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坑中陶俑的发型、胡须各有多少种?说明了什么?
张 宁
秦人对头发、须眉非常重视,往往把头发的式样看成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肉刑之废,轻重无品,下死则得髡钳,下髡钳则得鞭笞。”“髡”,即剃去头发。髡钳比死刑轻,但却比鞭笞重,可见人们对头发的重视,这种对头发的重视,除了作为刑罚使用,反映在生活中,便是对发式的重视。我们无法看到秦人的发型,但从秦俑的发型,就可以看出秦人对发型的重视与考究。
从秦俑的发型看,有螺旋纹式、篦纹式、波浪式。发髻有圆髻、扁髻。圆髻的形状远看大体相似,近看又有多种变化,有单台圆髻、双台圆髻、三台圆髻。发髻的盘结花样繁杂,真实地反映了秦人的生活。
除了头发,秦人对胡须也十珍爱。一般成年男子都留胡须,只有犯了耐罪才剃胡须。《礼记·礼运》正义:“古者犯罪以髡其须,谓之耐罪。”另外,胡须也是男子美的象征。我们且看反映在秦俑身上的须样。
秦俑的胡须,大体可分为:络腮大胡、三滴水式的髭须、长须型、犄角大八字胡、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矢状小八字胡、板状小八字胡等。这些须样,只是就大轮廓而言,其实细微的变化很多,每种须样里,又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这就赋予人物以多姿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从秦俑发型的花样翻新,胡须的变化多样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秦人并不都是刻板呆滞的,而是各有所好,各有自己的审美观。秦俑的发式及胡须便真实地反映了秦人丰富的生活情趣。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