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两汉帝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第八节 元帝刘奭、王皇后、傅昭仪及其渭陵

阎崇东


  一、刘奭生平
  刘奭,宣帝太子,母即许皇后。其两岁时,宣帝即位。八岁,被立为太子。长大后,性格柔仁,喜好儒术。见宣帝所用多通晓法令、执法严峻之官吏,以循名责实、慎赏明罚要求臣下。因此他建议“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遭到宣帝的严厉指责,并认为“乱我家者,太子也!”并“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①只是因为宣帝和许皇后为结发夫妻,都出生和成长于下层民间,所以始终没有废除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宣帝去世。癸巳,刘奭即皇帝位,尊王皇后为皇太后,立王政君为皇后。即位初,各地灾情不断,并有瘟疫出现,乃令受灾地区勿出租赋,减少皇宫及朝廷费用,减少乐府成员等以应急,省刑罚,大赦天下。令各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发大军平息了西羌的叛乱。废除了戾太子母及戾太子陵园,罢除设立在各郡国的宗庙,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罢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派甘廷寿、陈汤率军攻打郅支单于,取得胜利。不久又恢复了罢除的寝园。竟宁元年 (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②
  元帝在位期间,先后以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等儒生为丞相。统治期间,中央集权日益削弱,各地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其官奴婢达十余万,西汉王朝日趋衰落。
  刘奭去世后,谥为元帝。
  ① 《汉书·元帝纪》277页。
  ② 《汉书·元帝纪》297页。
  二、王皇后生平
  汉元帝皇后,名王政君,祖籍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祖父王贺,武帝时为绣衣御史。父名王禁,为廷尉史。本始三年(前71)生女政君。王禁好酒色,多娶妻妾,共有四女八男,分别为:长女君侠、次女政君、君力、君弟;长子凤,次子曼、谭、崇、商、立、根、逢时。而只有王凤、王崇、王政君同母所生,其母为嫡妻李氏。政君出生后,王禁便教其读书、学鼓琴。五凤中(前57—前54),王禁向皇帝献上十八岁的王政君,入宫为没有官职名的宫女。一年后,适逢皇太子(即后来的元帝)所宠幸的妃子司马良娣因病去世,宣帝为了安慰太子,便嘱皇后选后宫宫女数人送给太子,无意中便选上了王政君。进入太子宫中,得太子宠幸,便有身。而在此之前,太子本有姬妾十余人,七八年间不生一子。“甘露三年(前51),生成帝于甲馆画堂,为世适皇孙。宣帝爱之,自名曰骜,宇太孙,常置左右。”①后三年,宣帝去世,太子即位,是为元帝,立太孙为太子,以母王妃为婕妤。后三日,王婕妤立为皇后。王政君自从有子后,很少再被皇帝召见。太子长大后,为人宽厚博学,恭敬有礼,办事谨慎。但其后纵情于酒,喜欢宴乐,元帝便认为他是无能之辈。而当时傅昭仪为皇上所宠幸,生下定陶共王。定陶共王又多有才艺,元帝十分喜爱他,坐则侧席,行则同辇,常有意欲废太子而立共王。当时由于阳平侯、卫尉侍中王凤在职,与皇后、太子同心协力,又赖受皇帝宠幸的侍中史丹拥立帮助太子。皇上亦认为王皇后一向谨慎,而太子又是先帝十分宠爱的,所以仍保持了太子的地位。
  元帝去世,太子立,是为成帝,尊王皇后为皇太后,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氏之兴自此始。河平二年,成帝封其舅谭、商、立、根、逢时五人全部为侯,世谓之“五侯”。至此,王禁所生子,除了已经死的,全部为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②王太后可怜其弟王曼早死,就让皇上下诏封曼子王莽嗣爵为新都侯。后皇上认为王莽忠心正直,有品节,于是提拔王莽从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为大司马。
  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下诏让王莽来到自己的住处,以在此躲避新任皇帝。元寿元年(前2年),哀帝征召王莽还京师侍奉太后。第二年,哀帝去世,无子,王政君太皇太后以王莽为大司马,共立平帝。五年后,平帝去世,莽征召年仅二岁的刘婴,王政君不同意,但其已不能控制局面,莽遂为摄皇帝,改元称制。
  王政君于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癸丑去世,三月乙酉合葬渭陵,终年八十四岁。
  班彪这样评价王政君:“汉兴,后妃之家吕、霍、上官,几危国者数矣。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饷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③
  ① 《汉书·元后传》4016页。
  ② 《汉书·元后传》4018页。
  ③ 《汉书·元后传》4035—4036页。
  三、傅昭仪生平
  元帝傅昭仪,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其父很早就去世,母亲改嫁为魏郡郑翁,生男名恽。昭仪少时为上官太后才人,元帝为太子时,得其宠幸。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为元帝所爱。昭仪为人有才略,善于待人,宫里上下,有口皆碑。后生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其子恭王有才艺,被皇帝特别宠爱。为此,元帝又将名号改为昭仪,赐以印绶,位在婕妤之上。
  元帝去世后,傅昭仪随其子定陶恭王归就国,称定陶太后。后十年,定陶恭王去世,其子代为王,傅太后又亲自养育,长大成人。当时成帝无后,召中山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宝赂遗赵昭仪及帝舅票骑将军王根等”,①暗地为定陶王能当上皇帝的继承人做准备。成帝亦很器重定陶王,第二年便立定陶王为太子。
  成帝去世,定陶王即位,是为哀帝。后哀帝下诏更号傅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其同父弟、同母弟被封为侯者共六人,大司马二人,九卿二千石官吏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
  傅太后获得尊位后,更加骄纵放肆,和成帝母谈话,称其为老太婆。追怨当时并事元帝的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以诬陷诅咒罪,令其自杀。
  元寿元年(前2年),傅太后去世,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① 《汉书·外戚传》4000页。
  四、文献记载中的渭陵
  《汉书》文中云:“(永光四年)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庙在郡国者。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罢先后父母奉邑。”①
  《汉书》又云:“(竟宁元年)秋七月丙戌,葬渭陵。”其注文云:“臣瓒曰:‘自崩及葬凡五十五日。渭陵在长安北五十六里也’。”②
  《汉纪》文中云:“(永光四年冬十月乙丑)以渭城寿陵亭部北原上为初陵。”“(竟宁元年)夏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秋七月,孝元皇帝葬渭陵。”③
  《水经注》文中云:“故渠又东迳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④
  ① 《汉书·元帝纪》292页。
  ② 《汉书·元帝纪》298页,
  ③ 《两汉纪》391—414页。
  ④ 《水经注》375页。
  五、现在的渭陵
  渭陵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其封土形如覆斗,底部和顶部均为方形。底部边长175米,顶部边长50米,高25米。
  在渭陵西北380米处有一陵墓,形如覆斗,规模较小,坟冢高约13.5米。此墓民间传为周康王陵,还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周康王陵”碑一通,其实这都是误传误立。此墓即王皇后陵。由于渭陵东部早先建有傅皇后陵,后被王莽挖迁,不便再行筑陵,于是就在渭陵西北修筑了王皇后陵。①王皇后活了八十四岁,是西汉末年的老寿星,所以又称此陵园为“长寿园”。
  在渭陵东北350米处有一残冢遗址,应为傅皇后陵。文献明确记载,傅皇后“元寿元年崩,合葬渭陵。”当时的傅皇后墓冢应该说是有一定规模的。哀帝死后,王莽执政,他借口傅皇后“冢高与元帝山齐”,调集十多万人,历时20余天,将傅皇后冢夷平。据近年文物工作者调查,此处的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50米,残高2米的土冢,即傅皇后陵。因其在渭陵东,又名“渭陵东园”。
  渭陵建有陵园,还有王凤、王莽妻、冯奉世等陪葬墓。
  ① 《西汉诸陵调查与研究》。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