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小型秦墓木棺尺寸与葬式的关系——以凤翔西村、凤翔西沟道、咸阳塔儿坡墓地为例
陈洪
陈洪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馆员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手法,解析小型秦墓棺长与葬式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棺长的变化与葬式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不能仅凭棺长推测葬式,棺椁等葬具的制作并不在秦律《工律》的标准化规定范围。
关键词 小型秦墓 葬式 数值分析 散点图
迄今为止,关中地区经过科学发掘的秦墓已有千余座,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型墓。小型秦墓的墓主是处于秦国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这些墓葬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丧葬习俗和社会状况。
春秋时代之后秦墓逐渐进入变革期,小型墓葬在随葬品[1]、头向[2]等许多方面均发生变化。到了战国中晚期,历来被视为小型秦墓特征之一的屈肢葬,更是被直肢葬所取代。一般说来,屈肢葬的棺比较短小,而直肢葬的棺则比较长大,随着葬式由屈肢变直肢,棺势必也会由小变大。然而,小型秦墓的棺长是否完全与葬式同步变化呢?考古发掘过程中人骨腐朽无法判明葬式时,是否可以根据棺的大小来推测原来的葬式呢?秦律规定,制造同样器物时尺寸必须相同,那么,棺椁等葬具的制作是否也在秦律《工律》的标准化规定范围?本文拟根据发掘报告提供的数据,采用数值分析手法,就上述问题展开实证性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注释
[1]陈平:《试论关中秦墓青铜容器的分期问题》(上、下),《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3、4期。
[2]陈洪:《秦墓的头向及其相关问题讨论》,《回顾与创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9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