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也谈睡虎地墓地使用者的族属/一/(一)

陈洪


  一、葬式、头向方面的线索
  (一)葬式
  由于土质、环境等原因,睡虎地墓地多数人骨葬式不明,仅9具人骨可辨葬式,其中直肢葬6座、屈肢葬3座。从发掘报告图例看,M11人骨上身仰卧,下肢微曲,股骨、胫骨夹角大于90度,与秦人标志性的屈肢葬式明显不同,甚至有学者据此认定其为楚人而非秦人。然而其身高远大于棺长,只有下肢弯曲身躯才能容于棺内,所以,这个木棺是以屈肢葬为前提制作的。[1]再如M45,左、右腿交叉,下肢略弯,与M11同样不够“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等地发掘的近3000座楚墓均为直肢葬,完全不见屈肢葬,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睡虎地墓地采用屈肢葬的“喜”等人并非楚人。
  整个春秋时代以及战国早期,关中地区中、小型秦墓盛行四肢蜷曲特甚的屈肢葬,但自战国中期以后,屈肢葬数量骤减,相反直肢葬却数量剧增,同时,还出现了下肢微屈的屈肢葬(如塔儿坡M25083、塔儿坡M17193、黄家沟M43等)。即秦人的葬式有一个由屈肢向直肢转变的过程,而下肢微曲的屈肢葬是这个过程中的中间形态。笔者以为,这正是睡虎地墓地没有踡曲特甚屈肢葬的根本原因,睡虎地M11、M45微屈的屈肢葬式,可以说折射了关中秦地葬式所发生的变化。
  注释
  [1](日)間瀬収芳:《雲夢睡虎地秦漢墓の被葬者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1982年第41卷第2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