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淮南案衡山案是怎么回事
惠焕章,贾鹏
《汉书·诸侯王表》载:“景载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可见,此案对各诸侯国之震动尤为不小,那么,淮南、衡山一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武帝时,有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勃、庐江王刘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刘安为人喜好读书鼓琴,不喜欢骑马射猎,驰骋疆场,其实是为了用德行来笼络百姓,落个流芳百世的名声而已。但其对厉王之死,时常抱有怨恨之心,时欲叛逆,只是没有机会罢了”。然而机会终于还是在时间的隧道里来临了。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41年,时刘安入朝,太后王氏异父弟田蚡任丞相,暗中与刘安勾结,谓之刘彻无子,“宫车一日晏驾,汝高祖孙,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闻听蠢蠢欲动,遂“厚遗武安侯金银财物”,望其打探宫中内幕。回封国后,大肆招兵买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辩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这时,汉武帝刘彻已察觉出淮南王有谋逆之心,于是削减其二郡,试图削弱其实力。淮南王见武帝已有所行动,于是抓紧谋反行动。“王日夜与伍被、左吴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同时,又去联络衡山王刘勃,准备一起攻入长安,夺取帝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有:“淮南王佩有帝王之印信,称号是将军,下令招揽名士能人,给其供养衣食,赏赐银钱,居住于王宅府弟。被招致的宾客门人,大致知晓淮南、衡山二王有谋反之心,便日夜从容劝导,然而二王仍我行我素,制作輣车镞矢,刻造天子玺,将军、宰相、军师、官吏的印信。”当时,还有任会稽太守的严助,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明中立暗推波助澜的措施。武帝刘彻立即予以警告,勒令布置防守,违令斩。
毕竟天威难犯,汉武帝在这场中央与封国的较量中,尽现其冷静有谋,胆识过人的才华,将反贼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勃擒下,使各诸侯国战战兢兢,再无敢意欲逆计者。同样,也坚定了武帝刘彻彻底解决诸侯王分封割据,内乱不止的问题。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封建帝制下,皇权是绝不允许诸侯染指的,不知九泉下淮南、衡山二君明白否?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