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西岳庙和西岳庙石人——读《西岳庙》/三
李零
三、石人的形象和位置
讲完西岳庙的布局,我再讲一下石人本身(图二)。
这件石人,报告21页有两段描述:
1982年秋出土于御书楼西侧深约1米处。石人用石灰岩雕刻而成,呈站立状,头戴平冠,脸庞圆润,鼻头稍矮,面微平,双目向前平视。身着右衽宽领阔袖长服,腰间系带,足穿方口浅脸窄帮履,右手持彗,左手搭在右臂上。身高1.75米。据文献记载:在石人的下身前篆刻有“西岳庙神道阙”六字,现因时代久远,长期受风雨剥蚀,表面麻点痕迹密布,字迹已漫漶严重,不能辨识。
石人为圆雕,耳、鼻、眼、口用线雕技法刻成,双目炯炯有神,但体形线条拙朴,形态生硬,有早期石雕之风格。持彗人物在东汉画像石中多见,其形态与此石人不尽相似,但从雕刻技法和风格看,其时代为东汉无疑。据史书记载,西岳庙曾有汉代弘农太守张勋建造的石阙和《段煨造华山堂阙》碑,这次出土的云纹石阙檐,佐证了庙前曾建有石阙和石人身前篆刻有“西岳庙神道阙”六字之说。
石人原来是一对,现在发现的石人只是两件中的一件。报告说,“据文献记载:在石人的下身前篆刻有‘西岳庙神道阙’六字”,[1]没说根据何书。今查乾隆五十三年陆维垣、许光基修纂《华阴县志》卷十六《金石》,有“汉西岳神道阙”条,原文作“‘西岳神道阙’五篆字,刻在石人胸前,虽剥蚀尚仿佛可辨,今在西岳庙中”,铭文没有“庙”字。现在发现的石人,身上看不出文字,恐怕要考虑,文字有可能在另一件石人身上。它很可能还埋在御书楼附近。
研究石人在庙中的位置,要看明清的庙图。
第一,我们先看一至三号图(图三)。我们要注意,报告说,今西岳庙后部的万寿阁是明道士席殿魁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后增建。一、二号图,画面最后,只有土山,没有万寿阁。这两幅图都没有万寿阁,可见是1606年前的庙貌。当时,石人是在内城北,今万寿阁的前面。一号图,放生池在西,石人在中间,左右相向立,背景是土山。二号图,放生池在中间,石人在两侧,左右相向立,背景也是土山。三号图有万寿阁,晚一点儿,但石人还是在内城北,放生池的位置在中间,同二号图,石人画得十分草率,好像竹笋,也在放生池的两侧。
第二,其他五幅图,都有万寿阁,同三号图。但放生池在西,不在中间,则与一号图相同,而有别于二、三号图。这五幅图,除六号图没画石人,其他四幅(图四)都有,不是画在万寿阁前,而是画在灏灵殿的月台前,左右相向立,与明代庙图的位置不一样。这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石人原在内城北,后移置灏灵殿月台前;另一个可能,石人被废弃,埋在地下,灏灵殿月台前的石人是后来仿刻。但无论哪种可能,石人原来的位置都在内城北。
石人的位置原来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重要。
报告介绍,1996—2002年的发掘,各个时期的发现几乎都有,包括两汉遗存、南北朝遗存、隋代遗存、唐代遗存、五代遗存、宋代遗存、金元遗存、明代遗存、清代遗存、中华民国时期遗存。其中两汉遗存,主要是遗物,没有建筑,[2]建筑是从南北朝开始。南北朝和隋唐的庙域约当今内城的后半,即金城门以北,宋代向南扩建,才有了现在的内城,金元并加了外城。月城未发掘,始建年代不详,但从三号图看,至少明代末年已经有了。
今西岳庙,给人的印象是,它的后半比较空旷。报告23页说:“两汉时期的遗存分布在庙内后部(少皞之都石牌坊以北),受破坏比较严重,这次做的工作很少,没有发现建筑遗迹,出土的遗物也不多,建筑材料有板瓦、筒瓦、石阙檐残块和生活用具及货币等。因未发现建筑遗址和瓦当、条砖之类的建筑材料,遗址的性质尚难确定。不过这些遗物的发现,为找寻两汉时期的西岳庙提供了新线索。”
西岳庙,《太平寰宇记》卷二九:“华阴县有南北二庙,北庙有古碑九所。”[3]其中汉碑有四:
(1)延熹八年(165年)《西岳华山庙碑》,是记弘农太守袁逢于延熹四年至延熹八年(161—165年)修华山庙事。原碑已毁,有拓本传世。
(2)光和二年(179年)樊毅《修华山庙碑》和《修华山亭碑》,是记弘农太守樊毅于光和元年至二年修华山庙和华山亭事。原碑已毁,文见《华阴县志》。
(3)建安年间(196—219年)段煨《造华山堂阙碑》,是记汉镇远将军段煨造华山堂阙事。原碑已毁,文见《华阴县志》。
这四件汉碑都是东汉石刻。它们可以证明,东汉时期,原址已有西岳庙。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出土的西岳庙石人,出土位置在西岳庙后部,今少皞之都石牌坊以北。1996—2002年的发掘,两汉遗物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一带,特别是外城东北角楼外的探沟(G48H1),也在附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两件石阙檐残块。它们都以石刻的卷云纹瓦当为装饰。中岳庙前的太室阙,也有这种带瓦当装饰的屋檐。
文献记载,庙前石人,石人是立庙前,神道又在石人前,石阙又在神道前。如上引《水经注》卷十六《榖水》所记郦食其庙,就是庙宇朝东,门前有两石人夹道立,石人的前面有二石阙。中岳庙石人,也是石人在庙前,夹神道立,石阙在神道之端。
既然,石人有铭,曰“西岳庙石阙”,段煨《造华山堂阙碑》也提到“又造祠堂,表以三阙,建神路之端”。那么,如果石人的位置原来就在内城北,位置没有变动,东汉西岳庙就很可能在石人背后,前面是神道,神道前面有三阙,今万寿阁所在的万寿山,也许就是汉庙的废墟。
当然,这些怀疑还有待证明。
注释
[1]强跃、张江涛说,“据载此石人右上角镌刻有‘华山神道阙’”,又不同。见氏著《西岳华山庙》第30页,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2]隋代、五代和中华民国时期,也只有遗物,没有建筑遗迹。
[3]《西岳庙》,510页。九碑,除《隶释》卷二著录的上述四碑、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和北周《修西岳华山神庙之碑》,这六碑最古老,当在其中,我估计,唐《玄宗御制华山碑》、《述圣庙碑》、《华岳精享昭应之碑》也在其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