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宝鸡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蜈蚣捉蛇

田 溪


  在宝鸡西部的山区,有一种小动物,长不过五寸,粗不过拇指,蛇头,口中有信子,生有四条足,前足长,后足短,爬在草窝,恰象一个人伏在地上,撑起两条胳膊的样子。这个小动物,当地人叫它蜈蚣。
  常言说“一物降一物,蜈蚣把蛇捉。”如此小小的爬虫为什么要捉蛇?它又怎样捉蛇?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说的是很古很古的时候,在那一带山区,毒蛇很多,闹得当地百姓们鸡犬不宁。有一年,—位心灵手巧的俊女子招得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做女婿。夫妻两个十分恩爱。但遍地横行的毒蛇却搅得他们不能舒心地过日子。他们听说高高的西峰顶上有一种仙草可以治伤驱蛇。可那山既高又险,满山之上,遍是毒蛇。小伙子不怕这些。他决心爬上山去,采来仙草,为乡亲们解除忧患。出发那天,他的媳妇把他送出老远,叮嘱再三,要他早去早回。小伙子信心十足地点点头,然后转过身来,撩开大步上山去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半个月也在妻子焦急的等待中悄悄溜走了。她心慌意乱,坐卧不宁。这样又挨过了半个月,丈夫还是不见回转。她最后拿主意,亲自上山,去看个究竟。
  她就这么上了山。手执利剑,带了十颗特意烧制的剧毒瓷蛋,她沿着丈夫的足迹向前走去。她翻了二十一十八条岭,过了六六三十六道湾,斩杀和毒死了九九八十一条蛇,终于爬上了那座长着仙草的西峰。她的兜里剩下最后一颗瓷蛋了,手中的利剑也成了锯齿形状。她累得精疲力尽。仰望着离她只有一丈多高的峰尖上的仙草,欣慰地松了一口气。加之这里鸟雀不喧,凉爽宜人,便靠着一面石壁,坐下来休息。一低头,她就大吃一惊,只见崖壁之下丢着一把利剑,一颗瓷蛋,这正是他丈夫的所带之物。可人呢?仔细一看,在路旁草丛之中,有一团白骨和一堆衣片,经过仔细辨认、那正是她丈夫的。她知道他的丈夫已被毒蛇伤害了。悲愤难耐,疲备尽消,唰地挥起利剑,正欲寻那毒蛇报仇。可是,已经晚了,一条碗来粗细的蛇正藏在崖缝,已经窥多时,这时猛地窜将出来,张开血盆大口,吐着火焰似的信子,露着毒牙,对她就是致命的一咬。
  女人倒下了,她失去了报仇的力气,可她不甘心就这么败下阵去。她挣扎着爬在地上,撑起双臂,怒目圆睁,愤愤地瞪着蛇王。她想只要它再窜过来,她就死死地抱住它,用牙咬也得把它咬死。可狡猾的蛇王畏惧地将又粗又长的身子缩回崖洞里。
  女人死了,却没有倒下。她就这样撑着双臂,愤愤地瞪着那个深不可测的崖洞。等啊,等啊!不知等了多少年代,女人的尸体就变形了,她变成了那只小动物——蜈蚣。
  从那时起,蜈蚣和毒蛇就成了死对头。据说,哪里有毒蛇,蜈蚣就追到那里,巧妙地对付它。它消灭毒蛇,不是简单地进攻。它只稍玩个花样,依靠自己花花绿绿的皮肤,装作一只小青蛙,在毒蛇面前“吱吱”哀鸣,全身索索发抖。毒蛇发现了可口的食物,便张开大口,吐着信子,骄傲地欢叫着,然后向“青蛙”——蜈蚣靠近。蜈蚣好象吓破胆的样子,动弹不得,它的两只豌豆粒似的眼珠子直直地瞪着,等那毒蛇越来越近了,然后足猛地一蹬,尤如一支箭射出,“嗖”地一声窜进了毒蛇的咽喉,就到了蛇的腹腔。这时,她把那满腔的仇恨一咕脑儿发泄出来,它一一地吃掉了毒蛇的心肝,又吸干了毒蛇的血液,饱餐一顿,然后咬破了毒蛇的肚皮,心满意足地钻了出来。到溪畔河边的芳草丛中,让那水珠洗净满身的毒腥之气,就又追捕它的仇敌去了。
  讲 述 者:李志杰 男 48岁 汉族 农民 高中 颜家河乡汶水沟村 
  搜集整理者:田 溪
  流 传 地区:颜家河乡
  搜 集 时间:1982年8月8日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