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第四部分 皮影——陕西的皮影与皮影戏改革 四、陕西皮影的造型艺术

张茂才

    皮影是一种“动画”式的傀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能力,其它戏剧形式能够演出的,皮影一般都可以胜任;而皮影艺术能够演出的,其它戏剧形式不一定都能胜任。战马,渡船在戏剧中只能以鞭、桨表示,而影戏中则有马可乘,有船可坐。尤其神魔幻境的钻天入地、飞剑斗法、翻江倒海、降龙伏虎,武斗杀仗的上马下马、人物换头换装等特技,均是其它戏剧形式所难以表现的。有限的屏幕似乎成了海阔天空的天地,可以自由驰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给人以浪漫的感染力,又具有艺术的逼真感。皮影的造型艺术就以这种表演效果为前提。
    皮影在艺术设计上与民间刻纸艺术有相通之处。陕西皮影的造型艺术,据以往研究者的见解,一致认为它继承了汉画象石的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的传统特点,以及宋代“院体画”精致工丽的艺术特色。如同汉画象石一样,皮影艺人在设计制作皮影人物图象时,多取最能体现人物面部线条美的正侧面,这种半面脸的造型俗称为“五分脸”。一眉、一眼、半面嘴鼻和半面胡须构成的面部形象,按照角色的性格特征着重加以提炼、取舍和夸张,逐步形成与传统地方戏相适应的一整套脸谱。这些脸谱的英雄人物中,把张飞的形象刻划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勇猛粗憨,对人民所崇敬的关羽,强调其蚕眉凤眼,正气懔然,把周瑜、赵云等塑造得十分英俊秀逸,各尽其致,生动传神。包文正以月额黑脸,表达了理想中的清正刚廉之相;对于历史上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秦桧、董卓,潘仁美等往往以面白目小,神情诡诈的特点加以丑化。这正如吴自牧在《梦梁录》里写的那样,“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以寓褒贬于其间耳”,从中寄寓人们的历史观和民族感。艺人们还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和神奇动物形象,如神仙鬼怪、异鸟怪兽和种种祥瑞之物。为了丰富演出效果,艺人还创造了皮影大型配景,包括帝王殿宇、宫廷内苑,龙车凤辇,将相府第,兵营虎帐,花园庭院,神庙仙窟以至天堂地狱等等。这些配景道具使皮影舞台蔚为壮观,剧中环境应有尽有,情趣盎然,使群众的欣赏趣味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全国其它地方比较,可以看出陕西皮影造型艺术非常重视观赏性,即耐看性,演出时是“演员”,不演出时也能作美术品欣赏,北路和东路皮影更为明显,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又以镂空为主,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对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都满饰不同的图案花纹,使整件、整幅皮影画面繁丽而不冗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美,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成为完美的艺术整体。其中充满了艺人的精心构思和天才创造。
    陕西皮影的造型,习惯上分东西两大路。西路皮影形体较大(约十四市寸高),多刻通天鼻形,轮廓简明,图案花纹大方,气派壮大。东路皮影形体较西路皮影略小(高约十一市寸许),男性角色多是豹头深眼,装饰严谨,女性形象,极尽秀婉妩媚之致。各路皮影虽有一定差异,但与外省皮影旧有传统造型相比,都显示出陕西特有的成熟性。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经长期积累传沿,已形成艺人秘藏的所谓底谱。这些底谱既是前人审美经验的凝炼结晶,又是后代创造出新的依据和营养。除了底谱之外,还有一些“诀”,总结了艺人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刻划处理上的经验。如:刻画男性人物,
    眼眉平,多忠诚,
    圆眼睁,性情凶。
    若要笑,嘴角翘,
    若要愁,锁眉头。
    分别点出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特点。
    刻画少女,
    弯弯眉,线线眼,
    樱桃小口一点点。
    若再加上高额头,直鼻梁,这便是陕西皮影独有的、封建时代的少女美。用修长的方圆线和精巧的细节刻划结合,使形象具有一种动人的妖娆感。
    (出处:陕西民间美术研究(第一卷)/宁宇 荣华著.陕西:西安人民出版社,19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