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秦俑百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扑朔迷离的秦兵马俑二号坑

张 涛


  1976年5月至1977年8月,秦俑坑考古队对二号俑坑进行了钻探和局部试掘。根据钻探和试掘材料分析,二号俑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不到一号俑坑面积的二分之一。东西两端各有4个钭坡门道,北边有2个钭坡门道。平面结构明显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一个正方形的坑道式建筑,北部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坑道式建筑。二号俑坑东西最长处120米,南北最宽处98米(均含门道),深约5米。在试掘方内出土木质战车11辆、驾车陶马67匹、骑兵俑32件、陶鞍马29匹,各类甲俑163件,各类青铜兵器900余件。
  根据试掘材料分析,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二号俑坑后,估计将会出土木质战车89辆、高大的陶质车士俑261件、拉车的陶马365匹、骑兵俑116件、陶鞍马116匹、步兵俑562件和大量金属青铜兵器等。1994年10月14日,二号俑坑考古发掘现场正式对外开放,边发掘、边修复、边研究、边展出的开放。
  根据坑形和坑内陶俑兵种的不同,二号俑坑可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坑东部突出的大斗子部分,长26.6米,宽38.8米,东西两端各有宽3.2米的环廊,中部有4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与长廊相通。这个单元构成二号俑坑的前角,其编列的方法是分为阵表和阵心两部分。阵表(即方阵)的四周,是由174件立射武士俑组成,阵心部分由160件跪射俑组成,分为8路纵队,每路20件。这样在作战时立射和跪射手轮番射击,增强了战斗力。第二单元,位于俑坑南半部,平面近似方形,长52米,宽48米,分为8个过洞,长廊与过洞间用立木封堵。这个单元由64乘战车组成车兵方阵,列队形式是横为8列,纵为8排,每乘战车仅有车士俑3件,御手居中,车左、车右各一件。第三单元,位于俑坑的中部,平面呈长方形,长68米、宽16米,东端与第一单元西端南北向长廊以夯土墙相隔,墙上辟门以相通,西边有一边廊,向西延伸突出形成一个小斗子,中部有三条东西向过洞。这个单元为车兵组成的矩形方阵,共为8列,每列6乘战车,战车后面除8名甲士外,还跟有8至36名车卒。其后还有少量骑兵。第四单元,位于俑坑的北半部,平面呈长方形,长50米,宽20米,东端与第一单元以夯土筑墙相隔,墙上辟门,西边有一边廊,中部有三条东西向过洞。此单元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构成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4个独立的小阵。长期从事兵马俑坑发掘和研究的著名学者袁仲一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四个小阵有机的结合,组成一个大型的曲尺形军阵,这也就是兵书上所说的方、圆、曲、直、锐五种阵中的曲形阵”。也有人认为二号俑坑军阵是攻击形式,即历史上的称之为“雁行之阵”。近来有人认为二号坑的布阵特点、兵力结构、战术特征似乎与战国时期的疏阵相近。疏阵最主要的编列是由几个具有独立战术意义的小阵编列的,同时疏阵属于一种攻击型战阵,它在战术上侧重于“摧坚”,“取锐”,“驰敌致师”。由于人们对二号俑坑军阵看法各不相同,史书上尚没有明确记载,从而形成所谓的二号俑坑军阵之谜。愿有志者深入研究,早日揭开此谜底。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