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关中皮影》——第四章 关中皮影的演出活动——第一节 演出形态(三)

梁志刚


    (2)白事戏

    即因死人入葬、周年、迁坟等而演出的戏,简称“丧戏”。

    丧戏  丧戏,亦称白事戏或丧葬戏,指超度、祭拜、周年一类戏,要演出一些封官发财之类的剧目。“丧戏”的演出形式有皮影戏、木偶戏、大戏、堂会戏、曲子戏、江湖自乐班等。开戏必须先演一折《祭灵》,若亡者为男子,多唱《刘备祭灵》一折,俗称“男祭灵”;若是女子,多演《雁塔寺祭灵》一折,俗称“女祭灵”。也有唱《燕召王祭灵》、《孙北龄祭灵》、《双阳祭灵》、《热河祭灵》、《孙夫人祭江》等的。演完《祭灵》后,主要演出贤顺忠孝一类的剧目,演出常常通宵达旦。

    2005年7月15日,华县潘京乐碗碗腔皮影戏班在金惠乡毛家沟村演出丧戏《朱洪武祭灵》。主家为过世的88岁老人办丧事,老人生前就特别喜欢看皮影戏。当晚请了秦腔团、皮影戏班、吹鼓手三伙人来演出,戏价分别是:秦腔团700元,皮影戏班350元,吹鼓手150元,基本上是按每个艺人平均50元左右计的。咸阳市教育电视台业务台长王良应邀协助我们采访,并拍摄了当晚演出的全过程。

    2005年8月4日晚,华县魏金全碗碗腔皮影戏班在金惠乡李岩行政村雷河组演出丧戏。事主:雷西保;缘由:其父已去世26年,其母去世8年,骨灰均在外地,今晚特为举行移骨灰盒回乡入土仪式而邀请了3个班子来演出;表演人员及价目:一为歌舞剧团演出,自备舞台,要求演员化妆,有歌舞杂耍等节目,价格1600元;一为皮影戏演出,戏价300元;一为8人乐队(吹班),价格340元。皮影戏班的演出成员是:魏金全,签手,班主,1964年生;董进水,前声(首),1944年生;刘华,下档,板胡,1943年生;李平安,后槽;雷全印,上档,硬弦。

    (3)红事戏

    即喜庆类的戏,包括寿戏、结婚戏、生子戏、满月戏、解生戏、建房戏等。

    寿戏  家中长辈六十花甲后,逢寿诞日,子女们有请人为其庆贺之习俗,形式有皮影戏、“堂会戏”、自乐班、曲子班等,俗称“寿戏”。剧目多为《八仙上寿》、《大拜寿》、《赵颜求寿》、《梁颢八十中状元》、《王永拜寿》之类。

    结婚戏  多因向神许下若找到对象结婚则演出皮影戏者,在如愿结婚时要唱皮影戏。

    生子戏  因求子心切,向神请求得子,如愿后也要给神唱皮影戏,或为祈求神灵保佑该子一生平安,亦唱之。

    结婚戏、生子戏也属于还愿戏。

    满月戏  所谓满月戏,是为小孩满月而演出的戏,演出形式多样,皮影戏是其中一种,常演剧目有《麒麟送子》、《怀影树送子》、《龙凤呈祥》等。

    解生戏  华阴除有满月戏外,还有与之相关的“解生”戏,一般是在小孩(男)出生后的一二十天演出皮影戏。满月时,由奶奶抱着男孩、带着馒头在村中转悠,其间会有人将馒头拿走,并给孩子起名或给孩子钱,以前为一毛钱,现在则至少为一元钱。

    建房戏  华阴称之为“烘房”、“搭顶”,即在房屋盖好后或该上大梁或搭顶的前一天晚上演出的皮影戏,要演鲁班盖房内容的戏,希望以后住进去的人过得红红火火,房梁上得顺顺当当。此类戏属于平安戏一类。

    自古以来,敬神祈福、禳邪避祟的心理和行为,是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对调节情绪、和睦家庭、安定社会具有一定的良性作用,尤其是在那些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其作用更显而易见。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同样会寻求一些心理暗示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在形式、虚拟对象等方面有差异,但动机和目的却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简单地用“科学”或“迷信”来界定它们,似乎武断了些。如何客观公允地研究和对待这些民俗信仰的教化劝世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演出程序

    关中影戏的演出过程,有其独特的民俗性、复杂性和趣味性。采访中,影戏艺人们给笔者介绍了关中影戏的一些演出习俗,如皮影戏正戏开演之前,一定要先奠酒,演《天官赐福》:挑上个带着童儿的天官(影偶),说些吉利话,天官、童儿下去后,再上2—3个财神、药王、山神、土地之类小仙——具体上哪一位,需根据主家之事而定,也说些吉利话,然后,开唱本(正)戏,最后是捎戏。整个演出过程由“奠酒→本戏→捎戏”三个部分组成。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又有些差异,现以岐山秦腔皮影戏为例,介绍关中西府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1)奠酒。给神祗演戏一定要有“奠酒”,而且每晚开演前都要举行,一演三天,凡夜演必奠。“奠酒”的过程是:

    首先,会长(寺庙的住持)先将瓜果、酒菜等供品供奉于皮影戏台前,焚三炷香并叩拜,请神降临赐福等,再将酒环戏棚倒洒,燃放鞭炮,然后皮影戏才能开演。

    接着,艺人演《天官赐福》:

    黑虎上场说话:“家出四川峨眉山,太师闻正将吾搬。野人鲁亚背七箭,将吾祭祀在岐山。吾公明赵(即赵公明),阴平官吉地时福,命我赵王二帅监场,跨动了黑虎。”(下场)

    灵官上场道:“家出汴京在河南,三十二岁吾归命。子牙斩将封神位,封吾开道王灵官。言吾灵官王,阴平官吉地时福,命我赵王二帅监场,跨动了青狮。”(下场)

    天官上场赐福:“奉敕旨下了九霄,随身带四季功曹。赵王二帅前开道,吾察民间善恶。吾——上元司府一品天官,中央紫微大帝……一出南天门,足踏汇仙石,大叫赵、王二帅何在?(赵王二帅曰:“伺候!”)驾起福苗起禄,随吾奔上吉庆堂……先献仙丹一枚,后献王母蟠桃。王母蟠桃寿诞高,保佑合众人长生不老。”(下场)

    刘海上场:“家出户县聚宝村,爹娘生咱有仙根。玉皇有旨曾封过,封吾撒钱和财神。吾有四宝献上,一献摇钱树,二献聚宝盆,三献三合枕,四献夜明珠。摇钱树金钱乱滚,聚宝盆土内藏金,三合枕三阳开泰,夜明珠耀日光明。”(下场)

    钟馗上场:“身高丈二眼环铃,身穿一领朱砂红。要知吾的名和姓,撒福盘子叫桃荣。……(艺人会根据主家情况,现场随机编唱些献寿祝福之语)千寿万寿无疆寿,三枝寿香插寿炉。寿山寿海供寿酒,寿梨寿枣分左右。寿衣寿杖中堂有,中堂悬挂福寿图。吾当今天来庆寿,寿诞堂前寿上寿。”(下场)

    宝鸡老艺人韩有芳所言“奠酒”时的话语分别是:

    黑虎:“生吾当天黑即安,降吾当星斗未全。出世时神鬼皆怕,修炼在峨眉山。太师爷将吾搬,跨黑虎下了仙山。下西岐和子牙邀我,七件事无名归迁。”

    灵官:“头戴七星宝顶冠,西北角上连剑砍。横眼一睁天黑暗,怒气冲发头上冠。胯下火龙高万丈,左手持鞭右手砖。金砖打得恶不善,监察狱使王灵官。”    

    菩萨:“家出南海普陀山,竹岭洞中把身安。一面站着白鹦哥,一面杨柳串珠帘。吾观世音菩萨。”

    韦驮:“家出神州本姓王,金甲金盔八宝装。手执千金降魔杵,倒坐山门放火兴。”  

    护法:“青面红发口似血,身穿铠甲如铁衣。手执板斧千斤重,倒坐山门除妖邪。”  

    (注:韦驮、护法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两个保镖,玉皇大帝身后的保镖是青龙白虎。)    

    东府的此项活动不叫“奠酒”,而叫“祭神”或“敬神”,凡是为娱神而演出的戏都要有此程序,具体过程是:摆好所敬神灵的牌位→放响炮→上贡品(不上酒)一焚香许愿或还愿一烧黄裱纸→演出天官赐福类前奏戏→本戏→折子戏→结束。

    演庙会戏,通过艺人之口所说的神仙之语,要根据所邀庙会敬的神祗不同而有所区别,敬哪位神就说与哪位神有关的话,说的都是些吉庆话,不能有杀戮内容。韩有芳说,在请皮影戏演出的人们心里,奠酒是主要的,演戏较“奠酒”而言次要一些。也许这就是皮影戏特定的祭祀功能吧。

   (2)本戏(正戏)。演出较多的是一些刀马冤仇、奸臣害忠臣类的争斗戏,俗称硬场戏,如《斩李广》、《怀土关》、《铡国舅》等,内容多是向天鸣冤——因为皇帝不听不管或是山高皇帝远管不到,只能向上天神灵申诉冤情了!一般多是帝王将相之事,较少有民间百姓家庭生活方面的内容。

   (3)捎戏。捎戏,是最后一晚上本戏演完后赠送的折子戏,内容多是应观众之意的一些幽默滑稽或黄色搞笑的小段子,也有从某个本戏中选出一或三折来演的(单从一本中选三折的很少)。

    这原本是主家付了戏钱后想再捎带得到点附赠,或是戏班回敬主家的一点心意,或是观众意犹未尽、另求开心的一丝延续,后来演变成戏俗,并沿袭成规。此处的“捎”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捎带”,即演完本戏(正戏、主戏)后,为缓解正戏的紧张气氛,捎带着演一段轻松活泼的折子戏(渭南一带的规矩是一本三折,即演一个本戏后要再捎带演三个折子戏);二是谐“臊”音,“捎戏”即“臊戏”,在每台戏的最后一本戏结束后(晚上),都要应观众要求再无偿送上一段“臊戏”,多是男女调情寻欢、世俗滑稽风趣的内容,语言多粗俗直露。据艺人们讲,要求唱“臊戏”者,一般都是那些三四十岁的婆娘(关中对已婚女人的称谓),男人要求唱的很少。这些婆娘往往会在最后一本戏演完后,大声喊着:“唉,挑线的他叔那,把你那怪话给咱说点,多说点!”“想听你那怪话呢!”暗示戏班说唱一些风骚的黄段子——“臊戏”。若遭拒绝,这些婆娘们就会非常不满地当即发出全盘否定性的牢骚:“啥戏班嘛,连个怪话都不会说,走走走,唱得一点都不好!”臊戏的演唱时间一般为十几分钟,都要挑上生、旦之类的影人。臊戏主要在庙会戏结束后说唱,其他场合的戏后一般没有,像红白事、还愿、平安戏等都在人家的院子里演,若唱之,主家会不愿意的。因此,在此场合下捎带演唱的是滑稽诙谐的“捎戏”。据艺人介绍,关中西府乡村里,婆娘们常聚在一起说些“怪话”,彼此吵架看谁骂人的臊味重,并以此为乐、以此显能。相形之下,男人们虽也跟着听、看、乐,但似乎含蓄、矜持、“正经”些。也许这也是该地区的一种风俗吧。东府的情形与西府的差不多,要求演此内容的也都是些四五十岁的婆娘,只是说法上略有不同,称之为“耍戏”:“唱戏的,你给俺来几段耍戏,不要正传的戏!”偶尔也会有被当地人认为没文化的男人要求唱这类戏的。而同是东府的华阴市则略有不同,当地人管这类折子戏叫“怪戏”,一般都是中老年男人点的,婆娘们不点,听者主要是中老年男女。艺人们解释说:说些臊味怪话惹人笑呢,人高兴了,心情好,身体好,平安快乐。“捎戏”并非都是“臊戏”,其中的“臊戏”现象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黄”,因为承受着太多沉重的生活负担与传统道德桎梏,田野民众们是需要在闲暇之时轻松轻松,更何况是已连续看了数小时“正统”内容的戏了呢!另外,这也可以理解为田野民众普通的、直率的、人性的一种精神娱乐需求。“臊戏”常演的剧目有:《三十六花》、《苏三送银》、《捉虼蚤》、《顶坑塞子》、《尿床娃》、《秃子尿床》、《卖货郎》、《下四川》、《懒婆娘》、《对诗》等,另外,还有一些是唱戏艺人自己临场发挥、随意创编的。

    千阳县的皮影戏同样是“奠酒→本戏→捎戏”三部分,其中“奠酒”的情况在各乡村也有些不同。多数地方每晚(场)演出前都要奠酒,有的只在头天晚上奠酒,还愿折子戏因仅唱一晚上,奠酒后直接唱折子就行了。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艺人余海娃介绍该县的“奠酒”仪式的程序是:(1)上供品,在戏台亮子前置桌,摆好水果等供品;(2)敬神,一般上三炷香,升(烧)黄裱纸,磕头;(3)放鞭炮,越长越响越好;(4)洒酒,将白酒倒洒在戏台前面的地上——用杯子或直接用酒瓶倒都可;(5)搭红,拿一条5尺长5尺宽的红布或一条红缎子被面搭到亮子上(若是木偶戏则搭在天官木偶的头上或身上);(6)“天官赐福”,挑上影偶天官等,借天官之口,说唱些吉祥、赐福的话。    

    演出活动所需时间,据华阴艺人介绍和笔者田野调查体验,华阴老腔皮影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晚上,戏班从出门到演罢回到家的大致时间是:夏季,下午18:00动身,到达演出地后搭台吃饭,21:30开始,唱完为凌晨1:00左右,吃饭后返回,到家约凌晨3:00,共历时9—10小时;冬天,16:30动身,19:00—20:30开演,23:30演完,凌晨l:00左右回到家。

    (出处:关中皮影/梁志刚著.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