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第三部分 专辑·木版年画——汉中和汉中门神

王树村
[提要]
    中国历史上的名胜之地汉中,同时是木版年画特别是门神画的盛地。早在1942年,汉中门神就曾在北京的展览会上引人注目。作者于1962年、1981年两度赴汉中作考察,对该地木版年画的生产、经营、画样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及表现技法作了翔实可信的叙录,文中对门神画这个我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演变作了概括分析,提出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以来,“门神”画在民间从来不是作为神圣偶象崇敬迷信的,而毋宁是人们理想中的英雄,是人民力量、信念的化身和思想感情的寄托。 
    汉中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首府,《禹贡》说它位于梁、雍二州之域。战国时属于楚,秦置汉中郡。史书中谓项羽立沛公刘邦为汉王,都于汉中,即指此地。三国·魏曰梁州。南北朝时,北周又叫汉川;唐、宋、元三朝改称为兴元府。明灭元后,直到今天仍称汉中。汉中过去领一州八个县,其中南郑县为汉中府治所在之地,其它是洋县、褒城、城固、西乡、凤县、勉县、略阳共八县和宁羌州。府治之南郑,原为古代褒国附庸之地,东周初,犬戎破西周,郑桓公被杀,其民南逃居此,故名南郑。今天的汉中即过去的南郑县。
    汉中位于秦岭、巴山之间,居于陕西西南的平原之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烟稠密,物产丰富,贸易发达,过去陕西省内繁华地区除西安外,要推汉中为第一。在交通方面,北出褒斜道可通西安,西出金牛道,可抵四川,浮船沿汉水而东行,可横穿陕西南部,直达湖北境内,交通尚称便利。刘邦初为汉王,都于汉中,刘邦灭秦、楚(霸王),建都长安,国号改为汉,即缘于此。此后,古代边区少数民族对中土的人们称之为“汉人”(也就是今天的汉族),俗话对忠直的人则称为“英雄好汉”,都是由此而来。可知汉中是个发祥地方。
    东汉末各地人民起义屡起不断,天师道的首领张鲁,于初平二年(公先一九一年)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率徒众攻取汉中,自称为天师道的“师君”,遣教徒中的“祭酒”管理地方政治,并在各地设立“义舍”,置“义米”、“义肉”,许过路者量腹取食。这些又反映了汉中物阜民丰,自然条件优于他地,尤其是张道陵(天师)之孙张鲁,以咒鬼术传“天师道”,在汉中建立政权达三十年之久,不仅关西人迁往汉中,賨人(四川境内)也有很多迁到汉中。此说虽然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但简单地叙述一些,对研究汉中木刻年画中何以门神、灶君居多,而且绘刻的人物形貌高古,色彩浓郁,以及它的经济基础等等,多少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汉中的木版印制门神,早在一九四二年于北京东皇城根展出过。那时是由中法汉学研究所举办的“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上展出。其中有汉中印制的庞涓与孙膑一对门神。孙膑白脸五绺长髯,头梳二髻,上有金箍宝镜,穿战袍骑一黄牛,手中仗剑;庞涓勾脸,戴元帅盔,满髯飞动,手举双刀,坐骑马上。每幅长约四十二厘米,宽二十四厘米。当时的宝成铁路,和西安到宝鸡的铁路,都还没有铺轨,交通十分不便,而且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所以汉中的门神不仅是因为它的绘制方法、套色颜料、题材内容等明显的特色吸引着观众,而更重要的是汉中距北京千里之遥,交通不便,北京很少有人见到汉中这样的一对门神,故尔非常惹人注目。全国解放后,宝成铁路通车了;由阳平关到汉中的汽车还称方便。二十多年前,只身曾到汉中和洋县对当地生产的木版年画作过考察并蒐集些资料实物。那时虽然说宝成铁路通车,交通较前已很方便,但比较其它传统木版年画产地来说,还是差得多。正是因为这样,好多传统的年画和旧版,仍多存在汉中。此外当时还有些老艺人及东关大街的画商、作坊等业主都尚在人间,因此访求一些史料和有关年画的掌故,也有一些收获。如今经过了一场空前浩劫,一九八一年秋,重到汉中,街道市容已非旧观,问及东关青年人,更不知年画门神为何物。料门神既不可再得,画版更不可幸免于“扫四旧”之灾难,只得怏怏离去。
    据一九六二年调查的材料,汉中的年画主要是门神,从当地的楼房市面建筑来看,多是木料结构,水泥砖瓦者较少,适宜于门板上粘贴门神作装饰。汉中的门神作坊集聚在中山街和东关。此外,洋县城关、穆家村、水仙坝和南郑、协税、庵坎等汉中郊区也都有些作坊印制门神年画。汉中印制的门神、灶君等,除行销陕南一带外,还西销甘肃南部的徽县、西和、礼县和秦安、天水、静宁等县。这条路线显然是行商小贩由汉中经褒城、勉县、略阳,过嘉陵江而到甘肃境内运载而去的。汉中门神作坊较大的字号有六家,计:庆福成(后改名为“永隆祥”)、全发成、永和丰(后改名“丰和宣”)、永兴成、德生成、和记。当时这些作坊里的刷工或业主大都已年近古稀 (有的去世不久),故尚能得到一些关于汉中木刻门神的口头传说,或一些画版散聚之资料,并付了一些报酬,印刷了一部分旧版画样。在当时访问曾收有旧版的老人中,得悉过去从事年画行业的有下列六家最著名:
    一、居永安(刷工),原字号为庆福成。从事此业,已有三代。清光绪年间开业,旧有画版二十六片(大者十,小型十六),时仅存尉迟恭、秦叔宝门神套色版全副。其它一些画版据说全部于解放后劈作柴烧。他家居住于中山街“副街”,生活较富裕,未必肯将画版当作劈柴烧掉。
    二、张在东(刷工)六十七岁,字号为永隆祥,辛亥革命后开业,住东关南开巷,毛家石桥。旧有画版十种,张于一九五八年病故后,版因无人继承刷印,在一九六○年全毁。
    三、李耀光(刷工),五十六岁,曾于一九三○年前,同屈文敏、张曾氏三家合开一印刷铺,除一些传统形式的门神版外,还翻刻了一些旧版。当时尚存有大门神版两副(套色版全部)、中门神版四套(全)、小门神版十套,共十六种二十六块。版存于东关王家巷七十二号,原来共有二十多种门神版样,大跃进后,不断烧毁殆尽。
    四、周兆丰,四十岁,原开设永和丰作坊于东关,解放后因停业,改在南井巷开裱画店,画版已无半片遗存。 
    五、张心裁(刷工)曾在中山街开设年画店,是一老画商,解放后门神、灶君等画版,全部作柴烧掉。
    六、杨全成(刷工)原在中山街开设全发成字号;又赵佐成(刷工)曾在中山街开设永兴成字号;王登甲(刷工)已故,曾在中山街开业,字号德生成;范开勤(刷工)等,以上诸家之画版,早已劈毁当柴烧掉,一无所见。
    在收集到的实物中,武门神的画样居多,内容都是取材于历史小说中的英勇善战之名将,与其它各地年画产品迥然有别。这些门神的出处,都有来历,无非是缘于小说中之故事传说。文门神则与全国各地之门神年画大致相同。如《天官赐福》、《万国来朝》、《状元插花》等,此外还有《萧何·韩信》、《杨波·徐延昭》穿袍系带的忠臣良将,也是外地所无。下面将收集到的各门神的姓氏及来历,按其朝代顺列于下,并略附以简说:
    一、赵公明 燃灯佛(道人)
    赵公明与燃灯佛都是《封神演义》小说里的神仙。图中燃灯佛头上绾发,罩一莲花道冠,橙黄面色,满口白髯,身披铠甲,左手拿一如意,右手举一量天尺作武器,背后插四枝靠旗,坐骑于一梅花鹿上;赵公明头戴将军盔,面勾黑花脸,身披重甲,背插靠旗,右手托一金元宝,左手扬一竹节钢鞭,坐于一斑斓猛虎背上,二人相向如战斗状。每幅纵五十三厘米,横二十九厘米,四色套印。据《封神演义》里说,燃灯道人助周武王伐纣,居于姜太公帐下;赵公明佐闻太师助纣王抵御周营仙家。赵公明曾以定海宝珠和手中金蛟剪,战胜燃灯道人,燃灯道人也曾以乾坤尺打伤赵公明,后来赵公明被陆压道人用“钉头七箭书”射死,封神榜上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并率领招财、招宝、纳珍、利市等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所以图中赵公明手托元宝,以示其为财神。在汉中一带,这对门神是贴在厨房的门上,象征着珍馐美味不尽,金银财宝不绝。
    二、孙膑 庞涓
    孙膑、庞涓故事见于《孙庞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庞涓、孙膑同学道于鬼谷子(鬼谷子亦云“归谷”。鬼者归也;归者谷名也。见《拾遗记》),庞涓道成,辞师下山,任魏国宰相;墨子(翟)知孙膑之才智,荐孙膑于魏惠王;庞涓是刻薄妒贤嫉才的人,又有权势,诬告孙膑仕魏通齐,魏王昏庸轻信庞涓,刖去孙膑之双膝,并诳孙膑撰成兵书后再杀死。侍僮诚儿得悉此事,密告孙膑,孙乃假装疯狂,得齐国之助,乘庞不防,逃出魏国。后拜为齐国军师。庞涓进攻韩国,孙膑乘机伐魏,用增兵减灶之计,诱杀庞涓于马陵道。汉中门画取孙膑与庞涓作门神,是因演义中有孙庞斗法一节,孙膑曾摇身一变,化作门闩之故。图中的庞涓,头戴额子盔,披战袍铠甲,手舞双刀,背插宝剑,骑一红马;孙膑头戴金箍束发,右手举一令旗,左手怀抱古木拐杖(以示其双膝被刖),身穿袍带金甲,坐于黄牛背上。尺寸和套色版数均与前图同。
    三、马武 姚期 
    马武、姚期为东汉时名将,马武曾参加绿林(指湖北当阳东北之绿林山)起义军。王莽称帝后,设武场考取状元,马武与岑彭同场比试,武艺不分高下,王莽见马武容貌丑陋,擢取岑彭为状元,马武反出考场而去。姚期为鬼神庄之猎户,勇武绝伦。刘秀起兵讨王莽,广求英雄辅佐,闻姚期之名,二次前往请姚期,姚皆以老母需人孝养而拒绝。随刘秀同行之邓禹,于草堂上题诗一首,暗劝姚母助子成名。是夜姚母梦青龙飞人,引走一虎,又见墙上题诗,顿悟,遂命姚期投往刘秀。姚不肯,姚母自尽,姚期终随刘秀而去。因马武武艺高强,为武举之魁;姚期勇猛乃白虎星降世,故取作门神(故事详见《东汉演义》)。图中姚期、马武扮相都是头戴紫金盔,前加额子,上插雉尾,披狐裘尾,穿绣蟒朝服,腰横玉带,怀抱象牙笏,马武以红、绿、黑色勾脸,姚期则是以黑色勾鼻窝、眼窝,两颊加一紫色云纹。二人相对而立,仿佛立于朝廷站班模样。尺幅均纵七○·五厘米,横四十五厘米,四色套版印成。
    四、赵云 伍子胥
    赵云怀系阿斗、伍子胥扬鞭充任门神,是从元朝以后出现的。明·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有一则故事:“宋太祖 (赵匡胤)驾崩,太宗传位真宗,国家升平无事。真宗诏史官讲前代名臣外传,遂命驾幸武庙上殿烧香,令丞相替拜,逐一讯问。问至韩信,真宗曰:信曾反汉遭诛,何得庙食?可贬出庙。尚书张询出奏:伍子胥曾鞭王尸,赵云曾叱主母,此二人不堪入庙。真宗曰:此二人亦英杰也,可于门首享祭,至今于武庙为把门将。”后来民间就根据这个故事画成一对门神。赵云曾叱主母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曹操既定襄阳,精选铁骑五千往追刘备。刘备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至长坂坡,遭兵追击,冲散刘备家中老小,赵云情急,单枪匹马闯入曹兵阵中,见糜夫人抱着阿斗在啼哭,赵云急请糜夫人上马,糜夫人因受重伤,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曹兵喊声渐近,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弃阿斗,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故图中赵云怀揣阿斗,扬剑持枪,骑一马上。伍子胥故事见《东周列国志》: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死而投奔吴国,借吴兵攻破郢城,楚平王惊惧而死,伍子胥乃掘平王墓,鞭尸报仇。图中伍子胥举鞭骑马,衣甲装扮与赵云同,两图以四色套版印制,尺寸同前。 
    五、秦叔宝 尉迟恭 
    《三教搜神大全》有“门神二将军”之图,图后说明:“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号呼,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调:二人守夜无眠。太宗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子宫掖之左右门,邪崇已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以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的木版年画,各地都有,唯有汉中式样最多,尺幅大小也有多样,收到的最大者纵一○四厘米,横六十五厘米,绿、黄、橙、紫、黑五色印制。尉迟恭顶盔贯甲,外穿绣云战袍,左手抒掌当胸,右手托一竹节钢鞭,填胸挺肚,黑脸满髯,犹如庙中彩塑之站神。秦叔宝袍带靴帽皆与尉迟恭同,面呈白色,手握长髯,抱一对铜锏,神采奕奕,身形魁梧。相对贴于门上,确令人望之生畏。墨线印刷的秦叔宝、尉迟恭有骑于马上者一对,纵五十二厘米,横二十六厘米。都是头顶将军盔,身披锁子甲,一拿钢鞭,一持铜锏。此外还有秦琼、尉迟恭二人对坐于虎皮椅上,身穿绣袍和全副甲胄。又有秦琼,尉迟恭顶盔披甲,手执鞭锏兵器,二人相向如迈步前行者一对。尺幅皆纵五十四厘米,横二十七厘米。
    六、对敬德
    民间年画作坊刻印的门神,大都是一个白脸(秦叔宝),一个黑脸(尉迟敬德),汉中门神里有一对门神都是黑脸的尉迟恭,故称“对敬德”。此图画尉迟恭头戴额子盔,身披鱼鳞甲,腰扎包肚,下系鱼尾护裆,全副金甲武装,一手捻髯,一手执竹节钢鞭,黑脸怒目,两图一模一样相对立。按:尉迟恭独自作门神,出自明人《南极登仙》杂剧。内容大意是:唐朝名医孙思邈弃官隐居在终南山,为民治病。唐太宗(李世民)皇后染病,御医治之无效,听徐勣推荐,诏来孙思邈至长安宫内为皇后悬丝诊病,断定皇后怀孕,针灸治之,果生太子。太宗遂封孙思邈药中为王,二月二日为成圣之日。尉迟恭闻听此说,上谏制止,并请旨往追。及见孙思邈无言可说,佯向孙讨药,孙一一赠之。临别,尉迟恭又告孙思邈难成正果,如成正果,尉迟愿立班侍卫,互相打赌而别。龙王敖广喉中生疮,化身为秀才阻住孙思邈,孙识破其行止,令其还原形,用药治愈之。龙王乃告孙思邈风火洞中可以修炼成神,并令子侄领路代其扫除,以报治愈之恩。后来孙思邈修成正果(药王),摄尉迟敬德之魂灵于洞口守门站班,以证当年之赌输。此图仅有墨线版,尺幅与前图同。 七、李元霸 裴元庆
    李元霸、裴元庆为《说唐》小说里力气最大,无人抵挡的两个英雄。二人均以双锤作武器。故事说:隋炀帝往江都(扬州)观赏琼花,路经四明山,曹州孟海公起义,纠合瓦岗寨程咬金等十八路起义军阻截。宇文成都出战,力乏战败呕血,杨广急命人至太原召李元霸来援。李临行,其母告知秦琼为救命恩人,如遇秦公不可侵犯,并命柴绍同往。柴绍至四明山,暗通知瓦岗寨起义军徐勣;徐令柴转告李元霸凡插小黄旗者皆秦琼之友,万勿伤害。众英雄皆依计而行,暗护起义军撤退。惟裴元庆恃勇不从。及遇李元霸,李击以三锤,裴元庆不敌,回马败逃。李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没有人挡得我半锤,你能连接我三锤可也算个好汉,饶你去吧!”图中李元霸勾花脸,无须,顶盔披甲,背插靠旗,双手舞一对重锤。坐骑于麒麟背上。裴元庆不勾脸,如武小生模样,衣甲与坐骑皆和李元霸相同,墨线版印。每图纵高四十九厘米,横二十六厘米。
    八、孟良 焦赞
    以小说《杨家府演义》中,孟良、焦赞二盗作门神者,仅有汉中印刻的一对。孟良乃佳山寨胡村涧山洞中的一个草头王,力大如山,无人能敌,聚强徒数百,劫掠为生,官兵不敢捕捉。杨六郎镇守佳山寨,知孟良有勇无谋,三擒三纵之,遂改邪归正,回至可乐洞中率十六个头目辅佐六郎,共御辽兵。焦赞曾对六郎说:“此去六十里外,有山名芭蕉山,山势险恶,内聚强人数百。为首者姓焦名赞,生得面如丹朱,眼似铜铃,两颧突出,有万夫不挡之勇,若要御辽,此等人不可不得。”六郎准其说,令孟良去招降,孟良至芭蕉山寨,说明来意,焦赞不允,孟良又出计与六郎合兵烧毁芭蕉山寨,断绝焦赞归路,焦赞被擒,投降六郎。六郎后奏请朝廷,封孟良、焦赞为指挥副使,二人辅佐六郎共御辽兵。图中孟良戴软扎巾,穿花袍,彩裤、高靴,勾脸满髯,手执板斧,背负大胡芦。焦赞形象与衣着打扮和孟良相似,手中持一钢鞭,背插一令旗。每图纵高五十三厘米,横二十六厘米。墨线版印。因《杨家府演义》中,有焦赞潜至辽邦盗取驌骦马的故事,故尔这对门神被粘贴在马圈、牛棚及猪圈等一般门上。
    九、穆桂英 
    穆桂英为《杨家将演义》中之英勇女将,曾佐杨宗保同八姐、九妹、令婆、杨七姐、金头马氏等将大破天门阵。汉中门神的穆桂英,头戴虞姬罩,身穿长裤短袍,外套对襟坎肩,项系云头护肩,腰扎丝带,背插宝剑,以手捉巾带,扬拳过顶,屈腿作金鸡独立势。一像两图,相向而立。四色套版印制,尺幅每图纵五十二厘米,横二十六厘米。
    十、杨波 徐延昭
    杨波、徐延昭是《香莲帕》鼓词里的二位忠臣,因他二人于穆宗(朱载垕)死后,辅佐太子(朱翊钧)万历登基,并诛欲谋篡位的李良,保住幼主,安定国家,故被取作门神。故事大意:穆宗死,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蒙蔽李妃,欲夺取帝位,李妃亦想让帝位于父;兵部侍郎杨波与定国公谏阻,李妃不听。后李良封锁昭阳院,使内廷与外隔绝,李妃被困于宫中,始悟李良之奸。徐延昭持上赐铜锤与杨波二次进宫进谏,李妃感悔,遂将国事与太子托付二人。此后,杨波领兵捉获李良而斩诛。因故事中有徐延昭铜锤击宫门之事,二人又能除却奸佞逆臣,故作为门神刻印出来。原图纵七十二厘米,横四十六厘米,四色套印。徐延昭勾脸穿朝服抱笏,杨波白面五绺长髯,穿朝服按剑,以示其为兵部侍郎。
    十一、持花状元 
    图中二状元,一个手拿折枝桂花,一个举牡丹花一朵,二人皆戴乌纱帽(帽上套一“驸马翅”,以示其为状元),身穿一品仙鹤补服,怀抱如意,面白无须。纵四十九厘米,横二十八厘米。墨线版印。按:这对门神又名《状元及第》,是全国各地门神年画中常见的一个题材。图中的状元手持牡丹,是象征考取状元后,官封一品,无尚富贵。因牡丹过去曾被诗人推为“花中第一品”(宋·梅尧臣诗);周敦颐《爱莲说》中,又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手举桂花的状元,典出于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郄诜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自唐以来用之。”白居易诗:“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车允)。”后来人们以桂花八月放香,封建社会考试取官也在秋月,因此这对门画便成了秋试中取状元之象征。
    十二、武将
    此图原为两幅,收集时仅余此一版了,此版也早被毁掉。图中人物头戴倒缨盔式之“金踏镫”,大花脸,带“开口髯”,背插靠旗,披全副铠甲,左手握一青龙偃月刀,右手捻髯,腰中悬箭三枝,佩刀一把,脸谱颇似马武,另一图当是姚期。纵七十六厘米,横五十四厘米,墨线版印。 
    此外,见有萧何、韩信(武门神),秦叔宝、尉迟恭(文相、披袍共二种),《天官赐福、万国来朝》(穿朝服、戴纱帽文门神)以及灶马等几种。汉中的门神多样,其粘贴处也各有其所。如孙膑、庞涓是贴在小门上,故尺寸无大幅者;赵公明、燃灯道人专贴厨房,形式只有一种;穆桂英、赵云、裴元庆、李元霸等,则是作为内室或绣房门上贴用;《天官赐福、万国来朝》常贴在堂屋或祠堂等门上,这是因为祠堂里的祖先都也作“鬼”,不能粘贴守门防鬼的秦叔宝、尉迟恭之故。孟良、焦赞这对门神的衣装打扮,和小说中对他二人的描述,都非顶盔贯甲的将帅人物,故只能镇守马厩猪圈和一般小门之前。这点也反映了民间画师的艺术创造才智,和人民生活中对门庭装饰上美的要求。 
    汉中门神刻印起于何时?这一问题也是各地民间年画起源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汉中的地方志中既无有关年画门神的记载,一些文学杂著中也未见有所提及。加上过去门神每年都要除旧布新,旧的让位时都被撕掉,无法保存,故很难断言创始年代。不过,若从收集到的实物资料和故老传说来看,汉中的门神最晚也当创始于清朝。据六二年老艺人们传说:“在清道光年间汉中已有不少作坊印刷门神。光绪年间是汉中门神行业的黄金时代。那时旧历的秋收后,九月里作坊就开工刷印门神,各地的行商小贩陆续来到汉中,有的卖了山货换去门神、灶君,有的则是专来购买门神年画。仅张保成(张心裁之父)作坊,每年就发行九十万份以上。当时较大的作坊至少有十户以上,印量可据此推知。
    入民国后,汉中年画作坊剩下五、六家了,发行数量也逐渐下降。虽然后来有了石印年画流入汉中,但广大农村对门神、灶君还是认为木刻印刷的合乎民俗习惯,非买不可。因而门神印制的历史,直到一九六○年未断,再从现存的这些实物资料来研究,就其尉迟恭、马武、姚期、庞涓、赵公明等门神的勾脸来说,都非秦腔、京剧中戏曲角色的脸谱,而似陕西古老的“社火”演出的脸谱勾法。
    再以版样较古的秦叔宝、尉迟恭一对门神来看,其身所着之绣袍,内披之金甲,脚上的登云靴,手中之鞭、锏,以及人物挺胸叠肚的武威造型,妙似寺院中的一对塑像站神。此版原刻应早,因二像背后皆插有四枝靠旗,显然是在道光(一八二一年——一八五○年)前后翻刻。然而若去掉这四枝靠旗,还不难看出它的原稿创作之远古遗痕余韵。 
    在印刷套色方面,汉中的门神特点是除了墨线印出轮廓外,有的线版是用颜色刷印;线粗有力,加重衣纹分量,流畅飞动,增强了门神英勇威武之感。色彩常用槐黄、苦绿、玫瑰紫、橙黄四色,四种颜料三种是以矿、植物作原料,依古代土法炮制。如槐黄,是用槐花上锅炒制,而后加矾水搅拌沥出黄汁,不怕阳光晒射;玫瑰红是用四川生产的胭脂木,用水煎汤而成;橙黄则用章丹石色,色彩沉着,古雅典丽,毫无化学染料之鲜艳易褪之弊。
    所用之纸为四川竹纸,印刷之前,纸上先刷白粉一道,俗称“粉笺纸”,这样不仅增加了纸张的厚度,遮住了竹纸的黄色,更重要的是它以粉白的明度,衬托出了那凝重的苦绿,槐黄、深紫、墨黑等质朴的古香、古色,更增强了汉中武门神的独有特色。 
    印刷工序是先印墨线,再印黄色,后橙黄,再绿色,最后是紫色。汉中门神用色绝不使蓝,苦绿后用品色,这可能是汉中很少种靛青,故无蓝色。有时在胭脂木熬制的玫瑰紫色,加以云母粉或白粉,合成淡红色。也有用“孟金”(中药店售、非洋金)者,是印在灶君纸马上用的。汉中门神年画作坊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过程略与华北各地年画作坊相似。计有:大刷案子一,夹纸木夹一,刷色用的圆形棕刷五(每一棕刷蘸一种颜料),颜料盆五,刷画用的“搪子”(即将画纸放平在刷色的版上后,在纸的上面用一棕制平面的长方型工具刷纸,使色印于画面上)。印刷工具很简单,但刻版、刷工都是很熟练的技艺。套色的版,每块都不能有分毫的差错;刷工在套每一色彩时,也不允许有毫厘之差,不然就会歪嘴斜眼。尤其是武将门神多半都有大花脸,套印时稍一差错,则满面模糊了。
    门神是我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近年汉墓出土的壁画、石刻线画中不乏佳作,但末知其名。汉末蔡邕著《独断》,应劭撰《风俗通义》才提到门神之名及粘贴门画的风俗习尚。《独断》中说:“海中有度朔之山(此出《山海经》之说),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读“舒”音)郁垒(读“律”音)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尽,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汉代还没有以武将作门神之说,到了宋代,有“除夕用镇殿将军二人,甲胄,装门神。”(赵与时《宾退录》)的记载。那时虽然秦叔宝、尉迟恭已在唐初出现,但到宋代还没有指其为门神之说。到了元代,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刊印,卷七中有“门神二将军”一图。后来《西游记》小说中又衍其事,从此门卫便成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之职责。不管门神是神荼、郁垒也好,或是秦琼、尉迟恭也好,民间过去从来没把门神和释迦牟尼或关帝、财神一样并重,贫苦的劳动大众因无力买门神,捐斥门神是专会给有钱的人站岗守门,不让穷人入内,是依仗财势的东西。明朝茅维曾编撰过一出《闹门神》喜剧,内容大意:新年到了,家家都要除旧布新,换上一对新门神;新门神上任,但旧门神却赖着不肯让位于新人,这时钟馗、灶王、紫姑、和合二仙等神仙都来劝告旧门神,说旧门神已经老了,也褪了色了,你也该让位了,旧门神还是依恋不走,还想在那里显威风,众神也无法劝说。后来九天监察使者下界过问此事,知道老门神不避位,新门神无法上任,遂将旧门神遣送到沙门岛,新门神这才有了职位。清代借门神讽刺当权的故事和诗词屡见不鲜。可知人们对门神并没有象对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以及其它神佛那样,具有浓重迷信色彩。但今天有些人还是妄说门神是迷信品,因为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迷信,故随便一说而已。试看汉中传流下来的这些门神,那一个象观音或财神那样,道貌岸然地坐在那里受人祈拜呢?
    过去,穷人用不着它守门;富家有它守门遭到广大贫民的怨恨,那里会有迷信色彩!相反,门神里的庞涓、孙膑的故事,确实教育人们不要嫉贤妒能,要让人发挥才智,有利于国家建设,否则如庞涓,没有好下场。穆桂英是人们理想中的女英雄,他和男人一样,能御外侮,不为自己儿女私事分心作打算。孟良、焦赞虽然是占山为王的强盗,但他俩能改邪归正,辅佐宋朝建立功勋,也是直爽可爱的英雄,令此二英雄守护牛棚马厩,猪圈小门,可谓人胜过神,是人民力量无比的体现和反映,这样看来有什么迷信可言? 
    另外,再从艺术角度来欣赏,它那动作夸张的工架姿势,正如民间画诀中所说:“武将一张弓,文人一颗钉”一样。完整匀称的构图,在无一背景旁物的画面上,把一个武将完美地填满于其中,看去具有强烈的魅力。其它象粗健而有力的线条、彩丽而又古雅的色调、图案化而又突出性格的脸谱……都给我们遗留了足以借鉴的资料。可惜在“左”的影响下,特别是十年浩劫期间,汉中几乎所有的古老传统旧版,和印制完好的门神年画,都遭毁灭。今天幸存下来的一些实物资料,堪称已是凤毛麟角,十足珍贵了。
    (出处: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宁宇 荣华著.陕西:西安人民出版社,19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