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三原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老龙“点睛”的传说

《咸阳风物传说》


  三原县城流过一条小清河,小清河上有一座龙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县城里的老龙古会上都要耍老龙舞。奇怪的是,自古以来,每年嬉耍之前,县城里的人们都要抬着扎制好的龙身,到小清河的老龙潭边去为老龙点睛,说是这样龙便活了。对此,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还在唐朝初年李世民刚刚当皇帝的时候,天时不好。接连三年,天不降透雨,有的庄稼种不上,有的种上了又半道枯死,河滩的田地裂得象龟板。三原县本来是供应长安皇廷的御定粮仓,结果粮食也出了问题。唐王李世民在长安城里坐卧不宁,就乔装打扮了一通,自个儿悄悄到民间来了。
  李世民一路走,一路看,干着急没办法。他走到三原县的小清河边,眼见往日清幽幽的河水见了底,龙桥镇周围的老百姓担着泥浆水回家去,心里更加忧愁。李世民又饥又渴,就想寻一户人家讨口饭食。一抬头,见清河岸边有一家门铺开着,就走上前去。
  这铺子本是一间画铺,只见一个画匠正在门内举笔作画。画匠画的是一条巨龙,李世民走进门时他刚刚扔下画笔,正背着手面朝里看他作的画。
  李世民乍一看,这条龙确实画得不错。但仔细一看,就看出毛病了。原来,这条巨龙只有眼眶,没有画上眼仁。他以为画匠忘记了,就说:“此龙虽涂金映锦,可惜未为点晴。”谁知画匠听了头也不回,冷冷地说道:“天旱如此,他枉坐长安,实在有目无珠!”李世民知道画匠话中藏话,不同凡人,接着说道:“谁说他有目无珠,你是错怪他了。”说完,一把抓笔在手,顺势一扔,笔头正好落在那条龙的眼眶内。顿时,只听一声呼啸,那龙便全身扭动,锦鳞生辉,带一团雾气,“忽”地一下从画铺冲了出去,直飞天空。
  不一会儿,只见巨龙搅得满天乌云遮住日光,雷声隆险,电光闪闪,倾盆大雨哗喇喇地下了起来,只下得小清河暴涨,地里被旱得要死的秧苗都直起了腰,百姓们都拿着桶扭接天水。事后,画匠才知道为老龙点睛的人正是当朝皇上李世民。村民们把他叫“唐明王”,说是他的眼睛是一对又明又亮的龙目。此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唐“贞观之治”。
  从那肘候至今,三原县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要举行老龙古会,古会第一天都要在龙桥下小清河旁的老龙潭边举行老龙“点睛”仪式。虽然此后点晴的不是李世民,但每次都必须选请当地德高望众的老人享受这次荣耀。每到这时,人们便不由传诵起“唐王点晴,为民造福”的故事。
  (陈菊珍 采辑)

出处: 《咸阳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