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关中皮影》——第四章 关中皮影的演出活动——第一节 演出形态(二)

梁志刚


    西府乾县的药王庙会戏
  
    时间:2006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一)

    下午16:00至凌晨1:30
  
    地点:乾县马连乡大乙村西堡子药王庙前

    场次:两场(两晚)

    演出剧目:第一场晚上,本戏开始之前捎《天官赐福》、《药王》、《观音菩萨》3折,然后演出本戏《火牛记》;第二场白天,11:00—14:00演出本戏《空城计》。这里的庙会皮影戏开始前一般不用“奠酒”,先演3折神戏,然后演本戏——本戏不再演神戏了,而演唱庙会主持或村民们喜欢、戏班前手也能(会)唱的三国、列国等戏。

    药王庙对联:上联“药王舍药医疾患”,下联“济世赐福康万年”,横批是“百感百应”。另一对:“成仙道古今称药王,精医理唐封孙真人。”

    据村民们讲,他们这村对药王格外信,这位药王爷来这儿都几百年了,信他能保一村人平安。农历二月二日是药王爷的生日,村里每年都要在本村的药王庙为药王爷唱戏,每次两晚上。至于邀请哪类戏班唱何种戏,则需根据村里人集资的数额多少来定,集得多了就唱大戏。大家喜欢听弦(板)腔和秦腔,弦(板)腔晚上听起来好着呢,尤其是硬弦声更好听,次则是木偶戏,唱皮影戏是因为资金少,不得已。

    这座药王庙无会长,逢上庙会演出等活动,村里爱好这行的人出面到各家集资,出多少随意,给(捐)多少是多少,最多给20—30元,少的2元的也有。信佛的人家都捐,信天主教的人家不捐。村里约有100户人家500多口人,人均1.2亩地,地里多种苹果,庄稼少,每亩收入700—1000元。

    戏价是一本180元,演两本,共计360元。演出时间是当晚和次日中午。分配:6个艺人加箱子,共分7.5份,其中前首(手)1.5份,其他人都各1份,箱子1份,写戏者只得10元信息费。

    山神戏  山神戏,即山神会戏,是人们为山神春祈秋报而演出的戏,关中西府多山,当地百姓敬山神的也多。清乾隆三十二年的《凤翔县志》载:“城北三十里有山神庙,邑人每岁正月初九日迎山神出山,历各村报赛至四月,始送还庙”、“十月秋成,报答土功,祭献山神,经月不绝”。每逢山神会日,上演“山神戏”:先于山神庙前设棚“奠酒”,接着演出。戏毕,由承办村社(前一年按帖排好序的)迎山神下山,任途经的各村寨抢迎山神、行踏村庄,最后由承办山神会的村寨抬回,举办山神会。山神戏的演出时间一般为三天四夜,也有四天五夜的。“山神会”一般每年两次:春正月一次,祈求山神保佑五谷丰登、诸事如意,夏收前结束;秋十月一次,秋收后报祭山神,亦还春愿,直至腊月方止。作者在西府田野考察途中,碰巧遇到一场山神戏演出,时间:2006年2月11日下午5点,地点: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某村,戏班:强生富友影班(秦腔)。

    还愿戏  事主向神灵求助并许愿,待愿望实现后还愿谢神,请戏班演出的戏,叫还愿戏。还愿戏虽也是谢神,但不是庙会戏。关中西府和甘肃一带,还愿戏的演出地点一般在自家庭院,也有庙会戏演完后还愿人借机就地搭船,请戏班加演一至数本或若干折来还愿的,所加之戏的戏钱由还愿人另付,这虽在庙里演,也不算庙会戏,而是还愿戏。还愿戏常演剧目有《巫山还愿》、《神州还愿》、《香山还愿》等。

    2005年7月19日夜,东府华阴张喜民老腔班到卫峪乡周家村演出还愿戏,考察组随往,并邀咸阳教育电视台王良副台长带摄制组协助采访。到巫者家中,进一昏暗小屋中,见两位约四五十岁的妇女正向墙壁上挂着的神像焚香叩拜,其中一个为巫者,另一位是今晚还愿戏的主家(事主)。据巫者自言,她今年47岁,通灵已20多年,给人看病问事16年了,供奉的“爷爷”是关公和瑶池金母,看病时请的是华佗、孙思邈。事主家住西岳庙东边2 0里左右的亭子汉港(音),42岁,一年前曾在此求“爷爷”送个外孙,现已得到,今晚专门请了皮影戏班来演唱,还愿谢神。

    平安戏  关中的平安戏是以戏娱神的演出活动,意在向神祗祈求村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诸事如意,俗称“平安戏”,演出形式多样,以皮影戏、江湖为多。与通常庙会戏有所不同,皮影戏所娱悦、所祈求的对象是各村落山寨敬奉的村民们认为属于自己本乡本土甚至本村本族的山神、土地神、牛马神等(或称之“五圣公”),都是一些不入大庙的小神小仙。村民深信,锣鼓一响,皮影一晃,神灵高兴,人们就平安了。若家里人常得病,便请皮影戏班来,给家里的炕神、土神(土地爷)、五方五地唱一唱,就会好了。所演的戏不能有杀戮的内容,多为大团圆结局,主要剧目有《大拜寿》、《大回荆州》、《大登殿》等。西府的平安戏一般由村里出面约请戏班演出,价钱由各家分摊,戏价较庙会的低,比私人约请高。作者在礼泉县拜访弦板腔皮影老艺人张国正时,正赶上他们为十余里外的一村民家演出平安戏,便与专程来协助作者工作的咸阳电视台摄制组一起前往考察,对戏班、事主都作了采访。现将对主家的采访内容简述如下:

    主家:胡清俊,男,33岁,初中文化

    种类:平安戏

    形式:皮影戏

    声腔:弦板腔

    戏班:礼泉县张国正皮影班

    缘由:祉院祈福

    时间:2006年3月1日

    地点:礼泉县赵镇胡寨村4组胡清俊家院子后门外

    胡清俊:因新房盖好后搬迁入住时没有祉院,住后家里不太平,母亲害病,去年年底做了胆结石手术,留下后遗症,前些天又住进医院,明天出院,今天请来皮影戏班唱唱,希望母亲平安、全家无灾。母亲得病,肯定与搬迁时未祉院有关,现在请皮影戏班来是补办一下,应该是有用的。这戏是平安戏,祉了以后才安,不祉难安。我们胡寨村是大村,226户人家,八九百口人。我家有父母、夫妻、一儿一女共6口。在我们这里,白事、周年、庙会请皮影戏的比较多,过(贺)寿有叫皮影戏的,也有叫歌舞戏、木偶戏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会叫大戏,像我这种情况请皮影戏的不多。我请这戏班唱两天三场,每场150——180元。在我家演完后,如果村里其他人有需要,想借此点戏(加场)也行,但需另加钱给戏班,戏价也是每场150—180元。戏台子可放在原处不动,也可以搬到后点戏者家中,不过一般人还是喜欢搬到自己家里,尤其是正月。有人来看戏、点戏,是主家“有人情”着呢!这叫“凑乎人”呢,是风俗,只有事主家人缘好,才会有人来点戏“凑乎”呢,否则不但不“凑乎”,连看都不来看。演出时,来看戏的人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热闹,人气旺,好!

    西府秦腔皮影老艺人韩有芳说人们邀请皮影戏班演出的原因主要是祈求庄里人的平安,不生病。锣鼓响一响,人们就平安了,这都是人的信仰。给神唱戏,还愿的多,都为了此事。若家里人常得病,请皮影戏班来给家中的炕神、土神(土地爷)、五方五地唱唱。若家中有事,有钱的,就请皮影戏班演唱,既娱阴间亡灵又保阳间人员平安;钱少的人家一般不请皮影班,只能请吹唢呐的来吹吹,这较普遍些。一般的,红事没人请皮影班,若请也是只请其弹奏演唱“江湖”(乱弹)。

    祈雨戏  关中多塬上之田,庄稼、牲畜所需之水,主要源于上天,若久旱不雨,百姓们便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各种形式的请神祈雨活动,由此演出的娱神戏叫“祈雨戏”,这也是皮影戏的常演内容。所演剧目多为斩旱魃、奠酒、还愿、平安、神仙、僧佛等内容。

    驱邪戏  关中地域辽阔,旧时一些偏僻村落、荒郊野岭、村居人家时常发生一些当地百姓难以解释或抗拒的奇异现象,包括天灾人祸、迷信闹鬼、小儿受惊、瘟疫流行等等,村民们认为是邪祟鬼怪所为,便用各种方式祈求神祗驱邪除秽,演出皮影戏是形式之一。这类戏就叫“驱邪戏”。常演出《奠酒戏》、《黑虎搬三霄》、《太和城》及判官、钟馗、关公等内容。

    华阴老腔皮影喜民班演出敬(驱、送)瘟神(也属敬神类戏)

    时间:2005年7月14、15日晚上8点左右开始至深夜12点多结束,连演两场

    地点:华阴市敷水镇台头村

    缘由:敬(驱、送)瘟神

    戏价:每场180元,主要由村民李喜娃捐赠

    剧目:《黄河镇》、《收五王》,演出次序是第一晚演《封神演义》中的《黄河镇》,第二晚演《隋唐演义》中的《收五王》

    观众:此为农闲时节,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也有一些小孩子嬉戏其间,但很快就回家睡觉了

    演此戏的目的是驱邪,但可能因禁忌或畏惧的缘故,人们口中都不用“驱邪”类字眼,而说“送瘟神”,不但要写个纸牌位供奉在皮影戏台前(观众后)请“瘟神”看戏,还要供奉些水果点心等供品,燃放爆竹——举行“奠酒”仪式,然后才能开始演出。演出结束后,要将瘟神的纸牌位拿到村外,抛向空中,让它随风飘去,算是“送走了瘟神”。这类戏多在农闲时演出,此时正值当地人称的“麦罢(音bie)”,即刚收割完小麦的闲暇之际,也是炎热暑湿、害虫肆虐之时,人们既有闲心也有目的邀演此戏,可谓是精神需求与务实企盼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现象,观众主要为中老年人和好奇的孩子们。

    (出处:关中皮影/梁志刚著.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