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陵陵园石刻
刘向阳
靖陵陵园原置石刻的形式与顺宗丰陵相同,除陵园四门外各置石狮1对,其余排列在内城朱雀门(南门)外长达619.2米的神道两侧。从南往北依次为华表、翼马、仗马、石人、石狮等,分东、西两列,间距约60米。陵园现存石刻14件(据陵园附近村民介绍,至少有六、七件大型石刻因各种原因被埋入地下),皆石灰岩质,均残。其中:华表1对,位于陵冢南596.2米处,倒仆于地,东侧华表残高3.5米,覆盆莲式础座,八棱柱身,棱面宽0.23~0.26米不等,莲苞状柱顶,柱身纹饰已漫漶不清;西侧华表仅存础座,覆置于神道西侧农田中,长1.07米,宽1.00米。翼马仅存西列,倾斜于神道西侧26.9米的农田中,高1.53米,残长1.46米,宽0.70米;基座长1.40米,宽0.77米,厚0.39米。马身两侧雕有卷云纹样双翼,腹下充实,体态健壮,四肢强健有力。仗马现存3件,东列2件中,南数第一马位于陵冢南475.3米,神道东侧38.8米处,置于路旁。马身残长1.24米,残高0.70米,宽0.52米。马身披鞍鞯,颈带铃铛五个,臀部左右各饰三个,头部及四肢已残。第二马位于陵冢南426.9米,神道东侧21米处的农田中,马背饰鞍,臀部两侧鞍带各系铃铛四个,其余部分已残。西列仅存1件,位于陵冢南455.3米,神道西侧27.3米处,埋入土中,马残长1.40米。高0.76米,宽0.56米,背饰鞍,头残。仗马之北为石人(翁仲)2件,东、西列各存I件。东列石人位于陵冢南413.2米,神道东侧25.4米处,立埋于农田中,露出地面高0.56米,头残,身着宽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握笏弯举于胸前;西列石人位于陵冢南328米,神道四侧0.8米处,倒仆于农田中,头残,身高1.59米,身著宽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持剑。
靖陵石狮仅存西侧石狮颈部残块,位于陵冢南289米,神道西侧11.7米处,石狮块残高0.70米,身残长0.47米,造型风格不明。
另外,清代所立“唐僖宗靖陵”石碑一通,位于陵冢南正中15.5米处,该碑圆首,长方形座,通高2.68米,宽0.74米,厚0.28米;石座长1.20米,宽0.73米,首身以榫卯相连。碑身右上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中间隶书“唐僖宗靖陵”,左下书“大清乾隆岁次丁酉孟秋知乾州事崔龙见立石”。
靖陵石刻雕造时,唐朝廷财力匮乏,藩镇混战连绵,因之石刻体态卑小,雕刻技术流于程式,缺乏内在底蕴,更没有生机和创意,似乎到处充满衰靡之气,成为唐朝社会走向衰竭的写照。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