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九节 成帝刘骜、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好及其延陵
阎崇东
一、刘骜生平
刘骜,字太孙,元帝太子。母为王政君王皇后,于太子宫甲观画堂生下刘骜,从小就受到其爷爷宣帝的宠爱。三岁时宣帝去世,元帝即位,刘骜为太子。长大后喜好经书,宽仁博学,为人谨慎。有一次,元帝曾急速召见他,而其出了龙楼门,不敢横越御道,从而绕道至西门南边的第二门,得便道才进入宫门。元帝很是恼怒,但得知实情后,十分高兴,并下诏令,太子可横越御道。但其后,刘骜纵情于酒乐声色,不是其母和侍中史丹的竭力维护,以及宣帝喜爱的原因,差点儿被废去太子。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①继位后,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执掌朝政。封舅王崇为安成侯,赐舅谭、商、立、根、逢时为关内侯。继位第二年,曾下诏减天下赋钱,令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罢倡乐伎巧官,减乘舆厩马。后令刘向整理宫中图书,派谒者陈农搜求遗书于天下。曾令丞相、御史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位,以尊道德、通达国体。鼓励力田,劝农桑。令吏民买官爵,一级价一千钱。四川广汉农民起义,令赵护等前往并平息之。永始元年(前16年),封赵婕妤父为成阳侯,封其舅王曼之子王莽为新都侯,立皇后赵氏。河南尉氏、山阳农民起义,被镇压。
成帝在位期间,各地灾荒不断,此起彼伏,朝廷虽也赈济,毕竟杯水车薪。朝廷中“赵氏乱内,外家擅朝”,“王氏始执国命”,②成帝虽有意振兴,但大权旁落的他无能为力,只是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西汉政权日渐衰败,其灭亡之日已经到来。
① 《汉书·成帝纪》302页。
② 《汉书·成帝纪》330页。
二、许皇后生平
许皇后,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元帝时可怜其母恭哀后居位享福日子很短,便被霍氏害死,所以选许嘉之女配皇太子。许氏初入太子家,元帝曾派亲近的宦官侍送,宦官们告诉元帝,太子见到许氏很高兴,元帝还曾为此而置酒庆贺。时间一长,许氏生下一男,但却夭折。成帝即位后,立许氏为皇后,又生一女,又夭折。
“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于上,后宫希得进见。”①时皇太后及帝诸舅担忧皇上没有继承人,国内又频频发生灾异,刘向、谷永等人甚至将其咎归罪于后宫。成帝也同意这种看法,并且还减少了皇后宫殿的开支费用。为此,皇后还上疏皇帝,据理抗争,希皇帝明察。事后,皇帝对许皇后日渐疏远,后宫又增加了许多新爱之嫔妃。皇后姐谒等诅咒后宫有身孕的王美人以及王凤等事情败露后,皇太后大怒,审问并杀死了谒等,许皇后因此而受到牵连,被废,迁居上林苑中的昭台宫,亲属亦回归山阳故里。一年后,又返回迁至长定宫。过了九年,皇帝哀怜许皇后,多少做了一些平反。但就在这一年,和其姐私通的定陵侯淳于长欺骗许氏说:“我能白东宫,复立许后为左皇后。”②许氏便和其姐私下贿赂淳于长,多次串通书记之类有关官吏。由于淳于长的上书中有惑乱轻慢之处,被发觉。皇帝便派廷尉孔光持节赐予许氏药,许氏自杀,葬于延陵交道厩西。
① 《汉书·外戚传》3974页。
② 《汉书·外戚传》3983页。
三、赵皇后生平
赵皇后,本长安宫人,省中侍使官婢。初生时,父母不哺养她,三天没死,才又收养起来。长大后,被赐予阳阿主家,在此学习歌舞,因其体态轻盈,号曰“飞燕”。成帝曾便服出行,经过阳阿主家时正在作乐,看到飞燕就十分高兴,“召入宫,大幸”。①飞燕的妹妹亦被召入宫中,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许皇后被废后,成帝想立赵婕妤。而皇太后嫌其出身微贱,从中阻挠此事。当时太后姐姐之子淳于长为侍中,多次往来传话,了解了皇太后阻挠的原因。成帝于是立赵婕妤父赵临为成阳侯,一月后便立赵婕妤为皇后。但被立为皇后的赵飞燕,得到的宠幸却日渐减少,其妹妹倒绝幸于皇帝,并被封为昭仪。赵皇后住在昭阳舍,宫中中庭为朱红色,而殿上一再地以漆油过,铜制的门限又用黄金涂其上,白玉做成的台阶,墙壁中间的横带以黄金为之,且装饰有兰田玉、明珠、翠羽等,这是后宫中未曾有过的。成帝专宠其姐妹俩十余年,但二人都未曾生子。
成帝末年,定陶王来朝,王祖母傅太后私下贿赂赵皇后、赵昭仪,定陶王最终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春天,平素一向无病且身体强壮的成帝突然去世,朝野上下将其罪责归于赵昭仪,赵昭仪被迫自杀。
哀帝继位后,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封太后弟赵钦为新成侯。
赵飞燕被立为皇太后才数日,朝臣中有人检举,后宫许美人和已故的中宫史曹宫都曾为成帝御幸,且皆生子,后所产子皆不见,并将此归咎于赵皇后姐妹。哀帝去世,王莽下诏有司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后嗣以危宗庙,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②所以贬称皇太后为孝成皇后,以示哀帝没有这样的母亲,徙居北宫。后月余,又下令废皇后为庶人,就其陵园。赵飞燕得知消息后,被立十六年皇后的她,自杀而亡。
赵皇后,可能草葬于延陵附近。
① 《汉书·外戚传》3988页。
② 《汉书·外戚传》3998—3999。
四、班婕妤生平
班婕妤,其父班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彪为其侄,班固、班超为其侄孙。班婕妤在成帝刚即位时就被选入后宫,初为少使,是一位秩四百石的皇帝姬妾。不久,受到成帝的特别宠幸,封为婕妤,居于皇宫内之增成舍。班婕妤曾生有一男,数月后夭折。
有一次成帝游于后庭,曾想和班婕妤同辇共载,班氏推辞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昏君末主才有宠妻爱妾,今欲同辇,恐怕近似于他们吧?成帝十分赞赏她的话。太后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①将班氏比作为了阻止楚王纵情打猎而不再食禽兽之肉的樊姬。
班婕妤很有才学,举止庄重有礼。能吟诵《诗经》,特别是其中的《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次进见上疏,都依照汉制古礼。
成帝自鸿嘉(前20—前17)后,多数时间消磨在姬妾之中。后赵飞燕姐妹入宫,成帝几乎整日和其二人泡在一起,班婕妤和许皇后皆失宠,很少能见到皇帝。鸿嘉三年,赵飞燕诬告许皇后、班婕妤依靠巫蛊邪术诅咒后宫并连及皇上。许皇后因此而被废。接着考问班婕妤,班氏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②成帝很认同她的回答,怜悯她,赏赐一百斤黄金。
赵飞燕姐妹日益骄纵妒忌,班婕妤担心时间久了又一次为其所害,所以自动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得到成帝同意。班婕妤退居东宫,曾作《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成帝去世后,班婕妤充奉园陵,死后亦葬入延陵园中。
① 《汉书·外戚传》3984页。
② 《汉书·外戚传》3984—3985页。
五、文献记载中的延陵
《汉书》文中云:“(竟宁元年六月)乙未,有司言:‘乘舆车、牛马、禽兽皆非礼,不宜以葬。’奏可。”“(建始二年)闰月,以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鸿嘉元年春二月)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奉初陵,赐百户牛酒。”“(鸿嘉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永始元年)秋七月,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永始二年)十二月,诏曰:‘前将作大将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徭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长计。长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帝崩于未央宫。皇太后诏有司复长安南北郊。四月己卯,葬延陵。”其注文中云:“臣瓒曰:‘帝年二十即位,即位二十六年,寿四十五。’师古曰:‘即位明年乃改元耳,寿四十六’。”“臣瓒曰:‘自崩至葬凡五十四日。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①
在《汉书》的其他传目中亦记述了昌陵、延陵的修筑情况:
《汉书》卷七十文中云:“初,(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钜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徧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语在《成纪》。”②
《汉书》卷八十五文中又云:“(谷)永对曰:‘……今陛下轻夺民财,不爱民力,听邪臣之计,去高敞初陵,捐十年功绪,改作昌陵,反天地之性,因下为高,积土为山,发徒起邑,并治宫馆,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役百乾溪,费疑骊山,靡敝天下,五年不成而后反故。……”③
《汉纪》文中云:“(建始二年)闰月,以渭城延陵亭为初陵。”“(鸿嘉元年)二月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奉初陵。”“(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资五百万以上五千余户于昌陵。”“是岁(元始元年),昌陵犹未就,光禄大夫刘向上疏曰:‘……今昌陵增卑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以万数。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结于阴阳,因之以饥馑,臣窃愍焉!……’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有司议曰:‘昌陵增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客土中不保幽冥之灵,外浅不固。卒徒功庸日以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与粟同价。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傍近祖考,前已有十余年功绩,宜还复故陵’。上知不就,秋,诏罢昌陵。”“(绥和二年)三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上素康壮,无疾病,向晨欲起,因失音不能言,昼漏十刻而崩。众皆归罪于赵昭仪,昭仪自杀。……夏四月己卯,皇帝葬延陵。自崩及葬三十四日。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④
《水经注》文中云:“(故渠)又东迳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迳成帝延陵南,陵之东北五里,即平帝康陵坂也。”⑤
《西汉会要》文中云:“成帝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⑥
《太平御览》文中云:“《三辅旧事》曰:‘成帝作延陵,及起庙,窦将军有青竹田在庙南,恐犯蹈之,言作陵不便,乃徙作昌陵。取土十余里,土与粟同价。”⑦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成帝是于建始二年(前31)“以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的,但在鸿嘉元年(前20)又改作昌陵,这时延陵已经修建了近十年。为什么要改作昌陵呢?主要原因即“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完全是成帝喜好所致。一个“乐”,就放弃了经营十年的浩大工程。而于延陵南起庙恐藉踏“窦将军有青竹田”,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讲不会成为阻碍。即使有这回事,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而解万年、陈汤等大臣出于私心,夸海口昌陵可三年建成也促成了其陵墓的改建。直到永始元年(前16)发现昌陵工程浩大时,昌陵的修建又已进行了五年。在国库空虚、民穷财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成帝只好处罚了几个替罪羊,罢昌陵(昌陵旧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董家村)。昌陵工程停止后,又来修建已经停工五年的延陵,浪费自不用说。从永始元年到成帝去世,延陵又复修了十一年。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的成帝,对修建自己的陵墓倒是费尽了心机。
① 《汉书·成旁纪》302—330页。
②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3023—3024页。
③ 《汉书·谷永杜邺传》3462页。
④ 《两汉纪》418—481页。
⑤ 《水经注》375页。
⑥ 《西汉会要》199页。
⑦ 宋《太平御览》176页。
六、现在的延陵
延陵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周陵乡严家窑村。远远望去,其坟丘是一标准的覆斗形。陵墓顶部和底部均呈方形,底部边长为173米,顶部边长51米,高31米。
废昌陵遗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董家村。“近年,陕西省文物局文物普查队,对废昌陵进行了调查,这一带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北缘,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人工堆积土丘上,经二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依稀可以窥见方形土坑,边长约10余米,深约20米,当地村民称其为‘八角琉璃井’,从坑壁上看,自上至下均为夯土,或为陵墓的玄宫所在,附近地表上散布绳纹瓦当和残砖,早年也曾出土大型石雕及柱础等。从出土的文物看,这一地方当是废昌陵无疑。”①
据文献记载和埋葬习俗,成帝的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以及马氏二婕妤等,理应陪葬于延陵陵园中。有人推测,在成帝陵西约1200米处,即今周陵乡黄家窑村有一较大的陵墓,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89米,南北90米,高约18米,此陵应为和成帝同茔异穴合葬的许皇后陵。有人认为,许皇后葬于“延陵交道厩西”,应在延陵陵园南门外北(或西北)距延陵约2里。现在延陵以南2里有个古墓冢,或为宣孝许皇后之墓。
“《咸阳县志》载:班婕妤墓‘在延陵北一里许’。延陵东北652米有一陵墓,形如覆斗,其规模较延陵小。今传为周恭王陵。该陵墓附近曾出土西汉云纹瓦当及其它汉代砖瓦残块,当为汉墓。当地群众称此墓为‘丑女子坟’或‘丑娘娘坟’,‘丑’当为‘愁’字别音。此墓似即孝成班婕妤墓。”②此墓实测,底边长80米,顶边长30米,高14米。
赵飞燕姐妹应葬于延陵附近,但具体位置尚待进一步考证。
① 《风水与西汉陵》136页。
② 《西汉诸陵调查与研究》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