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首创密封试卷
樊英峰,刘向阳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从地方大量选拔治理国家的贤才。她独出心裁地创设了举荐和“试官”制度,就是对所有被荐当官的人,都先给一个职位,以试其才能。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笼络人才。
“试官”制度开始推行的头一年,武则天对存抚使(管理举荐人才及巡察天下的官)荐举的所谓人才,不管才识深浅,不问聪明贤愚,都加以擢用。高者试任凤阁舍人(相当于副宰相),给事中等官职,低者试任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官职。这种滥封官现象很快引起朝野的普遍不满。于是,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顺口溜云:
补阙连车载,——补阙一车一车地运,
拾遗平斗量,——拾遗满斗满斗地量,
杷推侍御史,——铁齿耙耧来的侍御史,
椀脱校书郎,——碗模子脱出的校书郎。 当时京郊举人沈全交听后,又续了两句:
糊心存抚使,——浆子糊心的存抚使,
眯目圣神皇,——眯目不视的圣神皇。
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侍御史纪先知,纪先知便下令逮捕了沈全交,要以攻击朝廷,诽谤君王治重罪。并立即奏明武则天,借以邀功请赏。武则天听罢却哈哈大笑,说道:“只要朕用你们都有才能,何必怕别人说长道短呢,还是免了他的罪吧!”纪先知无可奈何,只好放了沈举人。
事后,武则天考虑到“试官”的危害,决定选官实行考试制度。据说,有一年她在洛城殿亲自策问贡生,数日才完毕,果然发现了不少蠢才。为了使考试制度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遂颁诏天下,规定以后朝廷选拔人才,必须统一用纸糊上生员考卷上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的优劣选拔,由吏部决定授给官职。庸人刘餗《隋唐嘉话》中就记载着“武后以吏部选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书判之糊名,自此始也”。这就是最早的密封考试。直到今天的学生升学、竞赛考试,试卷上只填考生编号,而不写考生姓名。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达到公平竞争,选拔真才实学者的目的。
武则天改“试官”制为考试制,不仅裁减了大批滥竽充数的无能官员,也起用了许多英明贤能的人才,对巩固武周的统治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乾陵/樊英峰,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