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是怎样修复的?
张 涛
由于秦兵马俑坑曾经遭到过人为和火焚破坏,又经过2200多年的覆土重压,在刚刚发掘面世之时,均已破碎不堪,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每件陶俑、陶马都是由几十片甚至百余片破碎的陶片粘接起来的。秦兵马俑发现近30年来,考古修复工作者对陶俑、陶马的清理、修复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秦兵马俑是怎样修复和保护的,这对一般人来说既好奇又神秘。
秦俑在出土时,首先要记录每个陶片的出土地点、出土现状,出土坐标,与周围文物的相互关系,同时辅以必要的照相、绘图和编号工作,为后期研究和修复提供可靠的数据与实物资料,也便于今后文物复位工作。其次在修复前还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结构关系及其附件情况,以便确定修复内容、步骤和方法。再次根据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修复方案。实际上修复是一项严格细致的科学工作,每件陶俑都有着不同的修复过程。这里,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秦俑修复工作。
在修复的时候,先根据出土的陶俑各个部位的形状、纹饰、颜色等特点进行分类、对碴,随时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步的粘接。再用小刀、小刷除去粘在陶片及茬口上的泥土,接着用清水清洗,然后晾晒或者烘干。然后,在残片的对接口处用无机溶剂或有机溶剂进行清洗(彩绘陶片不要贸然用水洗刷),涂上环氧树脂,由下向上逐步粘接。在粘接过程中要把俑体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加固,以防胶体脱落。陶俑双腿断茬处要用钢筋做暗支撑;陶俑体腔及脚踏板,用切成小块涂上胶的裱布平展地贴于接茬处;陶俑的躯干裂纹处要打扒钉或暗轴,用尼龙绳加固。待胶干后,修补俑体表面的裂缝,最后再进行作旧处理。每件秦兵马俑都是这样,必须经过十余道工序的严格操作才能修复完成。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