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六节 平陵的调查
阎崇东
1978年10月和1980年上半年,咸阳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先后两次对平陵、平陵邑及其陪葬墓进行了调查。①
平陵位于咸阳市北原的西端,西南距汉武帝茂陵约十里,东距汉成帝延陵约十二里,处大王乡小寨村东南。
其陵的封土为一高大的覆斗状冢,现已修成梯田状。陵平面呈正方形,底部每边长160米、高20米,顶部东西长47.7米、南北宽46.8米。整个墓冢为夯土筑成。
封土四周为陵园,呈正方形,围墙边长380米。四面各有一阙门,现仅存东、南阙门的土阜。阙门正对封土,相距110米。东阙门发现路土,宽8米,厚0.28米。阙阜为夯筑,夯层一般厚6—8厘米,最厚的达12厘米,最薄的仅3厘米。夯窝直径7厘米。
南、北阙门外,皆有大面积的瓦片层,其中以陵园的西北角面积最大。北阙向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200米的范围内,除分布着大量的瓦片外,还发现有柱础石和水井一个。柱础石为砂石质,方形。水井由口部向下一丈多用砖砌成八角形。
在此发现的遗物有板瓦、筒瓦、瓦当、砖和陶器等残片。板瓦有外饰粗绳纹、内素面,外饰粗绳纹、内饰麻点纹,外饰粗绳纹、内饰波浪纹三种。筒瓦为外饰粗绳纹或细绳纹,内饰布纹。完整者长0.48—0.52米、宽0.16米。瓦当有云纹、写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数种。砖仅见长方形小砖碎块。陶器有盆、罐、瓮等。
清代毕沅立碑,误认此陵为“汉平帝康陵”,而将周陵乡新庄附近和帝陵称为平陵。据《三辅黄图》、《汉书》、《水经注》正文及其注文的记载,此陵与这些文献所记平陵的地望相符。1976年,考古工作者曾对毕沅称之为平陵的新庄村南的陵墓北面的附属建筑进行过清理,证实并非平陵,而是元帝渭陵。
该陵陵园内及附近没有发现西汉早期的遗物,出土的陶器,不但器形大,而且厚重,表现了西汉中期的特点。证明它的时代界于阳陵与渭陵之间。景帝与元帝之间先后三个皇帝,武帝和昭帝葬于咸阳北原,宣帝葬于长安杜陵,此陵只能是昭帝平陵。
上官皇后陵在平陵东南665米处,其形制与平陵相同,只是规模较大。陵冢底部边长164米、高32.3米,顶部各边皆40米。南坡已下陷呈锅底形圆坑。陵园每边长424米,为西汉诸陵中较大者。现存东、南两面阙门的残迹。阙门距冢130米。在东阙门的西侧,暴露出房子残迹一处。陵园的东北角和东南角发现有下水道,水道筑于围墙的夯土中。在陵园的西北角有一东西向夯土建筑遗址,分布有瓦片等遗物。在与平陵之间曾发现一条东西向的路。向西略偏北,可能通向平陵。长约100米,宽约5米。在路的两旁,各有一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饰,各组间距约2米。每组玉饰中间为一玉壁,外有七或八个玉圭围绕着,尖端均朝向玉壁。玉壁直径4.5厘米、厚0.4厘米,中心有一小孔。玉圭长6.2厘米、宽2.3厘米、厚0.5厘米。整个陵园中出土的板瓦、筒瓦、瓦当与平陵出土者相同。另外有空心砖残块、折沿陶盆、大口圆唇陶罐、小口宽肩陶罐等。据汉代帝、后“同茔不同陵”的原则,《汉书·外戚传》中又明确载上官皇后“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且此陵墓出土的器物的风格与平陵相同,发现了通向平陵的道路。这些都说明该陵为上官皇后陵,毕沅立碑为“汉哀帝义陵”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在平陵的东北附近有一处大面积汉代遗址,西起大王乡大王村,东至双照乡富羊村,南北、东西各达4里。中心区在李都村和庞村一带,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的灰坑、灰层,文化层厚达2.5米。板瓦、筒瓦和陶器等残片,俯拾皆是。出土的遗物与平陵陵园出土的一样。平陵邑在文献中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汉书·地理志》、《汉书·宣帝纪》、《长安志》、《读史方舆纪要》都有有关平陵邑的文字。《水经注》中更是指明平陵邑位于陵东。结合西汉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和茂陵邑皆在其陵的北面或东北面的惯例,平陵邑就是处于李都村与庞村一带的汉代遗址。
在平陵的东南十里,马泉乡肖家堡村北二道原的南边,有一汉代夯土建筑遗址。夯土范围南北长60米、东西宽56米,中心区为一高3米的高台。遗址的北部已被平掉。夯层厚6—9厘米,平夯,夯窝直径5—6厘米。在地表和夯土上面的堆积层内,有大量汉代板瓦和筒瓦残片,另外还有“长生无极”残瓦当,方格纹方砖和凤纹空心砖残块。据《三辅黄图》记载“昭帝庙号徘徊”。②《水经注·渭水》记载成国渠“又东迳平陵县故城南。……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③而该处的建筑遗址应是昭帝的徘徊庙。
平陵的陪葬墓,掘《汉书》记载有朱云、夏候胜,张禹等,这些陪葬墓分布在平陵的南面或东面。经实地调查,在平陵的西面、南面与东面,东至西兰公路一带,在二道原和三道原上成组的分布着大小土冢九十九个,现多已平掉,这些冢呈覆斗形或圆形。调查得知的陪葬墓数字远远超过史书的记载,有些陪葬于平陵但无记载,同时他们的后代亦可在此区域中埋葬。也有可能属于王莽“分葬子孙其中”④的,或者是以后各个朝代的墓葬。
① 见《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4期,咸阳市博物馆《汉平陵调查简报》。
② 《三辅黄图》28页。
③ 《水经注》374—375页。
④ 《汉书·王莽传》4166页。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