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牡丹花卉
樊英峰,刘向阳
牡丹花,亦称富贵花,人称花中之王,又有国色天香之誉。说起来也怪,这种中国大地上的特产植物竟和女皇武则天有了联系。下面试举两例。
(1)牡丹入宫
唐代以前,牡丹原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野生植物,花系单层。将其移植长安城中,培育成为庭院观赏花木,大约始于唐代,因而,唐代长安人对牡丹花有着特殊的感情。
据唐宪宗时的舒元舆在《牡丹赋序》中说:古人谈论花事,从未提过牡丹。原来牡丹那时只藏于深山,孤芳自赏,不为世人所知晓。那么它是怎样出名的呢?据说在西河(今山西省汾阳县)武则天的家乡,有座香精舍,种有牡丹。每到暮春三月,前往观赏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为上国的一件盛事。这段记载可以和裴土淹移植白牡丹的韵事互相印证。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山西,回京时,至汾州众香寺游览,得到一棵白牡丹,便带回长安,种在自己家中。牡丹开得很盛,成为天宝年间京都下的一大奇观。由此可知,牡丹花大致是在唐代初期由晋中一带传入长安的。由于园丁们的辛勤培育,它的品类不断增多,以至成了长安卓冠群芳的名花。这个功劳应该记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身上。
(2)牡丹起解
时至严冬,草木零落。一天,武后偶兴驾到御花园,见满园荒芜,心中不快;她突然异想天开要在人世间显示奇迹。遂回宫降旨:“限御园中百花连夜齐开,不得有误。”隔天清早,果然满园桃李清芳,群芳争艳。武皇听报大喜,传旨在御花园设宴庆贺。正欢饮之间,宫女前来面奏说:“御花园中所有的花都开了,惟独牡丹未开。”武后大怒道:“牡丹妄称是花中之王,胆敢忤旨!”命宫人“火炙其枝”,以示惩戒。随后,则天皇帝将牡丹一家连锅端贬到洛阳。据传洛阳至今还有一种奇妙的牡丹,其枝着火便燃,称为天下异种,大概就是当年“炙枝牡丹”的后代。则天皇帝把牡丹“下放”到洛阳是差董超、薛霸押送前去报到的。有诗为证:
未到三春花发时,世间何故怨春迟?
霸王风月竞如此,肠断洛阳花炙枝。
“牡丹起解”这则神话故事,附会在武则天身上不是无因的。女皇到了晚年已经在走下坡路子。“专横跋扈,倒行逆施”,只是依靠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的局面。孤家寡人,困守深宫,百无聊赖,只好亲自来串演“牡丹起解”,享受一番“霸王风月”。
唐乾陵/樊英峰,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