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刻像之四-突厥答布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
刘向阳
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的次子。十一岁时被拜为拓设(突厥官名),同欲谷设分别统辖着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武德九年(626),原属突厥的薛延陀、回纥等部族,因统治者频繁的兵役、沉重的课赋而举行起义,欲谷设和阿史那社尔皆被打败。贞观二年,阿史那社尔率残部向西退守至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尔后,他乘西突厥汗国奚利邲咄陆可汗兄弟相争之机,引兵向西,占领了西突厥半数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兵盈10万,并自称答布可汗。为雷曾被薛延陀打败之恨,盛年的阿史那社尔亲自率领5万骑兵与东边的薛延陀交战,结果大败。那社尔只好率领残部1万多人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方向撤退。
贞观九年(635),阿史那社尔率部归附唐朝,唐太宗拜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把其部众安置在灵州(今甘肃灵武)一带。次年,又把衡阳长公主嫁给他,并拜为驸马都尉。贞观十四年,阿史那社尔以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参加了讨平高昌的战役,因功封为毕国公。贞观十九年,随太宗出征辽东,班师后兼任鸿胪卿。贞观二十一年,阿史那社尔被封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出征龟兹(西域古国,今新疆库车一带)。次年,攻克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活捉了龟兹王诃黎布失毕。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阿史那社尔悲痛欲绝,他请求杀身殉葬为先帝守护陵寝,高宗李治未允,并拜为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655),阿史那社尔死后,高宗李治诏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赐陪葬昭陵,并在墓前勒碑,把墓地封土堆成葱岭(今新疆西南,疏勒、蒲犁等县西边)形状,以纪念他平定西域的功劳。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