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两汉帝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九章 第三节 霸陵陵园的概况及其从葬坑的发掘

阎崇东


  一、霸陵陵园概况
  文帝死后葬于霸陵。霸陵地处灞河之滨的白鹿原北端,是斩原为崖,凿崖为墓的,在今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北的名叫凤凰嘴的山崖中。由于霸陵没有发掘,所以其具体情况不得而知。至今还未发现霸陵陵园和陵邑的遗迹。
  虽未发现霸陵陵园遗迹,但晚文帝22年死去的窦皇后合葬霸陵,其陵墓却是明确的。由于文帝霸陵为崖墓,独占凤凰嘴一山。所以窦皇后陵便在其东南2100米(今灞桥区霸陵乡沟泉村)独辟陵园,平地起冢,封土为陵。窦皇后陵呈覆斗形,底边长137—143米,顶边长30—35米,高19.5米。陵园的西墙和南墙残垣遗迹依稀可见。①
  除窦皇后陵外,霸陵陵区内还有“南陵”。“南陵,即文帝薄太后葬之所,亦谓南霸陵,因置县以奉陵寝”。②刘庆柱、李毓芳在《西汉诸陵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指出:
  《史记·外戚世家》载“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帝霸陵”。索隐按:《庙记》云“在霸陵南十里,故谓之南陵”。《咸宁县志》载“南陵在鲍旗寨”,即今西安市郊区狄寨公社鲍旗寨西北800米,位于霸陵南4500米。形如覆斗,底东西140米、南北173米、顶东西40米、南北55米、陵高24米。
  《史记·孝景本纪》载:景帝二年“置南陵……为县”。《括地志辑校》载“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在南陵西南五里,今西安市郊区狄寨公社大康村,相传有一古城址,曾出土许多汉代砖瓦残块,也许是南陵县故城所在。
  薄太后死后葬于儿子文帝霸陵附近,自然是由于母子之亲,而远离吕后葬地,也是原因之一。南陵还设有陵邑,是有其根据的。今南陵已修建成公园,供游人游览凭吊。
  据《汉书》等记载,在霸陵陪葬的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孝武陈皇后、董偃等。
  ① 见《风水与西汉陵》44—45页。
  ② 《汉旧仪》102页。
  二、窦皇后陵、南陵从葬坑的发掘
  考古工作者于1966年在窦皇后陵园西500多米处的任家坡发掘从葬坑47座。坑分布集中,东西排列,坑内出土了不少彩绘女侍俑。这些女侍俑个个体态端庄,衣着艳丽,毛发漆黑。她们中或立或坐,立者持物,坐者抚琴。从侍俑的衣着、姿态分析,这些彩绘侍女应是依窦太后生前的侍女形象而塑造的宫廷侍女陶俑。此外还出土有兽骨,经鉴定有马、羊、猪、狗、鸡、鹅、鹤等。①
  1975年6月,西安市郊区狄寨公社张李大队在白鹿原(即霸陵原,当地称狄寨原)上修蓄水池时,于汉南陵附近发现长方形小坑数座,有陶俑及动物骨骼出土,考古工作者随即进行了踏查和清理。②
  南陵封土堆呈覆斗形,周长560米、现高29.5米(高度和其他调查有差距),门阙与垣墙遗迹犹存。
  南陵从葬坑位于陵冢西北200米处,当西垣墙外,经清理的计二十座,西北—东南走向,呈有规则的三行排列。从地层关系、排列方位和从葬内容看,显然是同时从葬的。
  从葬坑一般为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土圹,依从葬品类的不同,坑形大小与深度有差别。土圹周壁生土,无再筑或特殊处理的现象。圹内以条砖砌筑框栏,或置圆角长方形陶棺,或置薄木椁。从葬物品包括动物、陶俑、陶罐等。
  出土陶俑两件。其中彩绘女侍俑一件,高55厘米,白胎衣上施彩。立姿,双手拳眼上下相对,似握物。头挽垂髻,足登翘尖凹头履;着右衽三重衣;外襦长垂及胫,内衣硃红,中衣的浅红曲领外露。此女侍俑与过去任家坡窦冢从葬坑出土的女立俑完全相同,另一小陶俑高23.8厘米,袖手,色彩脱落仅剩所敷“白衣”,空腔。
  陶罐十五件,形制基本相同。侈口,折唇,广肩,收腹,小平底,高度大于最宽处的腹径。细泥,多素面,肩部有阴弦纹一道,或肩下有多道平行的弦纹。14号坑所出陶罐口径1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径23厘米、通高31厘米。
  陶棺两件,均作长方的槽形。16号坑陶棺通体素面,四角抹棱,长76厘米、宽27厘米、高19厘米、壁厚2.7厘米。
  铺地方砖均素面,长37厘米、宽30.5厘米、厚2.9厘米。
  条砖是用来砌筑框栏的,泥质细腻,结构紧密,素面色青。在一条砖顶端有阳文隶书的“东园”印文一方。所见条砖规格有大小两种:大型砖长47.5—48.5厘米、宽19—20厘米、厚9—9.5厘米;小型砖长38—39厘米、宽19—19.5厘米、厚8.7厘米。
  出土了很多兽骨,经鉴定有犀牛、大熊猫、马、羊、狗等,在第3号坑内发现犀牛骨骼,是一个中年个体。
  专家认为,秦汉时代的关中,温和多雨,冈阜丘垅与河边溪畔有茂密的灌木林带和竹丛。磻溪(今宝鸡市东南)附近“幽篁邃密,林障秀阻”。“鄠、杜竹林”,“渭川千亩竹”。这种地理环境,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珍奇的大熊猫作为汉薄太后的从葬品,取自本地也是完全可能的。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在南陵从葬的犀牛是饲养的中国犀牛,应该是并无疑义的。
  ① 见《考古》1976年第2期,王学理、吴镇烽《西安任家坡汉陵从葬坑的发掘》。
  ② 见《文物》1981年第11期,王学理《汉南陵从葬坑的初步清理》。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