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俑学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军事编概述

郭淑珍,王关成


  本编选录了二十年来(1974—1994)秦俑军事方面的研究文章,共47篇。其研究内容涉及了秦代军事的各个方面,如武装力量的构成、兵役制度、军队编制、军事装备、军事思想、军队兵种、指挥系统、兵器制度、军阵、军衔、军爵、军服等。
  关于秦兵马俑坑及秦俑军阵性质问题,是二十年来秦俑军事研究讨论中最热门的话题。目前,秦俑坑的军事性质即兵马俑象征着秦王朝的一支军队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这支军队属于秦代武装力量中的那一种,学术界意见还比较分歧,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1)认为,“葬仪制度是古人信鬼神的观念形态的反映,生前以大批军队屯卫京师,死后要以大批兵马俑群陪葬”,所以大型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似象征着屯驻在京师外边的宿卫军”。(2)认为:“兵马俑是军队的象征,它是秦始皇帝为自己设计的地下王国的军队,代表着另一个世界的国家武装力量,”(3)认为兵马俑“应该是一批送葬的俑群”。(4)认为兵马俑坑的性质是“表彰统一全国军功所树纪念碑式的‘封”’。以上是早期研究中关于秦兵马俑坑性质的几种观点。随着研究讨论的深入,学者们渐认同于前两种观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1994年第四届秦俑秦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兵马俑三坑象征“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宫廷侍从、宫城卫士及京师屯戍兵三种武装力量。关于秦俑军阵的性质,实质上是秦兵马俑坑性质问题讨论的继续,有的学者认为,古代军队的编制当有左、中、右三军,一号坑是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为右军;二号坑是战车和骑兵为主的曲形阵,为左军;三号坑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坑军阵的军幕。二、三号兵马俑坑之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拟意中的中军。三军拱卫京师,当是秦代统治者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江山的思想反映。有的学者认为,秦俑一号坑的布局属于方阵体系。二号俑坑是一个兵营性质的形式,而非某一种战阵。四号坑应是个表现战阵的形式。也有的学者认为秦俑一号坑军阵“采取的是一种春秋时代和车战相应的‘鱼丽之阵”’为主军配置,二号坑属于整个军阵中的佐军配置,拟意中的四号坑可能是后勤部队。还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实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五个兵马俑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中、左、右配置兵力,实为秦代乘之所演习的八种阵法中最基本的阵法——方阵”。对以上诸观点,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异议。一种观点认为秦军早已抛弃了传统刻板的三军配置,而是采用两军配置的布阵。“秦俑三号坑并不是当时的军幕,而是当时军伍社宗的模拟和再现。”一种观点认为秦俑一号坑军阵的性质为守阵,即“圆阵”。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号俑坑“当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者权说之为‘南军’,二号俑坑似乎是反映中尉统帅的京师屯戍兵,是为北军;三号俑坑,决非人们通常说的‘军事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从——郎卫。”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秦俑二号坑中的军阵是由四个小阵组成的“四鲁阵”。
  关于秦俑军阵中的兵种及战车,有的学者根据秦俑坑出土的战车的情况,认为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有的学者认为秦俑坑出土的战车其功能、性质、作战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不能和车战时代的战车同日而语,秦俑军阵战车显示的丰富内涵,标志着步战阶段的成熟时期。还有的学者认为“秦军步兵战术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也有的学者认为“秦军作战并非仅仅使用单一兵种、阵法击敌,而是常用多兵种、多单元、多手段、多样战术的合成阵击敌。”
  关于秦俑军事装备问题的讨论焦点,一个是集中在秦俑坑出土的战车上(如前所述)一是关于秦俑坑出土的兵器。有学者认为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兵器“是一些过时的旧武器,而不是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新式铁制武器”。一部分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兵器是秦军的实际装备,钢铁兵器取代青铜兵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从战国开始到东汉以后才完成的。
  关于秦俑坑军事内涵所反映的秦代军制问题,主要集中在兵役制度和军队组织编制、武器装备的铸造管理制度诸点上。有学者认为,秦国实行两种兵役制,即郡县征兵制和常备兵制。二号坑属常备兵,一号坑属郡县兵。有的学者认为秦国实行的是“以郡县为单位的征兵制、好象未实行募兵制。秦代军队的组织,平时有宿卫军、边防兵及郡县兵三种,是采取兵役的方式征发的。不存在野战性的常备兵。有的学者根据秦俑坑出土兵器铭文,认为“秦国兵器铸造、使用、保管、分配分权”。
  关于军阵指挥系统与指挥手段问题,有学者根据秦俑坑出土的指挥物遗迹——战鼓、战旗,铎及指挥权的物证铜钺,认为指挥系统的形成是根据俑坑目前出土的各级军吏身份来确定的。
  关于秦俑服饰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秦时实行征兵制,士兵来源为农民,其服装是自备的,故秦军士兵的服装不是军服,而是常服。有的学者认为秦俑“其装束所反映的不是常服,当是除水军以外的秦军战服。”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秦俑军衔、军爵、秦俑防护装具、秦汉陶俑军阵比较方面的研究论文,本文限于篇幅不再叙述。
  总之,二十年来秦俑军事问题的研究,其成果是丰硕的。它的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秦代军事乃至中国古代军事史的认识。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专题还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如秦俑坑及军阵性质、秦军作战方式等问题。学术研究,贵在争鸣,相信随着秦陵秦俑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对秦俑军事问题的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引起新的学术讨论的热潮。
  

秦俑学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