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第三部分 专辑·木版年画——我所经历的凤翔年画
邰怡 |
[提要]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陕西凤翔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前,邰家已开办了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了六代人一百九十多年。凤翔年画生产经历了多次的起落兴衰,从小到大从粗到精,逐步扩大了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立足西北,借鉴和吸收外地,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成为祖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盛地。邰氏《世兴画局》在生产发行规模及艺术水平的精进提高方面在凤翔长期发挥了积极领先的作用。“文化革命”以后,凤翔木版年画得到恢复和新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叫邰怡,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农历)出生在陕西凤翔县南肖里村一个农民兼年画世家的家庭里。因此,从小就受到传统木版年画的熏染,长到七岁时,已经能够从事木版年画的单色套印和绘彩工作。十七岁中学毕业,就历任中、高小学校的美术教员。十九岁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二十三岁以后在家务农兼搞年画艺业。解放后在凤翔县人委工作,在一九五八年的政治运动中被遣送回乡,从此过了二十年的农民的生活,其间并未放弃年画创作活动。一九七九年二月,陕西省轻纺局工艺美术组会同宝鸡市轻工局、凤翔县文化馆在凤翔进行技术考核后,正式授予我“陕西省工艺美术老艺人”荣誉称号。同年三月,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才洗清了不白之冤,卸掉了本来不存在的“帽子”。恢复公职后,我就在县工艺美术服务部主管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工作,直到一九八零年底离休。我现在以病残之躯,“不逾矩”之龄,回忆我一生的所经所见所闻有关凤翔传统木版年画的沧桑变化,感想思绪自然是扯不断,挽不住的,因此乡闲之中写了一些材料,若果能够多少起一点传留事实的用处,也算尽到了一个过来人的义务本份吧。 凤翔木版年画自公元十六世纪以前到今天四百七十多年来,一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年画画稿、雕版、印刷到绘彩,都是乡村劳动农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的。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长期以来,经过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广大劳动农民的喜爱,打下了长久的群众基础。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凤翔年画的确切渊源尚待考证。据解放前南肖里村,邰氏家族祀奉的明正德丁卯年绘制的一幅祖案上记载,大明正德二年(公元一五○七年)该族中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那么它的起源,要比这个时间为早。就从那时算起,至今也已有四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了。 又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零年)邰顺家谱记载,邰顺(即笔者的高祖)继承先人祖传年画事业经营有“万顺画局”。清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邰正荣(即笔者的曾祖)改“万顺画局”为“荣兴画局”。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邰润(即笔者的祖父)又改“荣兴画局”为“世兴画局”。其间历六代人共一百九十多年。所遗存到现在的尚有十二块年画古板。传说在明末清初,南肖里村从事年画副业生产者,仅有十多家。当时主要是几种大门神,大墙画,六神中的灶王、土地神、天地爷,全是用木版印墨线,用笔染颜色。农闲印染,春节前拿到街上卖给人。至今在我们村子里还留传着“南肖里的娃娃一丁丁(乡音díng,即小的意思),生下来就会画门神”口歌,证明当时的年画题材主要是门神;而且主要是笔画染色。 到了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凤翔年画由印墨线手工染色,已逐步改变成全部套版印刷。道光年间《荣兴画局》留下来的大门神秦琼、敬德、方弼、方相等数块老版,其中已有墨线版和各色套版。但未发现有印胡须、发、面部各色的套版,证明这些门神的胡须及面部各细部的小面积色彩变化,仍是用笔染绘。 这时,从事年画生产的地方,除南肖里村外,还有北肖里村和陈村镇,三个村共有三十多家。其中有正式“画局”名称的作坊有五、六家。样品都是前人传下来的。种类除了十多幅大门神、大墙画,余都是中、小型的门画及神福,如六全神(土地、天地神、灶王、龙王、仓神、牛马王)、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节孝传、天师、送子娘娘、春牛图、二十四节气、神判、药王等,年产十多万张。主要销往陕西关中西部、甘肃及宁夏、青海部分地区。 到清末民初年间,凤翔年画逐年发展提高。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到一九二九年,年画生产者,三村共有六、七十家,画局有十多家。其中有“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北肖里村的“复胜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陈村镇的“张记”、“李记”画局等。年画品种有:门画,大、中、小门神约四十多种,造型有文、武式,站、坐、骑马式。形象多属历史人物,如商代方弼、方相,唐代秦琼、敬德、魏徵、盖苏文,宋代包文正。还有神话故事人物,天官,禄、福、寿星,刘海,钟馗,神判等等。六全神、槽马、槽猴。灶王神内有单灶(指一个男灶王神),如四季花灶、青袍灶,(身穿黑袍,身旁绘有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图案,象征朴实,四季平安,多为劳动人民和贫寒家庭张贴),九龙珠灶,平顶冠灶,红袍灶(即头戴九龙珠和紫金冠,身穿大红袍象征富贵,多为富豪、官吏、绅士之家张贴)。单灶主要销往岐山、凤翔、宝鸡、千阳等县部分地区。又有双灶神(即一个男灶神一个女灶神);单印架、双印架、花瓶、灯笼灶(即男女灶神中间或两旁置放单印、双印架、花瓶、灯笼),单、双印灶多为官吏、豪绅之家张贴,花瓶、灯笼灶多为劳动人民家庭张贴。双灶主要销往关中陕南、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四口、八口灶多为期望人口多的家庭张贴。宁夏灶,只习惯于宁夏部分地区,画幅比其它灶神大一倍,造型特殊,是一男一女身穿龙凤袍头戴金冠的青年灶神。秦州历灶、九天云柱灶,多为现在甘肃省天水一带地区农民张贴。其灶神均为半身像,下半部印有当年二十四节气简历。男女灶神之间画有云气绕柱者为九天云柱灶,多为甘肃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张贴。土地神有灯笼、龙斗虎两种,期望富贵的农民贴灯笼土地神,意在祛邪的农民贴龙斗虎土地神。土地神主要销往陕西关中的中部、西部和甘肃东部地区。墙画有横、竖页,分大、中、小三型。大幅有《三星图》、《孔雀戏牡丹》、《丹凤朝阳》、《雄鹰镇宅》、《锦上添花》等。中型(横三开)有历史戏曲人物故事、神话、民间故事、寓意、幽默、风俗、花卉、鸟、兽等三百多种。故事类有《西游记》三十多种,《白蛇传》、《蝴蝶杯》、《五典坡》、《三国》人物,《封神》、《水浒》各十多种。其它如《小人图》、《十二相》、《二十四孝》、《四时报喜》、《戟庆有鱼》、《莲生贵子》、《发福生财》等。小竖墙画四十多种,有《黄河阵》、《岳飞传》、《全家福》、《报国忠》和《双美人》、《单美人》、《渔乐图》等。窗花画,分方格(四格为一幅)、顺格(也叫林次窗花,两林为一幅)共有四十多种。主要内容为历史故事,花卉,鸟,虫,果品,花瓶等。“谷雨”画五十多种,(谷雨画主要在春节后谷雨节前生产出售,谷雨节时农民买去贴在屋内),其意在除毒消瘟,启发劳动人民抓农时搞生产的积极情绪。如“双鸡”中的《双鸡衔蝎》画,“单鸡”中的《鸡鸣生产》、《春牛图》、《二十四节气》、《男十忙》耕作画,《女十忙》纺织图,《招财进宝》、《公平交易》、《老人幸福图》、《白猿孝母》等。另外还有些封建迷信画和黄色画,如,《张天师降五毒》、“报造”(即报应造化)、龙凤钱马(神案,桌前吊挂的桌单)及神符法咒画。 这些取材主要来自当地艺人创作,其中包括请庙宇壁画匠设计,加上引进仿造直隶的条屏年画内容。 在艺术风格上,这三个产地除了均把持住凤翔年画特点外,陈村镇的年画,篇幅小,造型写实性强,构图图案、花纹细,线条细柔,自如,蜿蜒流畅,色块小。宜近视,细看。如陈村李记的《全家福》、《各显其能》等画页。南、北肖里村年画,篇幅大,造型大方、夸张,突出重点,线条粗直,转折刚劲有力,人物面部五官俊俏,清晰,头大腰粗,显示朴实、严谨,雄伟、勇猛。色块大而色调对比强烈,显得鲜艳,悦目,见之逗人心弦。 在操作技法上,一般全用五至七色,单色套印和印复色。以大红、桃红、米黄、深绿为主色,金黄(橙黄)、紫、蓝、淡墨次之。其中多数为全套色,个别画用黑白,淡墨加紫或蓝称为清素画,如《小人图》、《探窑》等画,就是这类风格。 用手工笔绘时,一般是用大笔刷天、地景,小笔在面部染胭脂,个别的上“像粉”“开光”。如灶王神,双、单美人,就这样加工。 在这一个时期,年常产量在四百万张以上。其中六神要占年画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世兴画局”的年常产量,要占全县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世兴画局”的产品中,墙画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销往地域已扩大到陕、甘、宁、青、川及河南部分地方。 在原料上,由原用的川纸(即四川土产竹黄纸,用白土粉刷白),传统矿、植物颜料(石黄、米黄、金晶石等),改用手工连史纸,机制白纸以至粗报纸。颜色多用化学酸、碱性品色。 追究这一段发展的原因,在于人民民主思潮抬头,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封建势力不能统一,故木版年画在内容题材上多有创造发展。 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由于著名的“十八年大年馑” (其间关中西部连遭两次大旱灾,一次瘟疫灾),百分之五十人家离乡逃荒。只有南肖里村七、八家,还在继续生产年画,多为六神,小门神。年产量仅三、五万张,大部售给甘肃、宁夏东部一些地方。这是凤翔年画在近代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凤翔年画迎来了发展最快,艺术提高的旺盛时期。荒、病灾过后,外逃农民先后返乡,恢复生产,连年丰收,很快就恢复了灾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并有发展。原来年画生产户,也都恢复了年画生产,并有增加。一九三六年,南、北肖里,陈村镇三村共有一百多家,画局十多家 (大部系原来画局)。规模较大的从业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从设计、雕版、印刷、彩绘、发售,形成了独立完整能力。小些的画局则互相合作,或分别工序雇请技工。生产的画幅品种,已达到原来四百多种。年产六百多万张。一九三六年,世兴画局一家年产四百二十多万张。其年画品种比例,销往地区也恢复到原来水平。在用料上,全用的是日本进口的“洋毛边白纸” (相当现在的三十五到四十克的机制白办公纸)。全用德国大德颜料公司进口的大红米、黄、桃红、金沙绿。在印刷和彩绘技术上,除大部画局沿用前法生产外,世兴画局,因历史悠久,底子殷厚,设计、雕版,印刷,彩绘技术力量齐全,并坚持走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保持传统艺术,降低成本的路子。虚心向外地学习,引进并借鉴河北直隶木版年画题材与彩绘技法。对三裁横页墙画,除套印原来的大红、桃红、米黄、金黄、深绿等色外,还增加了鲜蓝、淡墨、浓墨、紫色、草绿,套色达十次以上。在彩绘上,由原来只刷天景、地景、染胭脂外,又增加了刷山景、水景、胡须、发际、皮肤、云、气各色。对人物面部,增上“像粉”(分桃红、紫黑,桔黄等)染胭脂(分浓淡),开“红光”(用赭石色),开眉光点睛等工序。(这都是吸取了工笔重彩和借鉴直隶年画彩绘技法),该局并对这种墙画,还研创出套印银色(也叫印银)、描金。这样生产出的年画,别有风味,达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经销往西北各地,与广大人民群众见面后,争相抢购,购者如获至宝,供不应求。后来陕、甘、宁、青地区的人民群众,给这类年画,赠了一个美名,叫“西凤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名牌年画。 但这类技法,其它画局也曾仿学试制,终未到手,其仿制出的年画,远达不到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年画的质量水平,因而未曾普及。惟套印银色的技法,为大部年画生产者所采用,但多用于灶王神和个别的小门神画上去。 在这十多家画局之中,除了世兴画局外,生产墙画的还有五、六家。各家样品不到三、四十种。其产量共达不到世兴画局墙画的一半。彩绘技法末过关,它们曾改制缩小画版,简化图案、花纹,省略套色,去掉手工彩绘,大幅度降价,以求和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年画竞争市场,结果均失败了。 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九年建国前,是凤翔年画第二次衰退时期。八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年画所需纸张、颜料,外货不进口,国内生产量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生产下降,生活贫穷,加上兵、劳、差役和苛捐赋税的压迫剥削,从事年画的农民,缺乏资金、原料,无心无时去经营这一农副艺业。这时,陈村镇的张记、李记等十多家早就停散。南、北肖里村仅留十多家,只是小规模的生产六神、小门神。年常产不到百万张。仅销于陕西西部,甘肃东部各地。当时不得不再次转用各杂色包装纸,土产本贡纸,枸树皮纸及矿、植物颜料,槐子水,红土等。画幅已缩小到八开、十开、十二开、十六、十八到二十开。造型、色调、花纹,图案的质量,连一九二一年的水平也赶不上,下降到从来未有过的水平。购买的农民亦不讲究和要求,只要听说或一看,认为是年画—六神、门神,购回去贴一张就算过了年。 解放后,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六三年,凤翔年画曾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其间经恢复—改革—恢复,一破坏,而给今天留下了丰富又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建国初,党和国家,对民间艺术曾经大力提倡和发扬。南、北肖里村的年画生产者和农民,组织起百人以上的年画会,选举领导,吸收专长,投版,投股,投劳,大量生产六神门神,年产三百万张,又仍销往西北各地。这时原料,全用机制白办公纸、白报纸,化学品色。印刷技术、质量,还可达到原来一般较高的水平。还对灶王神进行套银。但对其它年画全未生产。 组织起来搞了两年。凤翔县文化馆,省文化艺术部门,配合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实习,来凤翔年画产地—南、北肖里村,对年画进行改革工作。当时,他们集中创作了一批适合社会形势的新年画,力图取代旧年画。计有志愿军、解放军、民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骑马式,站立式,共十多种对开的新门画;工农联盟,医生,劳动模范,兴修水利、气象测量,作为六神类的替代,还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婚姻自主等新墙画。这类画由年画会承担制版,印刷,上市出售。对于传统的封建迷信六全神,小门画,一张也不让生产,并下令禁产、禁销、禁贴。在这样的行政措施之下,农民只好购贴新年画了。这样,坚持了两年。到了一九五六年,年画会不得不解散了。解散的原因,主要由于社会上各种改革运动,移风易俗,加上新年画销路打不开。此后,年画生产,又返回各家自营。这时产品内容,既有新的,又有传统的,还有新、老各半的。生产户数也增加了,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市场上销售的结果,却是传统旧画供不应求,新年画多数积压。到了一九五七年,又恢复到全部生产旧六神,门神和传统画样。 为什么解放后的劳动人民,对这些新组织创作的新年画还不肯接受?今天细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多方面原故,(1)文化管理部门对新年画创作和推广未坚持巩固,进一步改革提高,有始无终;(2)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旧的传统习俗,一时未能根除,因而对旧作品留恋不舍;(3)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残存;(4)改革过来的“新年画”在内容题材上对劳动人民的切身思想情感及期望体会和表现不够;(5)新年画的造型写实性过强,未掌握凤翔年画的传统技术特点—夸张、突出重点;(6)色调配用过于单纯,对大红、大绿、米黄、桃红采用少,施色面积小,对比不强烈,不鲜艳;(7)年画内容简单,概念化,农民感觉到没看头,没说头,没想头,这都是新年画改革流于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一九五八年以后,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使国家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农民实行“低标准”,元旦得下田迎接“开门红”,连传统节日面食也吃不上,失去了春节的意义。人民群众无暇,无力,无趣来张贴年画了。有人贴年画,当时就会被撕下来,挨斗,受罚。因此,凤翔年画就停产了。 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经济形势刚刚回升时,为生活计,我牺牲夜晚休息时间,利用废纸、残色,在旧版上重刻,用印墨线染色的办法,生产了十多种纯以花卉为内容的窗花和门芯子(门画)年产万余张,在春节前步行带到四十华里外的宝鸡县市上,侥幸无人阻挡,被群众抢购一空。后来又这样运销了十多天,供不应求。这些东西,后来在反“四旧”和文化革命时,均被一次抄收。 一九六四年,反“四旧”运动在农村全面展开,南肖里村为全公社反的重点,而重点中的重点,是原来各画局。其中世兴画局又是典型。在凤翔县文化馆的领导下,抽配公社、大队干部,组织突击抄查队,全面动员上交,重点采取突然袭击抄查,共抄收南、北肖里村、陈村镇三个村年画版数千块。曾七次到我家,抄收去原“世兴画局”、“信义画局”的各种年画墨线版三百七十八块。这些画版被抄去,一部份上交县文化馆,一部份留大队,大队留下来的版,因被人窃,拿、改用、焚烧,至今片块无存。县文化馆抄存的画版,除被窃,焚烧、毁坏外,古版,珍贵和有参考价值的画版全无,现留一百多块,因重视和认识不够,管理不严,存放不妥,多腐朽裂缝,破坏或改作他用,业已不堪拓印。 在这个运动中,农村还有少量隐藏未交的部份旧版,后因上面多次抄查,而被迫自毁,改用或焚烧了。加上文化革命长期运动,又多次抄查“四旧”,年画原版几乎扫荡殆尽。 从一九六五年文化革命开始前夕,到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九七七年,这十多年中,凤翔传统年画几乎是灭绝了。一九六九年,我对凤翔年画历来兴衰的原因,作了长期的思考,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涉及自然经济方面的,如民国十八年,二十一年旱灾,瘟疫,而使凤翔年画衰退;(2)属于社会动荡的影响,如八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影响衰退的;(3)政治运动的影响,如一九五四年的年画改革,一九六四年的“反四旧”运动,和一九六六年来的十年浩劫;(4)技术方面的,如一九五四年,年画改革,脱离了群众思想基础,失掉传统艺术风格。 我不甘心于凤翔年画就这样沉没灭绝,所以根据以上四点主要原因,于一九七零年开始又研制出十多种门画,三十多种方格窗花。这两类画主要按凤翔年画传统风格设计,内容图案花纹,按劳动人民已往喜爱选样,配色。但在画中或画面上加上了毛主席的诗、词、语录和结合文化革命运动中的政治口号,用花中套字,字中衬花的形式,印墨线手染色作画,经上市后,幸运得很,不但未遭到“造反派”、“战斗队”、“红卫兵”等所阻止焚毁,反得到他们的保护推介,而为群众购之一空。得到广大工、农、兵的赞赏。在这样一种鼓舞下,从当时生产环境出发,为了提高生产,我继续研究出一种工人一同操作,一次印出一张全色成品年画的方法,提高原印刷工效的五倍。所出的年画,浓淡自如,有活感、光感、立体感,别具一格,这是凤翔年画从来未有过的一次探索。 这样延续了六年之久,先后有我县草滩营、南指挥、河南屯、六道营、何家堡等村的人家起来复制印染我的年画—窗花、小门画,计有三十多家。年产量达四十多万张。这些年画大部销售在陕西关中西部各地。这三十多家新生的年画户,只能印墨线手工染色,都不会套印全色,更末掌握二人一同操作一次印出全色成品年画的技术。这类年画,在文革运动中,始终未受到其它方面的干予,得以正常延续发展。想来,这虽不属凤翔传统年画的恢复,也可算作凤翔年画的不绝其根的一种继续存在方式吧!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三年,是凤翔年画的第三次恢复发展时期。粉碎“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关文化艺术政策逐步得以贯彻执行,凤翔年画引起西安工艺美术界的关心过问,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筹备工作中,陕西省轻纺局工艺美术组,通过县、社询问和催索凤翔年画样品。后来,西安市雕刻厂党晟同志及省轻纺局王宁宇、望东等同志,还来到南肖里村,热心发起,亲自辅导,省轻纺局、西安市艺术雕刻厂,分别给予了一定支持。又在南小里大队以年画老艺人为骨干迅速组织起了《南小里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努力搜集古版、原样,去县文化馆拓印尚存的画样,进行复制。一九七八年底,研制年画二十八种,生产四十五万张。春节前上市与群众见面,被围购一空。在不少县市,出现了排队拥挤争购局面。该会大受鼓舞,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增加品种,到一九八零年底,共研制年画七十多种,年产达一百五十万张以上。由县工艺美术服务部经销。还先后参加了轻工部的多次产销定货会,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省市友谊商店也经销了部份产品。经销后总收入达十五万元之多,增加了社员和集体收入,有力支援了农业。 继南肖里之后恢复和增加的年画生产点,还有北肖里大队,陈村公社上营大队,五台大队,纸坊公社的纸坊小队等集体年画生产组织。个体生产户十多家。年总产在三百万张以上。这些组织起来的集体户和个体户,在年画品种上,除了南肖里生产墙画外,其它专生产小门画。个体户多生产的是六神。用料全用的是机制六十克和四十克的白单胶纸,化学品色颜料。操作方法,仍是手工操作。大部份用三至五色,个别手工染脸。在造型上,大部是复制传统老版样。创新的样品,大部按传统风格设计。个别偏向现代画,国画风格。在画幅规格上有大、中、小,即一、二、四、五、六、八、十、十二、十六、十八各开。 在全国性产销订货会上,各地代表公认凤翔木版年画,风格独特大方,概括性强,简练、艳丽、实空对比强烈,主题突出,有浓厚意境和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感,加之售价便宜,故甚得各省经营单位欢迎。 由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凤翔木版年画趋于特大发展,在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上,仍保持原恢复后的势态。但这期的一个问题是:各地有关部门对传统年画看法不一,如辽宁省委宣传部曾干予地方禁销。省内也有个别县工商管理部门禁止。政出多门,给凤翔县工艺美术服务部曾一度带来严重经济影响。对于传统艺术品与封建迷信品的区别问题,终是一大问题。 截止一九八二年底,凤翔年画,发展史无前例。全县生产年画的有《南肖里大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和《凤怡木版年画研究会》两大家。另有个体户五十七家。年产量在一千万张以上。产值内收入约二十万元,外汇一万多元。销往地区,有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十八个省(区)。外销、外展西欧、南洋、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其中百分之四十为中、小门画,百分之六十为封建迷信—六全神。质量上大部为大红、米黄、绿三色。画幅多为八至十二开。由于缩小画幅,减少套色,省去彩绘;粗制滥造,竞争市场,连续降价。如八开的小门画,国家每张核价四分二,但最后出售者自动降为一张一分钱。 凤翔年画自从一九七八年第三次恢复以来,五年内,先后参加了轻工部在福州、贵阳、武汉、南京、长沙、南昌、合肥、沈阳等地召开的全国内销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供应交流会,全国在石家庄、徐州、西安等地召开的日杂、工艺品定货会和多届广交会;参加过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展出,陕西省文化局主办的《陕西省民间美术展览》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凤翔民间工艺美术展览》;接待了法国民间艺术考查团的来访考查,西安电影制片厂前来拍摄了纪录影片,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化、艺术、出版、新闻界人士的重视。一九八二年来,前来凤怡画会访问座谈、拍照的就达四十多人次。特别象香港记者、瑞典、美国、西德的教授和国内北京、西安、南京、上海、苏州等大城市的工艺美术院校、研究院、所的教授、专家和学生采访后,均表示高度的赞赏,推介。 看来,传统的凤翔木版年画事业,前景一片大好。但中间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封建迷信画的泛滥;这和生产大普及,个体户大发展有密切关系。一九八二年全县总产年画一千万张,而六全神类,就占百分之六十。 2.粗制滥造成风;这和上面所说的迷信品生产实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一九八二年生产的小型的六神、门神画,其篇幅小到十六开,色次减到三色,不进行彩绘,造型不准确,花纹图案简略,印出效果差,走色,污染,失套。 3.整个年画的创作、生产、销售、宣传缺乏主管部门的协调领导和支持。例如:题材内容无专门机构审查,生产质量无统一规定标准,出版部门未予检查批准登记,销路上存在盲目性,不时遇到工商部门的阻挠、没收、毁焚(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4.对传统艺术,未有组织专门队伍开展认真整理、研究、挖掘。 从简来说,凤翔年画现在恢复程度,在产、销上超过了过去任何时刻。在艺术上,质量上、品种上,却还远达不到一九三六年的最好水平。因此,更谈不到超过前人了。要真正实现继承发展民间美术优秀遗产,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的目标,前面任务艰巨。但是,作为热心者,总是要尽力为之吧? 1983年8月8日于凤翔南肖里 * 这是作者生前应编者特约抱病赶写的三篇手稿之一,曾由《美术研究》1985年二期以《凤翔木版年画见闻记》为题刊出删缩本。这次刊用的是原文全貌。(编者) (出处: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宁宇 荣华著.陕西:西安人民出版社,198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