聚集的地方来,精心策划和部署了高等学堂大罢课,进一步扩大了“蒲案”的声势,给清政府施加了压力。
  寇遐、马骧等在学堂内成立了临时组织,进一步领导和策划运动的开展。这时,全省各县学校和在京、沪、国外的陕籍学生以及知识界人士,采取各种方式,一致提出抗议,严厉谴责清政府的暴政,把声援蒲案的斗争推向了高潮。在来自广大群众压力和公众舆论的面前,清政府几番玩弄花招败露之后,只好作出了“李体仁革职”的决定,至此,这场声势壮阔的反封建反迫害的斗争宣告结束。时年24岁的寇遐也在这次学运中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更多的革命志士。
  1909年,寇遐由省师范学堂毕业,任同州丰登中学监学(教导主任),和该校监督(校长)同盟会员尚镇圭一起领导了东府各县同盟会的活动,该校遂成为同盟会秘密机关之一。在此期间,寇遐和省城各校的进步师生仍有密切联系。1910年西安的学生运动达到了高潮,1908年成立的农业学堂和纪律极严的陆军小学堂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罢课,其中农业学堂罢课时间最长,影响极大。罢课是由学生对教学和生活不满而爆发的,实际是在革命党人的鼓动和各校声援下的一次革命行动。学生由罢课发展到迁校(由城外原址搬到城内城隍庙后街的马神庙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寇遐闻讯,赶到省城,积极参与声援农业学堂这一斗争,他向社会团体和进步人士奔走呼吁,并和高等学堂的马骧、健本学堂的胡景翼到马神庙巷慰问罢课学生。农业学堂的罢课事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反动势力不得不又一次作出让步。这一斗争的胜利,为革命造就了一批新生力量,农校学生代表张义安、王盈初在斗争中加入了同盟会,后张义安、胡景翼又介绍农校学生郑伯奇参加同盟会,革命力量得以发展壮大。
  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成立后,即决定联合新军、慕亲会、哥老会、刀客等力量,进一步推动革命活动。为此,要同盟会员和会党、地方武装设法联系,明以事理,晓以大义,使其早日投入革命大业之中。寇遐性格豪爽,喜与各阶层人士结交。渭北著名刀客严飞龙(孝全),出身贫苦,为侠于乡里,善使枪,百发百中,有神枪之称,曾三抗官军,名震关中。寇遐与之有交往,曾向友人乔幼五介绍说:严孝全短小精悍,机智冷静,初次相遇,满口江湖;交心深谈,则谦虚异常,绝非鲁莽之辈。寇在言谈中流露出敬佩之意。当时同盟会员李仲三要和严飞龙联系,但却不知严的确切地址,后听说朝邑监狱有个带铁棍的人叫杨恩贵,向他询问便知。李仲三找到此人后,他答应带李同去找严飞龙,但因受刑不能自由,叫李筹措30两银子把他赎出。李仲三到同州丰登中学找寇遐和尚镇圭,他两人只凑了十几两银子。李到朝邑二次找到杨恩贵,因银子不够30两,杨就无法出来同去,但此人见李慷慨地把十几两银子给他留下,很受感动,就告诉了严飞龙匿藏之处:郃阳金水沟北柿子村,并答应给严捎信,让李直接去见。李仲三再次去朝邑时,又先到同州丰登中学,与寇遐、尚镇圭商定,若10日不还,必有变故,望及时设法接应。李仲三去后,果然被疑是官方密探,用皮鞭拷打审问,李回答说,我是孙中山的人,是为叫你们革命来的。严等仍然不信,着令严加看管。过了十几日,寇遐见李仲三按期不归,便带着尚镇圭给严飞龙的信(信由寇遐执笔)亲赴朝邑,叫人向严飞龙传话,说明事情原委,并希望他早日走上革命之途。严飞龙见信后才决定和李仲三见面详谈,表示支持革命,并准备2000人待命。两人谈判后分手时,严还派了两个人护送李仲三。李仲三从朝邑回到同州,当晚住寇遐处,因此行多受劳累惊吓之苦,晚上时有谵语,不能安睡,寇遐照顾备至。辛亥革命军起,严飞龙率众千余人归井勿幕,后在西路战役中英勇战斗,以身殉职。
  辛亥陕西举义成功,胜利的消息传到白水县,时曹世英、寇遐正在白水运动刀客张秃娃等,并于农历九月初九日晚杀了县官,打开了监狱,树起了白水复汉军旗帜,推举曹世英为司令。第二天在料理善后工作时,哥老会中一个“龙头大爷”随意劫取没收的官府财物,当时被曹世英制止,他恼羞成怒,煽动张秃娃等群起反对,声言要除掉曹世英、寇遐,随之聚众闹事。曹世英在高峻等的保护下,由西城退了出去,仓卒出走,未能通知寇遐。寇遐住在宝和医药铺,消息传来,还来不及行动,张秃娃等已破门而入,寇遐见状大惊,随即翻身从柜台上滚过,张举刀砍来,刀竟深陷柜台中。就在张秃娃拔刀之际,寇遐得以从后门逃脱。
  1912年4月,陕西临时议会成立,选出议员40名,其中同盟会员占半数以上。同盟会员杨铭源当选为议长,刘淦(介夫)、寇遐当选为副议长,临时议会成立后,讨论决定了有关裁军问题,制订了各府厅州县行政条例和会议章程,通过了整顿财政、改良教育、革除陋习等议案。12月正式选出第一届陕西省议员,临时议会方宣告结束。1913年,第一届省议会推选尚镇圭、寇遐、焦子静、李可亭等22人为第一届国会议员。
  1913年4月,国会在北京开会,寇遐和焦子静、马骧等民党议员赴京任职,不料车到郑州,突闻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宋教仁。这一凶讯传来,寇遐等悲忿交加,他们怀着无比愤恨的心情来到北京,一下车就和各省的民党议员联合起来,同袁世凯的党羽展开了斗争。
  国会开幕,宣告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成立,由于袁世凯施展了各种手段,当选了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之后,下令驱除国民党议员,次年即解散了国会。
  1915年12月13日,窃取国家大权的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士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等通电反袁,成立护国军,护国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陕西民党人士策应云南的护国战争,寇遐同其他民党议员奔走各地,积极从事反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黎元洪代理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恢复了国会。但是国会由于派系争端,众议院陷入群龙无首状态,形同虚设,二次遭到解散。孙中山坚决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率驻沪海军及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联合西南宣布“自主”的各省实力派,树立护法旗帜。寇遐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主张,同一批议员随孙中山到了广州。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因到会的只有120余人,不足法定人数,故称国会非常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桂系军阀首领)、唐继尧(滇系军阀首领)为元帅。
  孙中山率众回驻广州之时,陆荣廷等欲藉孙之声威扩大自己势力,故表示欢迎。但孙中山主持广州工作后,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在省长人选上又与陆荣廷等割据势力意见相左,故矛盾日深。1918年4月,陆等又提出改组军政府,废大元帅一长制为7总裁合议制。5月,逼迫孙中山辞职赴沪。6月,国会选举,选出岑春煊、孙中山等7人为总裁。但不久在财经、军事等各方面又产生意见分歧,内争不已。后滇桂、粤桂、滇粤之战迭兴,人心不定,对护法失去信心。这时,国会议员中多数主张另找地方建立政府,以脱离桂系统治下之广东。旋经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与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副议长(非常国会的副议长)褚辅成商议决定到四川重庆召开会议。议员分两路出发,一路由昆明转重庆,陕西议员有焦子静等;一路从上海乘船直到重庆,寇遐等先到上海。后因四川战事又起,不少议员只得闲居沪上,生活潦倒。
  寇遐在广州期间,与广东姑娘潘俪琴结婚,离开广州时,偕妻同往上海。在上海,遇见了代胡景翼面谒孙中山请示军机的纪子文。这时,寇遐接蒲城故里家信,言母病重,盼归。寇遐即将夫人托纪子文照顾,独自回陕探母,俟母病愈即回上海。
  1920年8月,孙中山为了继续护法运动,就命令自己培植起来的陈炯明部由闽回粤讨伐桂系,驱逐了岑春煊、陆荣廷等,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寇遐等议员随孙到广州。1921年4月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重建中华民国军政府,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孙中山仓促脱险。在广州的议员纷纷出走,护法事业中断,尚镇圭、寇遐等随孙总理避居于上海。后来,经朋友相约,寇遐夫妇到北京居住。在此期间,寇遐又经历了“曹锟贿选”事件。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以直豫鲁巡阅使名义控制中央政权。1923年,曹锟唆使军警逼走总统黎元洪后,即勾结众议院议长吴景濂进行贿选活动。时曹锟坐镇华北,掌握军政大权,急于要当大总统,便命他的部属出面,或向政团接洽,或向议员个人活动,每票5000银元,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当时活动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同乡关系联络拉拢议员;二是在西单某公馆设立临时俱乐部,烟榻横陈,赌具俱全,日夜开放,专人招待。因而吸引了不少好赌议员;三是游说议员,许诺地方改选时出面帮忙。他们曾派专人来“运动寇遐”,被寇遐严辞拒绝。由于曹锟在贿选中心机用尽,终于收买了500多名议员。当时寇遐在京,携家带眷,经济拮据,当夫人和他谈到生活艰难时,他说:“你有一双手,我也有一双手,你的手可以磨墨,我的手可以写字,卖字维持生活还是可以的。”就在选举的前一天,寇遐愤然离去,再次南下上海、广州等地,投奔孙中山。
  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等人发动“北京政变”,寇遐积极参加。在保定讨论“通电”草稿时,原来只提出反对吴佩孚,寇认为这样的提法没有力量,也不能反映全国人民的心愿,建议明确提出反对曹锟、吴佩孚的斗争目标。这个意见,甚得人心。“北京政变”成功,直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冯玉祥回师北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后冯与胡景翼、孙岳部联合,将其所部,统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11月国民军逐废清帝溥仪出宫。冯玉祥会同奉系张作霖推出了由皖系段祺瑞为执政的临时政府。新政府成立后,寇遐被推举担任了农商总长职务。尔后不久,随胡景翼的国民二军进驻开封。
  同年11月,孙中山应北京政府邀请带病北上,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军阀统治和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主张。胡景翼即派寇遐为代表,到天津迎候进谒。当孙中山接见寇遐时,寇见孙谈话中不时以手抚胸,眉头微皱,便询问总理身体健康情况。孙先生答,请代表我致意胡景翼将军,我近日身体欠佳,待稍事休息,把几件事情安排妥帖,即将亲自赴汴与胡君面谈。寇遐表示一定将先生所嘱转告,随即告辞。讵料1925年3月12日,孙公竟病逝北京。胡景翼派人照料丧事,并为发丧举哀3日,寇遐在胡左右,亲与其事。不久,胡景翼病故,岳维峻(西峰)继任河南督办兼省长,寇遐以与岳性格不合而引退,闲居北京,靠卖字及友人接济为生。
  1930年,杨虎城主持陕政,因与寇遐是同乡,又慕其名,故特邀请协助工作。寇遐回陕后,任陕西省政府委员。为了安排寇遐家属,杨虎城将军派人为寇遐在西半截巷购置了住房一院,并派十七路军招待所的牛振河到北平接回寇夫人及其子女。从此,牛振河就被派到寇家,专门照顾寇遐。在寇遐任省政府委员期间,他对某些人利用职权大发私财的事极为不满,曾多次向杨谈及此事,要杨严加处理。消息传出,得罪了不少人。有的人劝他说,省府这么大,杨手下这么多人,弄几个钱算什么,你还是少管闲事吧!寇遐则回答:虎城这么远把我叫回来,我不能不提醒朋友。因此,树敌不少,对他恶言中伤者也大有人在。有一次,在谈到为修马路给老百姓乱加摊派时,同冯钦哉争执起来,寇遐恼怒之中,用茶碗向冯摔去,冯差点受伤。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众说纷纭,不久,寇遐的委员被免去。当时有人说,寇遐一茶碗把个委员给砸掉了。1933年,杨虎城又聘请寇遐作了陕西省政府顾问。
  1934年,寇遐建议杨虎城创办《秦风周报》(后改名《秦风日报》),寇遐任董事长,并为之书写报头和报社牌匾,积极参与其事。1935年夏,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率东北军入陕“剿共”,蒋又分别密令张、杨互相临视。后来,杨对此有所觉察。因寇在北平时和张原有交往,杨便委托他居间联络,以消除误解,增进友谊,在以后张杨二人的合作中,寇遐曾起过积极作用。西安事变将近发生之时,杨几乎每天都出入寇家,12月11日晚,寇遐告诉牛振河:你这娃常爱往外跑,你明天可少出去。第二天,牛振河才知道发生了兵谏的事。事变发生之后,杨虎城即委托寇遐夫妇去看望邵力子及其夫人,以安定局势。邵力子在1966年1月《西安事变追忆》一文中写道:“这6天中(12日——19日)有什么人来看过我,已想不起来,只记得一位曾任国会议员的寇遐(胜孚),他是杨的同窗好友,张到西安后,杨常邀他于假日或晚间到寇家谈叙,我也时常参加。寇当然不予闻张、杨密谋,但对时局有相当的注意和了解,他对我透露了一个消息:张派飞机去延安,迎接中共重要人物来西安,商谈迫蒋抗日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而应给予希望的消息。”从邵子力先生这段回忆中可以看出,寇遐在西安事变中,各方奔走,协助杨虎城将军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杨虎城将军自幼失学,读书甚少,但他很尊重文人。寇遐成名早,杨虎城从景仰、结识到佩服、信任,关系极其密切。在西安,他常到寇家,让寇遐给他讲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有些军政大事也和寇遐商谈。杨虎城将军不幸被害后,寇遐在悼词中曾生动地描述过这个时期两人的亲密关系:“对饮衡诸将,怜贫馈一枝”。在日常生活中,杨将军不论是因公因私宴请,必有寇遐参加;杨每次外出回来,都要给寇遐送礼物,如一次带回几件皮袄送人,就选其中最好的白狐皮送寇家。杨将军夫人谢葆真和寇遐夫人潘俪琴,也是一见如故,堪称闺房知己。潘俪琴没有文化,谢葆真就给她讲些时事和历史故事;潘俪琴善女红,经常教谢葆真*(左纟右肃)花做活。有一天,杨虎城、邓宝珊夫妇都在寇家,寇遐说,锦琴(邓夫人)是河北人,俪琴是广东人,在西安都无亲无故,葆真是西安人,我看你们三人结成姐妹,就算她俩在西安也有亲人了。杨、邓都很赞同。这样,她三人就成了结拜姐妹:崔锦琴居长,潘俪琴为二,谢葆真最年轻,当然是小妹了。
  在此期间,寇遐曾为谢葆真写了一个条幅,内容为临《嵩高灵庙碑》中之一段。此碑又名《寇君碑》,北魏寇谦书,原碑现藏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内,碑间字迹脱落近半。寇遐书其“威仪颙颙昂昂,不严而自肃”,“九黎乱得,民濁斋明,嘉生不洁”等句,意在歌颂处乱世而顺其民意者,当为人所仰慕。上款书“葆贞夫人雅属”,下款署名“玄疵寇遐”。此件现存杨虎城、谢葆真的女儿杨拯英处。
  寇遐性格直爽,善言辩,重气节。当年杨虎城在西安九府街(今青年路)修建寓所一座,李元鼎为其题名“止园”,取“止戈为武”与“知止不殆”之意,请寇遐书隶体匾额。祝绍周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在一次宴会上,他的保安处长张坤生提出要寇遐在“止”字上加一横,改成“正园”,意以讨好表字“中正"的蒋介石。寇遐当即回答:“名是老朋友起的,字是老朋友让写的,如今老朋友都不在,我怎能随便改呢!”这几句不冷不热的话,弄得张坤生尴尬之至。
  蒋鼎文任职陕西时期,对知名人士寇遐、景梅九等极尽拉拢之能事,但寇遐却不随附。有一次,蒋鼎文派秘书到寇家,请寇遐写四扇屏,并说明要送一重要人物。寇遐要来人先说定酬金,秘书说,蒋主席要的字,你还能要钱?寇遐答,他当他的主席,我卖我的字,他当主席是坐官,我卖字是养家糊口。说得来人无言以对。
  1949年冬,国民党演出国大丑剧,国民党为了粉饰民主,派人到寇遐家里来动员他参加竞选,寇以囊中拮据为由不参与其事。来人表示,只要寇先生参加竞选,一切费用当局将设法筹办,寇遐仍婉言谢绝。
  从1939年至1948年间,寇遐先后任陕西省参议员、西安绥靖公署顾问。他思想激进,敢于直言,主张取消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经常发表一些对蒋介石黑暗统治不满的言论。特别在民盟西北总支部主任杜斌丞被杀害后,他非常气愤,当面怒斥胡宗南。他同情革命,有不少进步人士和共产党朋友。中共地下党员杨晓初夫妇经常出入寇家。寇遐还向家人介绍他们的革命事迹,赞颂他们英勇不屈的行为。当杨晓初、李馥清身受威胁时,寇遐设法掩护,给以帮助。王菊人、武梦名被捕入狱后,寇遐派牛振河去探望并送去衣物。当时牛振河在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工作,他值班时听到两件事:一是要抓民盟成伯仁等三人;二是要给王菊人家放一死尸,以栽赃陷害。牛振河将此事立即告诉寇遐,寇让他赶快先通知成伯仁,然后去王家看望。牛振河急速把成伯仁送出了中山门外,又到王家,果见有一尸体。他即以稽查处东关组长的身份,报案处理。由于牛振河接触了王菊人和武梦名的家属而引起了特务注意,此消息寇遐得知后,立刻对牛振河说:“看来你在西安呆不成了,你就去武威(渭潼警备司令)那里吧!”牛振河拿了寇遐的亲笔信,就去给武威当了副官。后武威在渭南起义。西安解放,牛振河经王菊人介绍参加了王超伯领导的社工队工作。
  由于寇遐家里出入的多是被人注意的人物,加之他说话直率,又常爱发表一些对当局不恭的言论,所以胡宗南就对他“特别照顾”,在门口安排了特务,以监视其行动。
  1949年5月的一个夜晚,胡宗南派杨尔瑛到寇家,说目前情况紧急,西安要放弃,为了你们几位大老的安全,要送你们去台湾,明天乘机先到汉中。杨尔瑛走后,寇遐和家里人及朋友乔幼五商量对策。寇遐说自己几十年没吃过国民党的官饭,更没做过什么坏事,没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问题,根本没必要走。乔幼五认为,杨尔瑛刚才来时气势汹汹,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何况有人传说寇先生上了黑名单,若不走必然会出事。研究的结果是暂时随他们离开西安,但绝不远走。第二天一早,一个军人和一个便衣乘车把寇遐接走,同去机场的还有张凤翙和马骧。
  到汉中后,他们住在汉中警备司令的家里。两天之后,胡宗南派一军官传话,要他三人准备去台湾。这三人都表示坚决不去,而寇遐更是情绪激动,他说就是死在这里也不去台湾。他们以年龄大、不适应南方生活为理由,要求把他三人送到兰州。当时胡宗南部已溃不成军,自身难保,更顾不上这些人了,随即答应派车送兰州。寇遐高兴地说:“到兰州咱乡党多,就可脱离官方了。”
  在兰州住宝庆祥茶庄,经理严树堂,是陕西临潼县人,他对这三老照顾得非常周到。甘肃省政府第二天就派人来看望,约定宴请时间并请他们去省政府住。三人商量后决定去赴宴会,但要谢绝其它照顾。时兰州正空气紧张,官方已无暇顾及,所以寇等就安然住在茶庄,当地士绅经常来看望他们,对寇遐是求字的人多,他有求必应,给兰州写了不少牌匾,给茶庄的人员和外边的朋友也写了许多条幅。
  兰州刚解放,就来了一位解放军军官,他说,你们一到兰州我们就知道,在此的情况我们也了解,知你们平安无事,所以就没来打搅。现在兰州已解放,彭总原准备来看望你们,因他忙于军务,就派我来,你们有什么要求请提出,并请做好准备,彭总要派人送你们回西安。后来,有人来说有商车返陕,寇遐、张凤翙就在兰州至西安第一次通车之际返回西安。
  在回西安的路上,因连阴雨汽车滞留长武县的亭口镇。车多店少,各旅店已经住满,寇遐他们就住进了亭口小学。不久消息传出,说这两人一位就是辛亥革命时的张都督,一位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寇遐。这样,探望、求字的人接踵而来。阴雨不停,这倒给拜访者以大好机会。寇遐给亭口干部群众写了十多幅字,其中给一位叫肖邦杰的同志写了一副对联:“曲涧有人村,宏门处士宅”,字迹苍劲雄秀,堪称佳作。此联至今保存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寇遐被选为西安市人民代表,陕西省人民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监察委员会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寇遐出卖墨迹,所得捐献国家。1952年2月,以监察委员会委员身份,参加西安市节约检查委员巡回检查组。在工作中,寇遐直言不讳,大胆提出意见,虽体弱多病,仍能坚持小组活动。1953年9月6日,寇遐因高血压、心脏病逝世于西安,终年69岁,归葬蒲城内府村。
  寇遐青年时代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从大闹蒲案,护国护法,追随孙中山莅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到拒绝曹锟贿选,反对张勋复辟,参与北京政变,随胡景翼到河南这半生经历,亲眼目睹了在革命洪流中的人事变迁,同志朋友的流血牺牲,军阀的明争,政客的暗斗,都使寇遐心灵受到撞击。旧知识分子从狂热、迷惘到超脱,直到走向隐居卖字为生,因而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影响,远远超过他政治生涯中的声望。正如张奚若在《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中说的那样:“在东区选出的众议员中,后来为人所知者仅一、二人,其中一个是寇遐,他虽做过农商总长,但还因他是位出名的书法家。”
  寇遐幼年在本村洪福寺私塾读书时,即喜爱书法,初习颜欧,尤喜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北海)书写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墓碑在蒲城),刻苦练习,成绩显著,被誉为“第二个王进德”(明代书法家)。寇遐对真、草、篆、隶都扎扎实实地用过功夫。其楷书取法于“张黑女碑”、“张猛龙碑”等,他尝试的是那种在整齐安定中透露出灵秀飞动的气势美;行草从二王入手,临习《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晚年作篆,以隶法直转,挥洒之际,每见行草意趣,别具汉篆秦隶之风韵。寇遐隶书,最负盛名,无论是牌匾、条幅,其用笔方圆相间,流利而持重;结体有疏有密,宽博而势纵;行款章法别致,字体凝重伟丽,大有不阿时好,独步我道之气派。
  寇遐对东汉诸碑,如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曹全碑、娄寿碑、夏承碑等,专心钻研、反复临写。其中对孔宙,娄寿、夏承临写最多。1932年,他将临写的孔宙碑请教于博学多才、与康梁齐名的爱国志士宋伯鲁先生,79岁的宋先生看后大加赞赏,并即为其写跋。现将“宋跋”原文抄录如后,藉以反映时人对寇遐书法的评价。
  “孔宙在汉碑中最为秀劲,临写家亦极夥,鄙人亦尝习之。考前人中,临摹缩本上石者唯万氏、钱氏两家耳,万氏百研所镌,骨力苍劲,钱氏所临,风姿秀丽,兼之者其吾玄疵先生乎!此册矜严典重,一笔不苟,苍劲之中,自饶秀丽,真合作也。灯前展*(左贝右元)(玩),辄欲效其一二,然冯妇下车,适足贻笑,毋宁辍焉。
  “玄疵先生属题其尾,辄抒所见,质诸同好,当不河汉斯言。”
  因寇遐对书法、金石造诣颇深,1934年在杨虎城的支持下,组织了“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寇任会长,并与学会同仁编辑出版了《西京金石书画集》。该刊从1935年始,每月1期,16开本56页,由北平故宫印刷所印刷。后因经费交通等问题,第3期改为不定期,5期出完,西安事变发生,时局逆转,虽经努力,终因诸多困难,以后所编,未能刊世。
  《西京金石书画集》在创刊引言中指出:“由历史研求,而促进现代文化,由艺术熏陶而振起民族精神,斯则是编最大之使命,实亦同人最后之目的。”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所选内容丰富,既有前人的艺术珍品,亦有会员的佳作。其中介绍的部分青铜文物,如绘有靁纹的《周鼎》、色泽古秀的《商立戈鼎》等,在器形、花纹、铭文方面,都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有价值的资料。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马踏匈奴》和《石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批石彫艺术。在绘画方面,山水、花鸟、人物,多为名家之作。宋夏珪的《溪山无尽图卷》,以较大的篇幅,在5期中分段连续刊登,这幅长卷,以浩阔的气势,表现了河山壮美,在构图的空白、笔墨技法、形象提炼方面均有特色。沈周为“明四家”之一,他的画,山水洒脱,得山川之神采。所刊《杏花》,绘巨石傍一株杏树,随意点染,生动有趣。书法作品,有清王宏行书、明张瑞图草书,皆笔力雄健,险劲奇逸。还刊有会员的书法、篆刻、绘画等作品。
  这些金石书画作品的价值,是在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呈现自己的艺术特色,表明传统艺术再生的发展契机,它对人民起到了自奋、自强的精神作用。寇遐和他的同仁们,为该刊奔走呼号,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虽然只出了5期,但它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正如邵力子、杨虎城在题词中说的那样,真正起到了“发扬国光,张大秦风”,“阐扬国粹学海”的艺术功能。
  第1期扉页上的《西京金石书画集》7字,为寇遐所题,以后各期由陕西著名书法家题写。寇遐的书法,蕴学养、性灵、襟怀、哲思于其中,抒人之情,达人之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寇遐的后半生,大都在卖字生涯中度过,他的字由青壮年时期的才华横溢,到老年的古朴含蓄,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甚得人们喜爱,求字者络绎不绝,他也以写字为乐事,把写字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寇遐日常书写,极注意情绪,思绪不佳,他绝不提笔。因求字者甚多,他总是隔五、六日就要集中写一次。他平时迟睡晚起,而写字之日,则养精蓄锐、早睡早起。写字时概不会客,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亲朋好友,一概谢绝,但对爱字的青年后生,却并不拒之门外。寇遐身高体瘦,但说话声音宏亮,思路敏锐。写字时先在书案前沉思片刻,然后提笔悬肘,一挥而就。长女妙言,心细好学,甚得父亲钟爱,常是她在案前拉纸。
  一些醉心翰墨的年轻后辈,总能打听到寇遐写字的日子,届时都不约而同地赶来观看。他们看寇老作书,都是悄悄进入书房,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出。只见寇遐凝神注目,腕下千钧,运笔施墨与众不同,他作行草如行云流水,作汉隶则端庄遒劲。愈写兴致愈高,笔锋使转自如,潇洒脱俗。当他进入兴奋状态之时,好象周围的一切都看不见、听不到,整个身心都在手中那支笔上,这时,他那执笔稳健灵活,收笔路转峰回的气势,使观看者如痴如醉,几十个人围在案前,除了拉纸声和沙沙的运笔声外,四周没有一点动响,似乎空气都凝结了。连续四、五个小时,寇遐从不间歇,几十幅字一气呵成,直至准备好的纸写完,他才停笔。这时,他就和来人一起品评自己的作品,谈笑风生,毫无倦意。
  寇遐极重视基本功的锻炼,主张“既得平正,复追险绝”(寇遐书孙庭过语),他常对求字学字的青年人说,要把字写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那就是要心到手到,天天练习。他就是这样,不管是盛夏酷署,还是飞雪严寒,无论是在家陪客,还是外出应酬,即便是时至深夜,他也要完成每天必作的字课,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就在解放前夕被裹胁汉中之时,仍将笔墨碑帖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写到哪里。
  寇遐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不少,有《民国七年十二月廿五日祭滇军将士文》(石刻)和井勿幕、杨虎城、李仪祉、王建(卓亭)等人的墓碑;建筑上现存的有西安的“人民大厦”、“止园”,和蒲城县的“胜利台”,解放前大街字号的匾额,多为寇遐书写(现已换掉);还有给杨虎城母亲写的多扇寿屏,现存蒲城杨家故居;大量条幅和对联大都散留在私人手中。至于他给家人留下的唯一遗产——一箱写好的字,却在“文革”中变成了一堆残灰。
  寇遐作书的内容,多为诗词歌赋,近见几处用“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两句作联,可见寇遐是有感而书,这也可作寇遐先生一生性情心迹之写照。
  寇遐对戏曲有浓厚兴趣,无论是京剧、豫剧、晋剧,他都愿意欣赏,且有独到见解。因此,凡从外地来西安演出的名角,由人引荐,大都成了他的座上客。他特别喜爱秦腔,不但热心秦腔改革,还极关心爱护青年演员,正如陕籍台胞王根炎在《西安旧事新说》一文中写的那样:“说到刘易平(秦腔著名演员),就不能不提在陕西大大有名的寇遐先生,据刘易平说,与寇先生交往,介于师友之间……寇先生看刘是一块可磨的璞玉,由于刘在学艺之前已念过几年书,寇先生就继续教他念书写字……。1939年,陆军新五师(后改为五十军)要成立戏剧队,在西安组织了一个秦光剧团,这件事也是由寇先生促成的。”寇遐对刘易平主演的《辕门斩子》,从唱词、唱腔到表演,都认真地进行推敲研究,二人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使其演出更加精彩。他对传统剧目《周仁回府》、《葫芦峪》等剧本还作过修改。
  寇遐先生世逝已经37年了。在辛亥革命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政府修整了他的坟墓並立石碑“辛亥革命老人寇遐先生之墓”,以资纪念。立碑之日友人送对联一幅,今录于后,以作本文的终结:
  辛亥仁人 靖国护法 功业长留千古
  书坛巨擘 飞龙走蛇 翰墨犹闻余香
  笔者附言:本文初稿,请胡景通、刘永端、宫葆诚诸位老先生提出了宝贵意见,修改完成。在此特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
  1.张应超:《寇遐》,载《民国人物传》卷三。
  2.刘仲兴:《寇遐小传》,载《蒲城县文史资料》。
  3.马彦翀、李仲三、乔幼五、齐星衢、刘敏生、寇洪钧、尚者炎、牛振河等写的回忆资料(存省政协文史办)。
  4.《西北革命史征稿》
  5.《辛亥革命在陕西》
  6.《西京金石书画集》简介(《陕西政协报》)
  7.胡景通、李慕愚、周梵伯谈话记录
  8.中华民国大事记(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9.寇遐履历表中自填的经历
  10.寇遐夫人潘俪琴、长女寇妙言等提供的材料。
  同里无缘遇,池阳始识君,
  群雄息战伐,一帜著忠勤。
  榆塞闻雷*(左忄右堇),燕京斗酒醺,
  相谈时未久,关内定风云。
  故乡开府后,游子入关时,
  对饮衡诸将,怜贫馈一枝。
  群峰拱太华,细水接瑶池,
  海国侵陵日,英雄起壮思。
  兵谏急谋国,隐仇深似渊,
  放游千万里,幽禁十三年。
  妻子戕同地,豺狼愤普天,
  伤心怜不智,冤泪洒君前。
  一举挽危亡,功成遭惨殇,
  人生谁不死,天意竟无良。
  碧血随天永,红幡徧地张,
  千秋有公论,夙愿定能偿。
  虎城仁弟将军灵右 寇遐敬挽
  《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陕西民国人物二)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