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是如何修复的?采用了哪些工艺技术?
何 宏
铜车马陪葬坑发现后,经国家和省上批准,对这一国宝采用压力切离法,即将一块带刃钢板水平压入文物底部土层,将两乘铜车马自然分割成四箱,再进一步把木箱板和钢板结合成一个整体,于1980年12月28日完整迁移到秦俑博物馆内。当时,两辆铜车马上马腿、车舆、篷盖、车辐残断,车马彩绘也局部脱落,而铜车马自身又具有体型大、形体重、结构复杂、残破严重;部分构件铜质氧化严重;有些部件过薄、过细;工艺精细;内外都有绘彩花纹的特点。针对铜车马的复杂情况,修复专家们采取了逐个研究,逐个解决的方法,即根据零件大小,所处部位,受力强弱,受力形式,质地良差,有无彩绘,残破程度等不同情况,划分出修复等级,以此为依据,逐个确定具体的修复方法。如小型零件,受力程度要求不高,铜质较好,能够“吃焊”的断口,采用低熔点锡铅合金焊料进行焊接;中型构件,所处部位重要,受力比较集中,要求有一定强度的断口,则采用熔点略高的镉锌合金焊料进行焊接;大型部件,处于要害部位,承负主要重量,受力形式复杂而着力点又高度集中的断口,则采用熔点较高的银钎焊进行焊接。补缺部分采用堆焊,然后修锉成型。氧化严重,无法焊接或内外壁都有花纹彩绘,不允许焊接的,则采用肢接加销钉的方法进行连接。有些地方,既不允许焊接也无法使用销钉加胶接的,则采用扒钉加胶固的方法。质地较好器壁较厚的地方,采用打孔攻丝,螺丝连接加胶固化的方法。而变形的部位首先进行机械矫形,这就形成了焊接、胶粘、机械连接,在适当部位附件加固的综合性修复方法。
修复工作的难度并不亚于创造时的艰辛。清除两千多年的积锈、沉垢,必须小心谨慎,一丝不苟。正是我们身边那些孜孜以求的修复专家直接参加现场清理,确保3 000多个精细的零件通过各种联连、装配,科学地完成了复原工作。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使铜车马摆脱了两千多年的泥土重压,从黑暗的地府走到了光明的人间。
1988年5月1日,两乘铜车马以它当年的瑰丽风姿走到了人们面前,来自五大洲的客人看到这稀世珍宝时,无不称奇,赞叹不已。它为古都西安更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