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了什么?
张 涛
秦始皇陵园考古工作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早在20世纪30年代,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就在陕西开展了田野工作,开始逐步收集秦文化物质史料。5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陆续对秦始皇陵园进行地面调查。1961年,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秦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文革期间秦陵考古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止状况,陵园内的文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74年6月24日,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先生在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重要情况反映上曾提到:“秦始皇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生产队随意在陵园掘土挖坑,开荒种地。出土文物中的金属制品,有的竟被当作废铜烂铁毁掉。一些石制、陶质物品被丢来抛去,实在令人心痛和不安。”这篇稿子印发后,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1974年以来,随着秦始皇陵的一处陪葬坑——秦兵马俑陪葬坑的发现,秦始皇陵的整体布局的考古勘测研究和有计划的试掘、发掘也全面铺开。至今,已发现大小不等的各种陪葬坑六百余座以及百万余平方米地面建筑基址,出土重要文物五万余件。秦陵陵园勘探现仍在进行中,估计今后还会不断有新的发现。秦始皇陵园考古新发现中除已出土并公开展出的秦陵东侧秦俑坑和秦陵西侧铜车马外,陵墓封土北侧和西侧的寝殿、便殿和园寺吏舍建筑遗址的发现清理,为陵园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陵园两处马厩坑的清理,提供了秦人厩苑制度的缩影;还有珍禽异兽坑的清理、上焦村陪葬墓的发掘、赵背户村修陵人墓地的发掘清理及郑庄打石场遗址、鱼池遗址的发掘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代政治制度、军事思想、民俗风情和物质文化水平的认识。上述大量考古调查勘查和有计划试掘发掘所取得的收获,使得秦俑坑乃至整个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引起海内外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清单,成为目前我国唯一列入此项的帝王陵墓。同时这项考古发现和保护工作还获得希腊国际奥纳斯希奖。已展出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出土展出的秦陵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