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是怎样保护的?
张 涛
据报载,被国际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抢救的世界伟大艺术珍品《最后的晚餐》,1498年由达·芬奇完成于米兰圣玛丽修道院的食堂墙上。由于当时的油画颜料与干墙发生不良反应,20年后状况就变得不好。在以后的500年间,这幅油画又几次被淹,一次被炸,八次被“修复”,其实已基本不存在了。
据悉,“修复”开始于17世纪,添加修改颇多,且没有理解和遵从达·芬奇的原意,人物的透视关系和面部表情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并多了许多背离原貌的赘笔。刚刚结束的最后一次修复始于1978年,方案是刮去多年积留的污点和多次修复加上去的过分的油彩。1999年5月27日宣布修复完毕并与公众见面。令人遗憾的是,并没有将原作上的色彩恢复过来。相反原作现在只剩下了10%,变成了一幅“幽灵般的作品”,竟比不修复还糟。于是修复家们在惶恐之中又试图再次作添加性的修补,但已遭到国际修复专家们的强烈反对。最近参观过这幅画的人说,它竟然像一幅现代作品。专家则认为,按目前的技术能力,还不可能在去除历代修复家画蛇添足笔墨的基础上,恢复原作的辉煌,因此这种修补是破坏,应该停止,并强烈要求立即把最近添加的颜料取下来。
这则报道,对我们今天修复秦兵马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秦兵马俑彩绘保护一直是秦俑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心,经过中外文保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分析出彩俑颜料的物质组成,确定了底层的主要成分为中国生漆;查明彩绘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颜料颗粒之间及彩绘各层次之间黏附力很微弱,特别是底层生漆对失水非常敏感,在干燥过程中底层收缩卷曲,造成整个彩绘层脱落。令人欣慰的是现已在实验室阶段对秦俑彩绘进行了有效保护。二号俑坑现场整体彩绘秦俑保护选用实验室研究出的保护材料PEG200浓度等保护剂作多次喷涂,使得这几件彩绘秦俑得到了有效保护,至今仍色彩如初。这标志着秦俑彩绘保护研究已成功地从实验室阶段进入了发掘现场,为今后彩绘秦俑的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号俑坑彩绘跪射武士俑的清理出土与保护成功,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秦兵马俑的原貌,而且为我们研究秦代彩绘工艺、服饰颜色、颜料成分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在对彩绘颜料的化学分析和研究时,专家们在紫色中发现了一种叫硅酸铜钡的化学合成物。令人惊奇的是:硅酸铜钡是本世纪80年代在合成超导材料研究中偶然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秦俑彩绘颜料成分中这一化合物的鉴定,证明了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已掌握了采用合成的手段来人工制造原料的技术。这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当时是如何合成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