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研究/秦始皇帝身世之谜
刘占成
按语:本文发表于《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13年第3期。文章根据原著资料,对秦始皇帝身世问题进行了客观的、理智的专题研讨,对两千多年来关于秦始皇帝身世问题的质疑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企图揭开秦始皇帝身世之谜,为学人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的结论。
秦始皇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出生地在邯郸,因为生于正月,取名为正,或为政,姓赵氏。《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故后世称秦始皇为嬴政或赵政。秦始皇帝是他做了皇帝以后的称号。公元前247年,嬴政13岁就做了国王,称为秦王政。公元前238年加冕亲政(22岁),公元前210年病死沙丘(50岁)。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图一),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里,就编撰有《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身世问题的提出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事实客观、文字精彩,被公认为是信史。史学研究者的考证和研究,都离不开参考《史记》的文献记载。它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可是,同样是在司马迁的笔下,有关秦始皇身世问题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史记》有这样的记载:庄襄王去世,儿子嬴政登位,这就是秦始皇帝。①还有一段记载是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当年庄襄王作为秦国的质子到了赵国,他看见了吕不韦的一个小妾,因为喜爱就娶了她,生下始皇。由于始皇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下来就取名为政,姓赵。13岁的时候,庄襄王死了,政即位做了秦王。②以上两段记载都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可是,在《史记》中,却还记载了一段嬴政的亲生父亲是吕不韦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说,吕不韦从邯郸女子中选取一些最美丽又会歌舞的美女,并与她们同居,知道其中一位女子怀孕了。某一天,作为秦国人质的子楚到吕不韦住的地方去喝酒,看到了那位已经怀孕的女子,很是爱慕,于是起身向吕不韦敬酒,并提出了要吕不韦把这个美女送给他的请求。吕不韦当时一听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财,把最大的赌注都押在了子楚身上,想用这种手段去钓取奇货,自己的将来就靠子楚发达了。于是,便把他也很宠爱的姬妾献给了子楚。这个美女掩盖了自己怀孕的事情,一直到了足月生产,生下了儿子嬴政,美女也被子楚立为夫人。③这样一来,谁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便有了两个版本,一种认为嬴政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一种说是吕不韦与赵姬所生,秦始皇的身世问题给后人留下了层层迷雾。时隔两千余年,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虽然意义已经不大,但通过研究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对史学界也不能说毫无意义。鉴于此,笔者专题撰写这篇论文,企图揭示秦始皇身世之谜。
对文献记载的解读与结论
《史记》的相关记载,有两点我们可以肯定:一是吕不韦不但是一个腰缠万贯、家累千金的富商大贾,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心计很会办事的人。二是赵姬曾与吕不韦有染,是吕不韦的女人。这两点正是我们谈论秦始皇身世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我们先分析讨论一下赵姬的出身。《吕不韦列传》中有两说,一说她是“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即舞女;另一说是“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即赵国豪门的千金。舞姬和豪家女,二者有天壤之别,究竟孰是孰非?我们倾向于赵姬是邯郸的豪门女子。试想,吕不韦作为一个家累千金、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相当于现代的“大款”,他会去找那些普通的舞女或一般的歌伎吗?不可能!找一个豪门千金才符合吕不韦的思想和做派。不过,赵姬这位豪门女子,不但长得绝色靓丽、十分漂亮,而且是能歌善舞,传为“舞女”也在情理之中。司马迁的记载并不相互矛盾。《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列传中有赵姬“自匿有身”,这是秦始皇身世的关键问题所在。从《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记载文字看,吕不韦好色放荡,但并不是说他就会娶一般的舞女歌女姬为妾。纳妾只有找能歌善舞的赵国豪门女子,才符合吕不韦的身份和性格。把这样的女子嫁给秦国王子,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如果她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子,秦庄襄王也不会不考虑身份和门第。问题是,赵姬在被吕不韦献给子楚以后,她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因为她生下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如果说“自匿有身”属实,那么秦始皇就是吕不韦的孩子无疑。若“自匿有身”有假,那秦始皇就不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了吗?笔者的回答是有可能,而且还有很大可能。为什么?
前面我们说道,赵姬在嫁给秦庄襄王前,曾与吕不韦有染,是吕不韦的女人。关键是在吕不韦把她献给庄襄王以后,他们二人的“情人关系”仍然保持,这在《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得十分清楚:秦王年幼,太后不时和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家中奴婢多达万人;秦始皇日益长大了,太后还是淫乱不止,吕不韦害怕他们的奸情败露,灾祸牵连到自己;等等。④既然生秦始皇后,秦始皇都长大了,吕不韦还和始皇母赵姬私通,谁能确定赵姬嫁庄襄王后,他们的偷情就中断了?没有中断,那就完全有可能在这期间怀孕,尔后生下秦始皇。当然,这里面同时也存在秦始皇的生父是庄襄王的可能性,只是比较而言,是庄襄王的可能性要小于是吕不韦的可能性。因为当年秦庄襄王的身体本钱并不好,《史记·吕不韦列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即位三年就死了,说明秦庄襄王身体健康情况确实不佳,他不但根本满足不了赵姬王后的欲望,而且无力顾及吕不韦和王后的私通。庄襄王体弱多病,房事留嗣难免不受影响。吕不韦经商头脑发达,身富力强,好色欲强。从这一点上分析,笔者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假如吕不韦以前和王后没有任何关系的话,他怎能会轻易地与王后私通?他依仗什么号称秦始皇的“仲父”?秦始皇是不是他的儿子,吕不韦是心知肚明的。《史记》虽然说吕不韦和王后私通是嬴政当上秦王以后的事,但却透漏了他们的关系一直没有中断的信息,这正是我们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吕不韦能做破家财千金拥子楚为王的政治投机,也就敢做移花接木的更大投机,这完全符合这个富商大贾、好色之徒的思想和性格。这也是吕不韦的聪明之处。说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确实存在着“风不吹,草不动”的事实,不会是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虽然如此,当时子楚仍然是现实的、合法的丈夫,其子只能姓嬴,而不能姓吕,更不能称为“私生子”,现代社会也是如此。社会上很多保持情人关系的男女,女人所生的孩子究竟是谁的,谁也说不清楚,但孩子仍名正言顺地归现任丈夫,姓氏亦随母亲的现任老公,这种现象古今同理,由好事者说去吧。因为姓氏与亲子问题,并无绝对的直接对应关系。
通过研究,秦始皇的身世问题,笔者的结论是,从生理、血缘关系上讲,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从社会和现实关系上说,秦始皇的父亲是庄襄王。秦始皇随父姓嬴不姓吕,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其母赵姬从来也没对秦始皇说过他的生父是吕不韦。秦始皇也从来没有认吕为父,我们从始皇即位十年时罢免吕不韦相国职务后,写给吕不韦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信中秦始皇对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绩?可秦国封你在河南享有十万户的封地。你跟秦国有什么亲呢?可你竟号称仲父?”⑤面对比自己更强势的儿子,吕不韦只好饮鸩自尽,悲愤而死。也许吕不韦认为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也值了。司马迁最后对吕不韦的评价说:“孔子所说的‘表里不一,欺世盗名’的人,大概就是吕不韦这种人吧?”⑥可谓一针见血,入骨三分。秦始皇生在邯郸,长在咸阳,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才随母从赵国回到秦国,他七八岁之前和母亲在赵国主要靠吕不韦照管。精明的吕不韦的付出不会是无代价的,更不会是无根无由的。其中的根由只有吕不韦自己知道。这里并不存在秦始皇姓吕不姓赵,秦宗室香火熄灭,等于是秦亡国在先、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在后的问题。
对有关秦始皇身份问题的质疑与分析
对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史料记载,从明代学者汤聘尹、王世贞到现代学者郭沫若、王立群等,都提出了异议和质疑,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战国策》不见记载。一些学者认为,《战国策》成书早于《史记》,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而秦国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可是《战国策》对于这件有关秦朝血脉的事情只字不提,《战国策》既然没有记载此事,就应该是司马迁的杜撰。笔者认为:司马迁写《史记》,可以参考《战国策》,但《史记》绝不是《战国策》的翻版,对于内容的增减都是非常正常的,难道《史记》中所写进去司马迁自己掌握的客观资料在《战国策》中找不到记载,就都是司马迁的杜撰不成?所以,用《战国策》不见记载,而否定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相信司马迁治学严谨,《史记》记述风格慎重,对吕不韦和赵姬之事的记述不可能是凭空捏造。目前要想彻底否定《史记》记载,可以说还是论据不足。
第二,关于大期生子问题。有人从赵姬生嬴政的时间上对私生子说提出质疑。因为司马迁说:“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是指12个月,怀孕12个月之后才分娩,就不可能是婚前怀孕,所以《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述值得怀疑。按常理,女子从怀孕到生产,需要9个月10天,也就是人常说的“十月怀胎”。过去女子一般在孕后一两个月才会发现自己怀了孕。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说吕不韦在献赵姬给子楚之前,就已经知道她怀孕了呢?大期生子,起码说明秦始皇是婚后满月出生的孩子。因此,正常怀孕期满生下的孩子,我们怎么能怀疑他不是秦庄襄王的骨肉?对于这一问题,如果我们前面所说,吕不韦与庄襄王王后偷情私通致其怀孕成立的话,这就不是问题了,再不存在“大期”的问题了。“大期”也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赵姬婚前自认为怀孕,实际上并没有怀孕的事实。秦始皇是赵姬和秦庄襄王婚后所生,但要想彻底否认秦始皇与吕不韦的血缘关系而使质疑成立,除非拿出赵姬与庄襄王婚后再从未和吕不韦发生过关系的证据。这就是我们对“大期”问题的认识和解读。
第三,秦始皇私生子说与楚考烈王事雷同,疑为抄袭。楚考烈王事梗概是这样的:楚国国君考烈王没有儿子,作为相国的春申君四处寻找宜于生儿子的女人进献给楚王。赵国人李园闻讯打算把自己的妹妹进献给楚王,结果他先把妹妹进献给了春申君,并得到了春申君的宠幸,知道她怀孕后,春申君又把她进献给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的妹妹当初与春申君同房怀孕后献给楚王所生的儿子登位,这就是楚幽王。⑦这个故事确实与吕不韦和赵姬的故事很相似,有点儿雷同。如先妊后嫁、生子为王等情节,但这只能说明当时社会的确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且不是孤例。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上完全是两件事,一件发生在楚国,一件发生在秦国,岂可混为一谈?若以此说司马迁抄袭、张冠李戴、混淆视听,笔者认为是对史圣司马迁的极大不恭,抄袭对司马迁有什么好处?有必要吗?统观《史记》,司马迁忠实于史实,绝非猎奇传闻。两个故事都有所据,不会是毫无根据。所以,我们还是笃信《史记》记载。
还有当事人不说,外人怎能知晓等其他一些质疑,都是值得推敲和商榷的。最后,我们再从性格和做派上面把吕不韦和秦始皇作一比较。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中资料,吕不韦能著书立说⑧、能领兵打仗⑨、能制造兵器⑩(图二),这些与秦始皇焚书坑儒、销兵铸钟鐻、统一六国等等表现出的性格做派何其相似。我们还不能把这些仅仅只看作是本能模仿,而应该认为是继承了吕不韦的基因,是基因遗传所致。若用DNA鉴定,科学将证明秦始皇与吕不韦的基因吻合度会更接近基因匹配值。
转眼间,两千多年过去了,有关秦始皇身世的争论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论赵姬是否是有娠后嫁,还是嬴政真为秦室血脉,这些争论均无法掩盖秦始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12年10月
注释
①《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③《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④《史记·吕不韦列传》:“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
⑤《史记·吕不韦列传》:“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⑥《史记·吕不韦列传》:“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⑦《史记·春申君列传》:“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以李园女弟为王后。”“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⑧《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著侯多辨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⑨《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面对劲敌,秦庄襄王子楚不是派能征善战的老臣蒙骜等将军去讨伐,而是给吕不韦以兵权,让吕不韦率大军去指挥。这足以说明对吕不韦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我们认为与赵姬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吕不韦的军事才能。
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在秦陵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秦始皇纪年三年、四年、五年、七年的青铜戈,戈体有吕不韦名字的刻铭,说明吕不韦是当时主持监造兵器的中央官员。
(本文图片由秦陵博物院考古部张天柱主任提供,在此深表谢忱。)
耕播集/刘占成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