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自然与人文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城隍庙

《陕西名胜古迹》


  城隍庙,在西安市内西大街,创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原在东城门内九曜街,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2年)移建于今址。
  城隍二字连用,始于《易经》:“城复于隍”,自唐以至宋、明各代,遂列入祀典,庙宇普遍于全国大小城市。
  此庙于清世祖顺治年间(公元1644—1681年)屡次增饰重修,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 毁于火。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移明秦王(朱*(左木右爽)府的砖瓦木料,扩充修建。清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736—1850年)屡加重修。德宗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二月,因商民不慎失火,焚毁乐舞楼及二门、钟鼓楼,同年重建。叶伯荚所撰碑文说:“规模整肃,栋宇崇闳,基地之广甲天下。”以所占面积来说,各地城隍庙,是罕有其比的。
  庙的入口处,有铁狮子一对。二门内有形式壮丽的乐舞楼与大殴相对。
  大殿七间,建筑宏伟,即清雍正元年移用秦王府主要材料所建。形式仿宋、明宫殿,前檐格扇的浮雕,图案精美,两旁匹间,雕着金锁套梅,当中一间,雕着苍龙教子,殿内大石供桌,亦系由秦王府移来。庙院正中,有木质大牌坊一座,宏伟与门前大牌坊相匹,而雕刻精巧过之。牌坊前有铜质狮子一对,上铸“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月吉日秦府内典”字样。牌坊后又有铁质狮子一对,系明神宗十三年(公元1585年)八月铸造,重五千斤,此皆秦王府故物。
  庙内东西道院,以前是道士居住的地方,最早有四宫,后来逐渐增至二十二宫,当时盛况可以想见。庙内存有留传下来的乐器和各种古典调乐谱抄本,道士安来绪对此作过悉心研究,曲调乐谱已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编辑成集,内有不少古乐曲调,几成绝响。
  城隍庙前半部分已不存在,扩建为市场。后半部分包括二门、戏楼、二道牌坊、大殿、东西厢房等。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 《陕西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