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上官婉儿
樊英峰,刘向阳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祖父上官仪。善属文,贞观初举进士,初唐诗人。高宗时官至西台侍郎,位列三品,后来因主张废武则天皇后,于麟德元年(664)被许敬宗诬陷与废太子李忠(梁王)谋反,连同儿子上官庭芝(婉儿之父)一同蒙冤被斩。当时婉儿尚在襁褓之中,随母一起没入掖庭宫为婢。
在戒备森严的宫廷里,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上官婉儿,以她的端庄美丽和聪颖赢得了宫女、宦官们的喜爱。后来,她经特许在习艺馆里跟宫教博士们学习经史算书、作诗、围棋等。她的文才,更得博士们的赏识和垂青。
调露元年(379)初春的一个晚上,武则天带术士明崇俨给太子李贤看相时,在《少阳正范》书卷里发现了婉儿写的《彩书怨》。诗曰: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调,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
武则天问清诗的来由,惊汉道:“14岁的女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有点出人意料。”即令宫娥传来婉儿,命她以《剪彩花》为题,依前韵做一首五律。上官婉儿有恨在心,提笔一挥而就,诗曰:
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接过一看,连声称好。但见“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句,便问道:“你是不是有意在含沙射影?”
婉儿道:“陛下如果说我是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武则天便拉住婉儿,俯身亲抚其颊说:“你回答得好!朕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随即讲了自己14岁时向太宗要求驯服烈马狮子骢的故事,说道:“我知道你对于朕是有仇恨的,我杀了你的祖父,也杀了你的父亲。我与你应该是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吧?”
婉儿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
武则天说:“你回答的好,我正期待着你这样的回答。”
婉儿说:“我听说我祖父上官仪是一位好人,他做到丞相,诗也做得蛮好。您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
武则天说:“你祖父的诗是做得蛮好的,但人却不是好人。他当年离间宫廷,要挟皇帝,要把朕废掉,连诏书都由他拟好了。后来他们父子更图谋不轨,拥戴废太子李忠,竟连皇帝陛下也都想废掉。他们的野心太大,我不能不杀他们。”
婉儿低头不再言语。武则天向周围侍从说道:“朕存心要把一个对我有仇而又聪明的孩子放在身边,作为我自己的铁鞭、铁挝和匕首,监视朕的言行。你如果看到我有一天苟且偷安,不勤恳政事,所言所行有害于天下人,你就把我当作狮子骢鞭也好,挝也好,刺杀也好,都行。”一席话,说得婉儿心悦诚服,前嫌尽释。遂后,武则天命婉儿离开掖庭宫,留在自己身边。有人好心地劝她,把有两代杀亲之恨的仇人放在身边,未免太危险了。武则天却不忍舍弃这位聪慧的小宫女,并有心培养她,让她发挥自己的才能。婉儿也忠心耿耿地为女皇效忠。
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八月,裴炎、李贤、骆宾王等苟和逆谋。婉儿要去向武则天告密,其母郑氏不许。婉儿说:“我服侍天后整整一年半了,我觉得天后和蔼可亲,她一心一意在替老百姓做事,对自己的身体全不顾恤。天后是一位好人,当今天下离不了她……”最后,还是被母亲劝住了。
不久,正谏大夫明崇俨遇刺身亡,凶手赵道生供出是太子李贤指使的,牵连到婉儿。结果,赵道生被削发,遣送入奉先寺做了和尚,太子贤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对于婉儿,左御史大夫骞味道上奏道:“婉儿知恶不举,与恶同罪,应该处以绞刑。”
武则天道:“婉儿知恶不举,罪行严重,应该处以绞刑。不过,她才十五六岁,再多受些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流刑也太重了,改处以黥刑,在她的额头刺上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我要依然把她放在我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感化她。如果我连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都不能够感化,我怎么能‘以道德化天下’呢?”自圣历年起,女皇处理百司奏事,多令婉儿参决。婉儿感恩戴德,忠心不二,遂成为女皇的心腹笔杆。
武则天掌权时,重用侄儿武三思,常出入宫中。上官婉儿与三思勾搭成奸,来往甚密。出于对武家的感情和偏袒,在专掌诏命时,多次推崇武家,抑排李家,因此,节愍太子李重俊深恶痛绝,曾出兵捉拿,险些丧命。中宗朝,婉儿又受宠信,封为昭容。成为宫廷权威作家,起草诏命,赐宴赋诗,和曲填词,殿试主考等,才压群芳。因之诗人吕温曾赋诗《上官昭容书楼歌》,赞曰“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后来中宗李显被韦后毒杀,临淄王李隆基(后为唐玄宗)起兵诛除韦后及其党羽时,婉儿也被李隆基斩杀于阙下,死时年仅47岁。
唐乾陵/樊英峰,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