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刻像之五-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
刘向阳
薛延陀是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铁勒十五部之一,聚居在大漠以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隋大业(605~617)中期以后,铁勒各部臣属于东突厥处罗可汗。处罗贵族的苛暴统治逼迫铁勒各部相继起义,大家推举契苾的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部的乙失钵为小可汗。随着西突厥势力的迅速强大,聚居在金山(今称阿尔泰山)的乙失钵取掉可汗称号,就近臣属于西突厥。贞观二年,西突厥统领叶护可汗被其伯父杀害,举国大乱,乙失钵的孙子夷男率本部族7万余家依附了东边的颉利可汗。此时的颉利政权已不得民心,内外交困。夷男乘机进攻颉利。颉利被打败后,铁勒诸部大部分归附了夷男,大家共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接受。这时,欲图突厥的唐太宗即派使者至薛延陀,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夷男大喜,随即遣使朝贡,并把牙帐设在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下。这时,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今俱伦池一带)的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族皆臣属于薛延陀。贞观四年,唐平定东突厥后,夷男又控制了黄河以北原属于东突厥的广大地域,拥兵20万。为了分化日益强大的薛延陀力量,防止原来东突厥连年侵扰边境之事,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慕容宝、朝散大夫任雅相出使薛延陀,诏书册拜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
贞观十六年,夷男派其叔父沙钵罗泥熟俟斤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接受了宰相房玄龄的主张,答应把新兴公主嫁给夷男。由于诸多原因,夷男没有按时备齐聘礼,唐朝的一些大臣认为,聘礼没有备齐,就把公主嫁出去,会招致外族的轻视。于是,唐太宗下诏书,与夷男绝婚。
贞观十九年九月,夷男患病身亡,唐太宗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夷男死后,其小儿子肆叶护拔灼杀了哥哥突利失可汗,自立为颉利俱多薛沙多弥可汗,在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一带向唐朝大举进犯,拉开了唐与薛延陀长达九个月的较大规模的战争,结果薛延陀灭亡。铁勒各部的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多览葛、思结、契苾、奚结、浑、斛薛、白霫十二姓酋长都向唐朝称臣。贞观二十一年(647),唐朝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置“六都督府七州”,选择各部族酋长担任府都督、州刺史之职,并在古单于台(今呼和浩特市)设置燕然都护府,统领六府七州。至此,唐帝国的势力扩展到大漠以北,与北方各族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更加活跃。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
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