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临潼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张衡吟咏《温泉赋》

《华清池春秋》


  东汉的的骊山温泉游地,虽然无法和秦始皇、汉武帝时代相媲美,但其得天独厚,集天地之灵秀于一身的自然佳景和悠久的历史,仍魅力无穷,吸引着千百万游人。在那如云似潮的游人中,大多数人都成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但有—个人的大名却永载骊山温泉史牒,他就是以发明“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被推崇为当今地震仪发明者的始祖而驰誉古今、蜚声世界科技史坛的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北)人。他博学多艺,善机巧,精通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且通《五经》,“贯六艺”,才华出众。他曾用了十年时间作《两京赋》,讽谏当时的王侯将相骄奢淫佚、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的糜烂生活。《两京赋》风靡上流社会,大将军邓骘浏览后,叹为奇才!汉安帝雅闻其“才高于世”而公车特辟,官拜郎中,后升迁太史令、侍中。
  永和初年(公元136年),张衡出任河间相,揽辔澄清,严惩奸宄,颇有政绩。政余之暇,张衡致力于文学创作,著书立说。一生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县图凡三十三篇”,可谓硕果累累。史评其“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张衡出身豪门望族,受其家庭熏陶,自幼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在他传世的诗赋作品中,骊山《温泉赋》人们却知之甚少。
  青年时代的张衡,胸怀壮志,奋发有为,喜欢名山大川,好猎奇探险,更对传闻中神秘的骊山温泉朝思暮想,梦寐以求。东汉永元年间,张衡漫游三秦,来到骊山,登秦陵,怀古今;瞻仰人祖庙,想炎黄子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望烽火台,笑周幽王为宠妃一笑,数举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国破人亡,遗恨千古;观骊山景色秀丽,风光(huan)*(左女右瞏)绵,浃髓沦肌;浴温泉,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只感到词似潏潏涌泉,诗如江河流水,汹涌澎湃,即兴之际,挥笔写下了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温泉赋》。
  《温泉赋》曰:“阳春三月,百草萋萋,余在远行,顾望有怀,遂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恋,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源,感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渊兮,灌日月乎中营。阴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闲清。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兮,纷杂众遝其如烟。乱曰: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人,懿厥成兮。元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汩焉,以流秽兮。蠲除苟慝,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兮。” 
  骊山《温泉赋》是张衡青年时代诗赋的代表作。全文衔华佩实,锋发韵流,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以先序后赋的手法,称颂骊山瑰丽绝伦,景色宜人,独秀关中。讴歌漴湍温泉,集天地之灵秀,日月之精华,去污除垢,驱除疲劳,治疗疹痤疮瘼,灵验无比,造福于民。
  读《温泉赋》自然会想见年青时代的张衡才华横溢,聪颖过人,同时眼前也会浮现出东汉时期的骊山温泉那里游人如织,官轿若云,摩肩击毂的盛况。可见《温泉赋》既是脍炙人口的不朽诗文,也是东汉时期骊山温泉凤毛麟角的史笔。
  

出处: 《华清池春秋》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